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Iowa State University 制作的盈利模型,我们测算了 2005 年以来美国典型燃乙醇企业的利润情况。除了 2005-2007、2013-2014 这两个特殊时期,行业盈利水平基本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波动。具体来看,2005-2007 年,恰逢《能源政策法案》推出,燃料乙醇需求大幅提振,但行业产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叠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对燃料乙醇价格形成了良好支撑;2013-2014 年,由于受石油企业在内的相关利益群体影响,EPA 在制定年度可再生燃料标准时,连续两年出现政策滞后 12 个月颁布的情况,并且对中长期混配目标进行了下调,导致燃料乙醇行业投资观望情绪浓重,产能增长落后需求,加上 2014 年美国遭遇罕见寒冷天气,严重影响燃料乙醇运输,进一步促成了持续的景气行情。
排除特殊情况的干扰,我们认为,向盈亏平衡点收敛,是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内在趋势。这一趋势既符合经济学逻辑,也与我们的模型测算结果相匹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基于以上假设和推论,我们测算了原油价格的边际变化,对国际玉米价格和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发现原油价格每上涨 10 美元/桶,对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将造成 0.42 美元/蒲式耳(106 元/吨)、1.11 美元/蒲式耳(262 元/吨)的边际冲击。短期来看,这些冲击能否作用于最终价格,还会取决于从原油到农产品之间各个环节的供需平衡状况。中长期看,由于种植面积和乙醇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进行调整以匹配实际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这些价格冲击最终会体现到玉米和大豆的实际价格变化中。

原油→玉米、大豆传导的测算是基于价格最终达到均衡稳定状态的假设,并仅代表原油价格变化产生的边际影响。判断农产品短期的价格变动情况,还需要考虑各个传导链条收敛至均衡状态的时间,以及种植面积、作物单产和饲用消费等其他重要变量带来的影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