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广州市海珠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监测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加大非化石能源发展力度。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持续提高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为广州碳排放率先达峰作出贡献。探索实施琶洲综合能源项目,推进500千伏海珠输变电工程。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落实上级产业负面清单,结合土地集约化利用,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环境准入标准体系。鼓励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区内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鼓励建筑、居民小区公共区域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工程,加大第三产业节能力度。加强水资源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切实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倡导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加快现有道路、社区、公交车场、社会停车场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比例,并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正确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产品,鼓励引导快递、外卖等行业应用绿色包装,明确企业实施绿色包装标准的主体责任。推进琶洲试验区绿色发展,探索“无废”试验区建设。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严格执行污染防治

       精细化开展大气环境管控。以细粒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目标,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扬尘污染防治、移动源治理等方面的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布置,划定重点污染防控区域,推进大气治理精细化。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下。

       持续优化水环境质量。推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与网格化治水机制,持续推进重点河涌水质改善,加强河湖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继续统筹推进东朗、猎德断面水质改善工作。落实排水单元达标任务,强化涉水企业监管,建立排水单元动态台账。健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重点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加强面源污染管控及污染源头治理,多措并举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高标准规划建设后航道片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公共管网完善等工程,加快河涌截污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与市政衔接的海绵系统,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大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监管体系,根据市级要求建立重点地块长期监测点位,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全面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全面梳理污染地块清单,对污染地块实施分级管理,动态更新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由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承担治理责任。有序推进污染地块的治理和修复,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提升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坚持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治理路径和分类原则,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加大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力度,持续开展工业布碎分流处置,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提升危废处理能力,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快海珠湿地品质提升。结合海珠区生态保护方向和海珠湿地自然环境特征,推进水文与水环境修复、基底结构与地形恢复、植被恢复、生境恢复等工作开展。加强湿地各期的道路连通性,加快湿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成高压管线地下迁移改造。提升湿地观赏性和休闲旅游功能,推进湿地公园景观品质升级。强化海珠湿地生态教育能力,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开放式自然教育平台。大力支持湿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搭建涉及公共服务、科研宣教、环境监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智慧平台,提高海珠湿地的生态监测能力。

       高标准建设海珠碧道。落实省“万里碧道”工程任务,合理规划全岛水系,以“小环岛+大环岛”为规划思路,高标准打造阅江路等示范段,稳定推进海珠区碧道生态系统建设。以碧道建设为着力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格局,切实把碧道建设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助力综合城区功能提升。完善碧道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沿线自然文化景观要素,强化绿化提升工作,营造高质量的滨水公共交往空间。建立健全碧道日常管养长效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参与建设、管理,加强碧道的管理养护。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三线一单”制度,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进“三线一单”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宏观调控和战略引导作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构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和价值核算。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督促责任落实。(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政策及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发展 民企国企数量占比旗鼓相当

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共有2711家。而从企业类型占比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数量占比接近,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为48.60%;民营企业占比为46.20%。

2024年04月08日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我国研学旅行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下沉市场政策利好

整体来看,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热度不减,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次突然破600万人次,远超2019年的480万人次,而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721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车险改革不断深化后我国汽车保险收入高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愈发规范、多元化

由于其他财产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综改等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规模呈有所下降,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了财产保险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为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2024年03月25日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热度强势复苏 各大旅游平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和国民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我国旅游市场也逐渐回暖,国内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出游人次达到了48.91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我国会展市场已全面复苏 出海热潮下行业未来发展将趋向国际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会展市场需求回暖,行业迎来全面复苏,且回升趋势强烈,目前中国经贸类展会举办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我国公关服务行业:业务类型愈发元化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公关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行业转型阶段,传统公关服务业务逐步减少,新媒体营销等新兴公关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2024年03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