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隐忧渐显 走上“再工业化”之路刻不容缓

   导读:我国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隐忧渐显  走上“再工业化”之路刻不容缓。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性外移不仅拉低了中国的外贸增速,更会损伤到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产业链的弱化也将削弱中国招商引资的优势。中国走上“再工业化”之路刻不容缓,不仅要推动产业链升级,而且要把制造业的“根”留住。

  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性外移不仅拉低了中国的外贸增速,更会损伤到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产业链的弱化也将削弱中国招商引资的优势。中国走上“再工业化”之路刻不容缓,不仅要推动产业链升级,而且要把制造业的“根”留住。

  当前,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不断提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吸收外资和国内民间投资增速正在放缓。在这背后,中国制造业外移趋势日渐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外移的现象也在加剧,业界对“产业空心化”的忧虑逐渐加深。

  分析人士认为,产业链整体外移影响的将不仅是就业、税收和外贸增速,还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降低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中国亟须走好“再工业化”之路,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通过顶层规划优先留住重点产业链和核心产业链的“根”。

  “产业空心化”隐忧渐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以制造业著称于世,当下“产业空心化”隐忧却使得围绕在“中国制造”上的光环褪了色。“这几年,做实业的人少了很多,企业有的倒闭,有的搬迁,有的转行做金融了。”近日,珠三角一家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言语间充满感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58.7%。与此同时,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名义增长2.8%。

  在中国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双双减缓的背后,产业链整体外移的苗头正在显现。以纺织业为例,天虹集团在越南投资新建的海河工业园区去年投入运营,园区主要规划产业包括纤维、纺纱、织造、印染以及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带动国内从纺纱、织布到缝制等环节的配套企业外迁。

  记者注意到,海河工业园区并不是特例。在越南,这样的工业园不止一个,黎明纺织工业园、西宁省福东工业园、平阳省越南新加坡工业园……“这样的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不然很容易造成产业空心化。”据山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反映,当地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部分轮胎和化工等中高端加工贸易企业也转移到了缅甸和越南等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今年5月曾发出呼吁:“希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能够更多地转向中西部,向境外的转移则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把加工贸易多留在国内,把根留住。”

  再工业化需多方合力

  “产业外移将对加工贸易发展带来挑战,同时对外贸增速的影响也比较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性外移,不仅会拉低中国的外贸增速,而且会伤害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产业链的弱化也将削弱中国招商引资的优势。

  “我把企业搬迁到这里之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工和产业链方面的。”巴州十方通纺织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洲源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成本上涨,2013年企业搬迁到新疆。然而,新疆工业发展起步晚,缺乏熟练的工人,投入大量成本培训之后,工人很容易被新来的企业以更高的工资挖走;产业链方面,新疆靠近棉花等原料产地,但配辅料等产业链欠缺,需要从东部地区运输过来,成本颇高。

  张洲源表示,人力培训的成本太高,不能让企业买单培训熟练的产业工人,期待政府能建立相关的培训平台或者提供培训补贴。同时,建议政府打造相关的产业园,推动产业链集聚,加快吸引东部地区配套产业“西迁”,使其在具备成本优势之后,再添加产业链等新竞争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应当抓住国外产业链尚未完备的窗口期,加快中国的“再工业化”之路,不仅要推动产业链升级,而且要把制造业的“根”留住。在无法做强全部产业链的情况下,应当根据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和中国实际情况,制定重点产业链目录,优化产业布局,带动相关产业链向中西部转移,优先把重点产业链和核心产业链留住。

  专家建议,政府要创新招商思路,对内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提高重视程度,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提速,以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加快通关便利化等改革。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制造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磷化工产业链现状:上游硫酸、磷矿石产量持续增长 中游草甘膦产量逐年下降

我国磷化工产业链现状:上游硫酸、磷矿石产量持续增长 中游草甘膦产量逐年下降

从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磷矿石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到了11352.8万吨,同比增长7.0%。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民爆行业:2024年产量及销售总值均下滑 其中工业雷管产销量连续六年下降

我国民爆行业:2024年产量及销售总值均下滑 其中工业雷管产销量连续六年下降

从生产总值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民爆行业企业生产总值为增长趋势,但到2024年生产总值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民爆行业企业生产总值为416.95亿元,同比下降4.5%。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新型肥料‌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且市场渗透率提升

我国新型肥料‌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且市场渗透率提升

从市占率来看,我国肥料市场总体规模已超过万亿人民币,新型肥料行业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提升。2019生物肥料、有机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的占比约为25%,2025年预计将达到35%左右。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草甘膦产量有所回升 行业环保壁垒较高

我国草甘膦产量有所回升 行业环保壁垒较高

从企业占比来看,2023年我国草甘膦产能74.3万吨,主要集中于兴安集团、福华通达、新安化工、江山股份、好收成韦恩等公司,其产能分别为23万吨、15.3万吨、8万吨、7万吨、7万吨,国内前五家厂家产能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53.9%,占国内总产能的81%。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磷酸一铵行业:2024年产量、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均有所回升

我国磷酸一铵行业:2024年产量、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均有所回升

从产能来看,2022年之后我国磷酸一铵产能不断增长,到2024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约为1884万吨,同比增长3.0%。

2025年03月04日
我国甲醇行业产量、产能、表观消费量均保持增长 甲醇制烯烃为下游最大需求市场

我国甲醇行业产量、产能、表观消费量均保持增长 甲醇制烯烃为下游最大需求市场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为10510万吨,同比增长6.8%。

2025年03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