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广州市海珠区数字生态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

       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一圈”,打造数字生态城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机会预测》显示,紧扣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建设目标,结合广州市“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产业功能布局、海珠区产业规划和城区功能提升等需求,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一区”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谷”指“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一圈”指“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
 
资料来源: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面积30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广州“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建立对标世界一流的评价体系,在高标准制度改革、高起点技术创新、高效益产业集聚、高品质产城融合、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效率要素流动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2030年前打造成为数字技术领先、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应用广泛、科技创新活跃、体制机制完备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总部建设,持续引进培育大型企业信息化部门,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总部优势集群。支持头部企业搭建开源开放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协同创新,引领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系列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海珠区落地转化。推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赋能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技创新,依托琶洲实验室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琶洲试验区头部企业科研优势,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鼓励树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标准,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开放合作发展。推动“一江两岸三片区”良性互动,与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鱼珠片区的联动,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建成一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校地协同创新标杆项目。依托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搭建现代会展业与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线上数字经济+线下实体会展”融合转型,强化国际商贸交往功能,探索国际合作、互利共赢新模式,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用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等“国字号”品牌效应,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推动上级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试点。推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扩容范围,争取推动自贸区现有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创新经验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复制推广。创新数据高效治理模式,探索数据权属界定、新业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与立法实践。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学习借鉴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政策,推动一批政策创新举措落地实施。

       聚焦产城融合新格局。高标准做好控规优化和城市设计,借助琶洲东区、南区城市更新契机,科学布局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职住平衡、宜业宜居。构建交通、教育、医疗、公寓、商业等公服配套健全的新一代高水平创新服务设施,整体提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配套设施的服务能级,建立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小时经济圈。加大对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空间释放、职住人员流动、公服配套需求等动态变化的监测力度,及时优化公服配套设施布局。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各街道发展导向一览表

街道

发展导向

重点产业领域

琶洲街道

一是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数字会展、数字贸易、数字创意、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产业,联合区域数字经济总部企业,助力琶洲试验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二是打造全球品牌中心与全球采购中心,扩大国际性会议品牌与节事活动品牌影响力,大力推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四期建设,形成会、展、贸、购、金融、网络经济和中介及物流全产业链集聚效应,重点发展各类会展服务、跨境电商服务、会展旅游,配套发展智慧物流、高端酒店服务、会展人才培训及中介服务。

三是引进“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及科技园区运营商,建设生态型创新价值园区。完善高端商务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集总部服务、人才公寓、健康服务、商务酒店、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商务综合体。

四是推进黄埔古港古村海丝文化展示区建设。

五是打造琶洲商圈,大规模发展商务消费,提升琶醍和保利广场夜间消费品牌的影响力。

六是推进石基村级工业园和黄埔村级工业园提升项目建设,导入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

七是建设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琶洲街道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能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会展文旅、高端服务、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

赤岗街道

一是擦亮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品牌,推动“广州塔·珠江黄金水道”创建5A级景区,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水平。

二是推进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建设,带动客村商圈品质与规模提升。

三是推动广州美术馆开放、广州科学馆建设,整合打造数字创意总部区,以广州国际媒体港、T.I.T创意园为核心,提升数字广告、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提升科研院所的产研融合水平。以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七研究所等国家级研究院所为基础,引导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五是加快新市头村和客村更新改造,为琶洲试验区发展腾出空间。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

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

江海街道

一是提升宏德科技大厦、海珠科技园、杨协成电子创意园、UP+智谷等载体自身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吸纳和培育更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智造和先进服务业态,提升创新服务和孵化能力,优化集聚和辐射水平。

二是加快红卫村、桂田村改造进度,注重文化传承、根脉延续,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完善生活设施,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短板,实现老城区品质和功能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会展文旅、都市型工业

官洲街道

一是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园区发展水平,提升乐天智谷等园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孵化水平,承接琶洲西区、中区数字经济产业溢出需求。引进科技型工业总部企业,以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平台型服务商。

二是加快珠江科技创新园建设,做强粤科华南检测技术装备园、华新科创园等特色生命健康园区,持续发挥现有生物实验室功能,承接生物岛的技术产业溢出,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做强做大。

三是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完善会展、酒店、文旅配套服务能力,优化旅游服务、人才公寓等高端服务配套。

四是稳步推动旧村改造,指导赤沙联社尽快确定合作意向企业,指导北山联社、仑头联社及早谋划做好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市型工业

华洲街道

一是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引导通航工业区、龙腾18电子商务产业园、岭南创意园等载体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形成生命健康、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并逐步推进龙潭龙三、龙四、龙腾工业区,土华“城中岛”、凤和、菲戈、越和华工业区以及小洲工业区等辖内集体物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各类知识产权评估认定交易、品牌管理、投融资等服务平台,引导新兴产业领域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总部就近落户。

二是提升湿地片区发展水平,升级打造海珠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平台,借助各类数字技术丰富环海珠湿地公园的体验旅游业态,挖掘在科研学术方面的发展潜力,发挥生态教育功能。

三是升级打造小洲村艺术文化产业平台,发展影视媒体、直播、文化艺术创意、表演培训和休闲娱乐服务。

高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展文旅

资料来源: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

       面积约36.8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和生态休闲特色空间。

       充分利用优质科研资源。整合大学、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等科研资源,建设新港路科技创新大道。借助城市更新契机,打造高端研发型创新综合体与创新楼宇,引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和创业投资机构,推动中山大学等科研资源优质产学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积极与科研资源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研发,加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与生物岛联动,发挥生物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培育以检验检测、数字医疗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着力推进纺织商圈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纺织产业联合会创新服务和引领作用,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向数字化、规范化、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方向发展。依托服装、布料产业基础及沉淀,引进时尚产业资源,推动包括原创品牌机构、时尚科技研发机构、知名设计师及打版师工作室等要素资源在商圈落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家庭作坊升级,建设标准化、智慧化、时尚化的快反工厂、共享工厂和透明工厂,构筑时尚产业生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纺织贸易产业,作用于物流、仓储、营销、设计等多个环节,探索建设精准营销、智慧管理和智能仓储配送等数据系统,引领带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加强中大纺织商圈与国内外纺织服装设计学院和研发机构的对接,链接跨界时尚设计资源和时尚艺术元素。鼓励纺织服装和设计师行业组织、特色服装产业集聚、专业市场和大型企业举办时装周、品牌商品秀等时尚发布和展示活动,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时尚展示发布平台。

       推动村社物业升级改造。重点推动环中大、环湿地区域城市更新,推进内通外联交通网络和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村社物业整体环境。升级改造凤阳、瑞宝、华洲、南洲等街道的散乱污场所,引导产业规范化发展。以沥滘片区和石溪片区改造为契机,瞄准新兴产业机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数字创意、绿色建筑及都市型工业,打造滨水文化旅游休闲区域。

       发挥湿地生态支撑作用。科学系统保护海珠湿地生态系统,继续抓好品质提升工作,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周边村落、地块整合利用以及国际湿地馆建设,将海珠湿地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央湿地。大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湿地,提升湿地与游客交互性,促进湿地监测、景区管理智能化、科学化,增强海珠湿地活力和魅力。以现有湿地科研平台为基础,科研监测为导向,生态恢复为抓手,推进海珠湿地长期科研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海珠湿地生态优势,建设“无界湿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创新优势,实现生产、生活与自然无界共生。支持湿地周边优质载体集聚创新创业主体资源和风投机构,构建湿地周边创新创业创投生态圈。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各街道发展导向一览表

街道

发展导向

重点产业领域

新港街道

一是提升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发功能,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及新港路沿线科研院所作用,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等产业,争取一批数字经济原创性成果落地。提升现有产业园功能,布局高端研发型创新综合体,推动一批专业实验室、众创空间等数字经济优质创新载体落地。

二是提升时尚产业培育效果,提升广州轻纺交易园、广州国际轻纺城发展能级,拓展服装设计、时尚发布等功能,并以时装产业为龙头,发展文创、彩妆、娱乐休闲、版权产业、文化与科技设计产业。

三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社区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都市型工业

凤阳街道

一是推进国际纺织时尚中心打造,基于布匹专业市场改造发展服装设计、布匹供应链管理、时尚会展等高端服务环节。引入VR体验、创意体验、数字会展等新型现代商贸与会展业态,引导布匹专业市场改造升级。

二是加快凤和村(康乐、鹭江)、五凤村(沙溪、泰宁、五村)改造,对街道内村级工业园分批次、有步骤整治提升,逐步清退低端业态,利用区位优势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创新类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都市型工业

瑞宝街道

一是推动O2PARK创客公园、海珠智汇科技园、2025东篱创新谷项目招商工作。坚持“一园区一特色”,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都市型工业等产业,引进各类高成长型孵化企业进驻。

二是优化提升荣熙商业中心、东晓·胜汇里等商圈,鼓励打造体验式商业中心,促进零售业业态高端化发展。

三是加快石溪村整村改造和瑞宝村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逐步清退低端业态,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都市型工业、现代商贸

南洲街道

一是加快广州之窗等产业载体的建设,聚焦总部经济,发展智能建筑及都市型工业,完善商业配套,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服务、商务咨询、法律服务、广告服务等高端商务服务业。

二是推进城市更新,推进沥滘整村改造,加快三滘、东风村级工业园区等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清理低端业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等产业,坚持产城融合,同步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主动积极配合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海珠区儿童医院的建设,完善地区“医疗+公园+学校+文旅”为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

都市型工业、智能建筑、会展文旅、高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

资料来源: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面积约16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深挖老城区文化内涵。引导社会资本推进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洪德巷、龙骧大街、新民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连片改造提升,推动海幢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等历史文化遗迹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一批融合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老广州特色的文商旅融合示范区、展示区。借鉴太古仓等滨水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对旧工业遗产采用“修旧如旧”的改造模式,保留建筑外观,优化升级内部设施,建设具有文化沉淀的产业载体和滨水特色消费地。依托广州美术学院、十香园纪念馆等文化资源集聚和激活岭南“文脉”,推进十香园纪念馆周边环境升级改造,打造岭南水乡(海珠涌)景观带,进一步带动周边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汇集串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大师、木偶剧院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商旅融合的岭南文化传承地、人文旅游休闲目的地,再造西部城区文化风貌。

       提升商业服务能级。做大做精江南西商圈,完善周边路网以及步行、商业设施,引入高品质、精品化的商圈文化活动。立足复合多元的商业生态、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等现实优势资源,着力品牌集聚、存量改造、业态升级、模式创新、消费升级和文商旅联动,不断优化消费综合环境,提高消费服务品质。以购物、娱乐、美食为重点,全面推进“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商业美食大道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商街商圈智慧化与信息化发展,强化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开展智慧营销、精准营销。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各街道发展导向一览表

街道

发展导向

重点产业领域

南华西街道

一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推动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洪德巷打造为创意消费体验街区和特色民宿部落。运用政府与市场合作的BOT+微改造模式,打造洪德巷文商旅“一站式”消费体验圈,引入非遗主题商业、餐饮类商业、岭南花园式潮墟等,打造具有岭南特色,集都市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特色消费为一体的海珠滨水带活力主题街区。同时,进一步盘活提优存量资产,打造精品民宿部落和智能公寓群,为街区吸引年轻住户群体,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二是打造岭南水乡(漱珠涌)景观带,推进沿涌的福安、龙武里、兆龙里、聚龙四个社区的微改造工作,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带动周边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会展文旅、现代商贸

龙凤街道

一是打造滨水工业遗产文化消费街区,串联太古仓、中船汇等滨江特色文化创意载体,丰富高端餐饮、游艇观光、文化创意、互动娱乐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活动业态,探索夜间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升邓世昌纪念馆、龙骧大街等发展水平,探索打造广式步行文化体验区。

二是整体打造一批高端产业综合体,引导环岛路周边工业存量用地连片改造,围绕工业遗产主题,以都市型工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导向进行空间改造,打造集新型展示体验、创意设计、高端总部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体。

会展文旅、都市型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沙园街道

一是打造广佛轨道商业综合体,重点打造体验消费商圈。依托乐峰广场以及沙园地铁站周边地块改造建设,提升发展高端商务、现代商贸,加快宝业路升级改造,打造沙园地铁站上盖及周边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商圈。

二是挖掘工业历史,保持都市型工业稳定发展,在社区改造和景观设计中融入特色工业文化元素。

三是以T.I.T文创园等为重点发展平台,升级打造智能应用软件设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工业设计、高端商务等产业。

四是发挥医养结合优势,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为居家养老提供有效保障。

现代商贸、都市型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

南石头街道

一是建设智能应用创新中心,盘活环岛路两侧大量工业存量用地,打造以人工智能应用软硬件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产品展示体验为核心的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依托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人工智能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鼓励在街道内率先推广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安防等场景的研发成果,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

二是依托万力嘉洋创意园、跃龙动漫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引入科技创新产业、文化创新产业和动漫产业。

三是打造燕子岗体育文化产业基地,盘活双鱼集团等国有企业存量厂房用地,整体形成以高端体育产业研发为核心,体育服务以及体育赛事运营为延伸的体育产业集群。

四是发展滨水工业特色文旅体验带,围绕工业遗址公园建设,以滨水工业厂房空间改造与功能更新为特色,配套发展新型展示体验、时尚创意设计、文体娱乐餐饮等现代服务业。

五是加快土地收储,推进城市更新,支持地块整片开发,提升土地效益。

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市型工业、高端服务、会展文旅、现代商贸

昌岗街道

一是打造环广美创意设计中心,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融合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引入国内外优质企业,建设集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时尚设计与设计培训为一体的环广美创意设计中心,形成专业特色产业带,打造岭南文化艺术与广告创意聚集区。

二是打造具有特色的昌岗文化商圈,依托富力海珠城等重大项目,导入各类艺术品交易、设计培训、时尚展示及发布、文化广告创意等文化艺术类业态,建设陈金章艺术展览馆,鼓励周边美术人才发展各类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工作室,打造成为国内外美术设计人才交流交往的汇聚地。

三是推动“十香园”周边区域旧城更新改造,把“十香园”周边社区分步改造成集文化保护、公共绿化、商业旅行、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复合型社区。

高端服务、会展文旅、都市型工业、现代商贸

江南中街道

一是提升打造江南西文商旅融合创新商圈,巩固并提升万国广场品牌效益,进一步强化客流服务能力,打造智能化、体验式、主题商圈。

二是以共享经济企业为依托,打造现代共享经济、高端商务等为主体的创意街区。

三是推进社区微改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社区。

现代商贸、会展文旅、高端服务

海幢街道

一是完善沿江历史文化建筑旅游服务环境,重点活化海幢寺、潘家大院、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等历史文化建筑资源,完善历史文化建筑旅游服务设施。

二是提升优化现有办公物业空间,对经济效益低、出租困难的楼宇物业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产业。

现代商贸、会展文旅、高端服务

素社街道

一是提升打造华南地区图书集散中心品牌地位,丰富原有图书集散地的业态功能,由销售为主转向文化输出为主,拓展集图书品牌会展、数字媒体、教育培训、互动娱乐等新型交互体验业态。

二是打造若干创新型人才社区,重点提升优化街道宜居宜业的服务环境,引导完善街道大企业创新服务功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成为人才服务配套功能区。

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

滨江街道

一是结合海珠桥南广场城区品质提升和海运、小港社区旧城总体规划建设,串珠成链,打造文化(大元帅府纪念馆、岭南大师一条街、南华东路骑楼一条街)商业(婚庆创意文化产业园——婚纱专业制作、婚庆服务、婚纱摄影等婚庆一站式综合消费服务)旅游(海珠桥南广场滨水文化)融合发展圈。

二是打造草芳围动漫FUN创意基地,加强引企、汇聚资源、补全产业链,打造集文化产业、动漫制作、创意策划、旅游体验、展览购物、教育学习、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动漫全元素精品发展区域。

会展文旅、高端服务

资料来源: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29起减少到2023年的2起。2024年1月-8月,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资金额达0.9亿元。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从各领域交易额情况来看,在2022年我国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位于前三分别为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交易额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1.5%、5.9%;占比分别为48.40%、32.75%、12.54%。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500.1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健康体检服务是一种预防性的医疗服务,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2024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