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原辅料及印染行业发展方法研究与分析(图)

        原辅料行业研究方法:原材料价格和汇率最关键 

        棉纺、毛纺以及丝绸行业研究方法的共性较强。作为基础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几乎占了棉纺纱线、毛纺纱线和生丝生产成本的 70%以上。因此棉花、羊毛及蚕茧价格是研究这些行业的重要指标。对于面料制造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占比略微下降,但一般也在 60%左右。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主要关注产能、产量、订单量和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等指标。


        此外,由于上市的纺织企业出口占比一般占 50%以上,多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也是重要因素。最后,产业政策对成熟的完全竞争型行业亦有较大影响。 
 
        以棉纺为例,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供给主要依靠国内供给。棉花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经济作物,由于产业链长和产业关联度高,牵连广泛,对我国经济发展、农业收入、企业生存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进口国,约占世界棉花总消费的 40%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 20%以上,进口量占 40%以上。我国的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长江及黄河流域三大区域,2014 年以前年平均产量在 600-700 万吨之间,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年产量有逐年减少之势,15 年产量为 560 万吨,16 年产量为 530 万吨。同一时期,我国年棉花消费量在 2007 到达最高 1110 万吨,之后几年棉花消费量不断下降,从 2011 的 784 万吨下降到 2016 年的 708 万吨。棉花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值,再加上我国实施的收储棉和价格维护等政策,为棉花进口留存空间。 
 
        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先后经历常规关税与配额管理阶段。在 2005 年前,我国采取常规关税以及关税配额管理。在 2000 年以前,我国政府对从国外进口棉花没有配额限制,只包含 3%普通税率以及对最惠国征收 8%的最惠国税率。2000 年以后,为保护国内棉农利益及国内市场,我国政府采取关税配额制度,即每年通过发放配额的方式对进口棉花量进行控制,同时对进口棉花收取 3%税率。然后实际上在这一阶段,实际进口的棉花数量是低于政府所给定的配额数量。 
 
        在 2005 年后,我国采取关税配额加滑准税的方式对进口棉花数量进行控制。即在配额之内采取 1%低税率,配额外棉花采取滑准税,税率滑动区间不断调整。每年发放的配额数量为 89.4 万吨,但会有额外采取滑准税的进口,且总体来看,进口数量逐渐增加,体现了我国对进口棉花的需求很大。在 2012 年时棉花进口量达到最高 513 万吨,但随后几年数量逐渐减少,2016 年时取消配额外进口,意味着当年进口量只有配额 89.4 万吨,而同期之下国内棉花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2017 年,棉花进口配额数量依旧为 89.4 万吨,是否增加额外配额数目尚未可知。 

        印染布的主要原材料为染料和坯布。一般印染厂会自备坯布,部分会使用客供坯布,其他原材料还包括染料、染料助剂等。 
 
        收储制度意指国家通过购入与卖出棉花来稳定市场价格,实现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产业政策。我国棉花储备制度由来已久,最早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履行储备职能,后来又组建了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棉)。但随着世界棉花产量与价格、油价和汇率、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等的变化,中储棉对棉花市场的调控已逐渐失去控制,未能完成最初的设想。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棉花消费受到很大冲击,价格不断下降。国家相机 4 次实施收储,共 285 万吨,价格 12600 元每吨。其后 2009 年棉花价格反弹不断提高,国家库存棉花分三次抛空,仍不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控制,价格一升再升,最后从至高点 32000 元每吨一月内狂跌至 20000 元每吨,参与市场炒作者损失惨重。在 2011 年及接下来三年,国家采取临时收储预案,共计收储 1583 万吨。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印染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出台临时收储制度的目的,是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然而却与最初设想背道而驰。在收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其他各方面因素,包括全球棉花生产与净出口,各国对棉花生产农业补贴,世界棉花价格变化,我国棉纺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等,使得制度没有被很好的实施,一度制度僵化,使得棉纺企业损失严重,中小企业破产众多,也未能很好的惠及棉农。 

表:棉花产业补贴政策近年持续调整
 

        持续 3 年的收储政策谢幕,棉花直补政策于 2014 年出台,“直补+抛储” 成为棉花市场的主导因素。最初在新疆(含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采取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仍按市价进行成交,对其中存在的差价根据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补贴。直补政策具有众多优点,是对棉花生产的一大利好。同时,国家根据市场情况每年向市场投放一定数量储备棉。储备棉的抛售,有效缓解了棉花库存压力,满足了纺织企业用棉需求。随着纺织行业运行平稳,棉花需求逐渐恢复,产需缺口仍需要由储备棉弥补,因此,储备棉抛售政策仍主导国内棉花市场行情。 

        印染行业研究方法:纺服板块最具周期性的子行业 

        环保政策对印染行业的供给端具有重大影响,也是纺服板块最具有周期性的子行业。印染行业因为污染较大,因此除了需要关注染料、助剂等原材料价格、印染企业产能情况和下游需求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环保政策对行业的巨大影响。一般来说,在重大会议期间,以及环保政策收紧时期,行业都会有大规模临时性的产能关停情况,会使得供给快速收缩,印染价格上涨。此外,上游染料价格的波动对印染价格也有直接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VC行业:产量、出口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连续四年下降 净出口量扩大

我国PVC行业:产量、出口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连续四年下降 净出口量扩大

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PVC产量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PVC产量约为2328.46万吨,同比增长3.4%。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产需双增 进口量连年下降 出口量提速增长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产需双增 进口量连年下降 出口量提速增长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为先降后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为323万吨,同比增长14.5%。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废轮胎回收量及回收金额提速增长 行业规范企业数量已达79家

我国废轮胎回收量及回收金额提速增长 行业规范企业数量已达79家

从回收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废轮胎回收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废轮胎回收量为900万吨,同比增长20%。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TDI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90%以上 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出口量均持续回增

我国TDI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90%以上 产量、表观消费量及出口量均持续回增

从产能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TDI产能为先降后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TDI产能约为148万吨,同比增长5.0%。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新闻纸行业:产量及消费量持续下降 但进口量仍远高于出口量

我国新闻纸行业:产量及消费量持续下降 但进口量仍远高于出口量

近些年数字化和电子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新闻纸的需求不断下降。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新闻纸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新闻纸产量为70万吨,同比下降12.5%。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双酚A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持续下降

我国双酚A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不断增长 进口量持续下降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双酚A进口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双酚A进口量约为5.1万吨,同比下降70.2%。

2025年09月15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两大市场合计占比超65% 国内市场起步晚 政策赋能加速追赶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两大市场合计占比超65% 国内市场起步晚 政策赋能加速追赶

全球市场来看,气力输送技术于十九世纪末发端于英国。历经百余年的技术演进与实践积累,其设备与工艺已日趋成熟。在海外工业发达国家,该技术已成为自动化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被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精细化工、橡胶、食品医药等诸多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357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苯酚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2025年1-7月进口量增长超35%

我国苯酚行业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2025年1-7月进口量增长超35%

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苯酚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苯酚产量达到了544.59万吨,同比增长29.05%。

2025年09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