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①原材料供应壁垒
但由于液氯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标识的危险化学品,国家对其存储量有明确的限制,通常来说,液氯使用单位液氯储存量一般不大于单位正常7天使用量的总和。因此,由于原材料氯化氢运输和储存不便,三氯氢硅生产企业大多靠近氯碱企业,或配置能够生产氯化氢的其他生产线以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原材料供应壁垒。
②行业经验和技术壁垒
三氯氢硅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由于客户对产品价格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于三氯氢硅企业来说,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降低成本主要依靠提高三氯氢硅的回收率、通过循环利用降低原材料消耗等技术方法实现,提高品质主要是依靠先进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实现。由于各厂家执行的具体质量标准不一,工艺流程的选取与研发程度造成各厂家生产成本的差异较大。
③资金壁垒
对于三氯氢硅行业,规模化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三氯氢硅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规模化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建立生产线以提升产能。因此,要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跨越较大的资金壁垒。同时,为保持竞争优势,各企业都在投入资金用于产品的技术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三氯氢硅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三氯氢硅主要用于生产多晶硅及硅烷偶联剂,具体消费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012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受欧债危机及欧美对华“双反”的影响,产量降幅较大;此外多晶硅生产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来降低成本,导致对三氯氢硅的需求量大幅减少,中国多晶硅行业对三氯氢硅年消耗量降低至10.4万吨;2013年,随着多晶硅行业的回暖,多晶硅消耗的三氯氢硅提升至15.6万吨;2014年至2016年,多晶硅产量稳步提高,多晶硅消耗的三氯氢硅分别达到21.2万吨、26.5万吨和28.3万吨。
硅烷偶联剂方面,近年来随着表面处理剂、无机填充塑料、增粘剂、密封剂、特种橡胶粘合促进剂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及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硅烷偶联剂行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硅烷偶联剂行业消耗的三氯氢硅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12.1万吨、13.3万吨和14.6万吨。
(三)三氯氢硅产品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2012 年至2016 年我国三氯氢硅产品的平均售价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012年,受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三氯氢硅需求萎缩,价格随之大幅下滑,造成了大量企业停产,整个行业的毛利率降幅较大。2013年上半年,行业形势没有明显好转,开工企业仍然较少,开工负荷较低,行业毛利率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只有少数具备成本、规模、市场优势的企业仍保持较高的产量及毛利率。下半年,由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欧美国家多晶硅“双反”的应对,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多晶硅行业有了明显的复苏,三氯氢硅价格也有所上涨,但全年整体行业毛利率较低。2014年,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行业开工明显增多,价格也有了一定的提高。2015年、2016年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行业毛利率变化较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