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2年我国缓控释肥行业国内市场现状及预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缓控释肥料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日益成熟,并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截止2012年底,我国从事缓控释肥料研究、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近200家,年生产能力约250万t。
我国开展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功碳酸氢铵粒肥和用钙镁磷肥包裹的长效碳铵和长效尿素。1985年,北京市园林科研所与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开发了酚醛树脂包膜复合肥料,以“花果树”牌长效化肥投放市场。1987年,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开发的涂层尿素通过鉴定。而后郑州大学工学院开发成功了包裹型“乐喜施”牌缓释/控释肥料。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制并由锦州天然气化工厂投产了稳定肥长效尿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开发了“芙蓉”牌新型杂交水稻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广东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水稻缓/控释复合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缓控释肥料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日益成熟,并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截止2012年底,我国从事缓控释肥料研究、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近200家,年生产能力约250万t。2012年我国缓控释肥产量12.0万t,2001—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14.1%,而同期我国化肥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4%,复合肥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缓控释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化肥和复合肥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
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华东地区,尤其是在黑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主要的生产企业有山东金正大集团、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和山东施可丰集团等。
2012年我国缓控释肥消费量为12.6万t,2001—2012年年均增长率为12.4%。我国缓控释肥近年生产及消费情况见表2。
我国缓控释肥产能增长较快,但大规模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较少。2012年我国主要缓控释肥企业情况如表3所示。
缓控释肥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国家再次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化肥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缓控释肥、高效复合肥等高端产品。同时国家再次将缓控释肥列入“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并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还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我国缓控释肥的生产、应用前景除了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大力推进外,还取决于农民对缓释肥的认识。目前缓控释肥市场运作的主要问题是价格偏高,对广大农民来说,还难以承受。另外,对缓释、控释及稳定性如何界定,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如何防止包膜材料的二次污染等环保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增长的势头仍然不会减弱。中国报告网肥料行业分析师预计今后5~10年缓控释肥的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仍会保持在15%左右,因此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