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云计算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及工业云提升空间预测(图)

         2016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 170.1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 344.8 亿元,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603.6 亿元、762.4 亿元,复合分别为 37.2%、21.9%,未来云服务器提供商有望持续受益。根据信通院数据,2016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170.1 亿元,同比增长 66%,预计未来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 30%,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603.6 亿元;2016 年公有云中的 IaaS 市场规模达到 87.4 亿元,同比增长 108.1%,预计未来仍保持高速增长。2016 年我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344.8 亿元,预计 2020 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762.4 亿元。其中,2016 年私有云硬件市场占比 71.7%(同比降 0.9pct),有云私有云市场中软件和服务需求持续扩大,预计未来硬件市场占比呈下降趋势。

 
图表:2017-2020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增速预测

图表:2017-2020 年我国私有云市场增速预测
 

         上云应用占企业总应用比例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信通院调研显示半数以上企业未来将在公有云增加投入。根据信通院 2017 年中的报告,当前国内公有云接受程度大幅提升,但云应用占企业总应用比例不高,在其调查的已应用公有云的企业中,近七成企业应用和数据迁移上云的比例在 30%以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对全国 2873 家各行业的企业做(覆盖全国 21 个省 80 多个市)的调查显示,2016 年样本企业中只采用公有云服务的企业占比为 27%,同比提升 16pct,其中已应用公有云的企业中有 70%的企业应用和数据迁移上云的比例在 30%以下;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公共云投入会增加,其中近 20%的企业预计增长幅度在 50% 以上。

图表:2016-2017 年云上“智能平台”转型企业分布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研究

         国务院和工信部从 2013 年开始就积极推动工业云建设,深化“两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融合)。2013 年 4 月,工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业云创新行动”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业云创新服务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2013 年 10 月工信部实施了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确定了 16 个省市开展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2015 年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明确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2016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到 2018 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相比 2015 年底翻番。2017 年,工信部和部分省市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

图表:2017 年起,工信部和部分省市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
 

         传统大中型企业主要通过云上转型来进行企业互联网的布局。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互联网+”业务转型,上云有两种转型路径,一方面是通过业务渠道先与互联网结合,在云上开展在线营销、在线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如比亚迪、吉利的线上电商销售,中汇货币网的在线数据服务。这些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来实现“网络化”转型。由于产业链上游互联网化,大中型企业以云计算承载峰值计算,例如特步、中国邮政和南方航空等;另外一方面是是生产线与数据技术结合,利用迁移上云,获得数据智能能力,例如协鑫光伏、天合光能采用云上“工业大脑”的方式,通过数据建模、优化算法来提升良品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些方案多为生产端的传统企业所用。

         另外一方面,小型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通过云上创新的方式来实现企业互联网的转型。较早具有网络协同性形成平台模式,需要使用数据智能、区块链等“云技术工具箱”持续创新业务,实现从“平台模式”到“智能平台”的智能化转型。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游戏、直播都具有很强的网络协同性,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服务商之间会产生正反馈效应,强者恒强。网络多边平台、数据飞轮、智能商业是云原生企业的进化路径,小微企业则会成为生态圈中的一个小平台或新物种。

图表:2016-2017 年云上“智能平台”转型企业分布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