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紧抓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增就业空间。切实加大减负稳岗力度,贯彻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稳住就业存量。实施“促进群众创业就业、促进铜川产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行动,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对接、技能提升与薪酬改善良性互动。依托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孵化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0家,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0家,努力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行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退役军人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对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服务和指导。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帮扶,利用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逐步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第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基层劳动关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定期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指导线,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加快发展数字化用工平台和“实名制”动态就业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欠薪“黑名单”管理制度的实施。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
创业平台建设工程。提升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平台,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10家,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50家,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100家,建设乡镇标准化创业中心9个。
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建设就业公共实训基地,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成为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等为一体的实训场所。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争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1个。
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建成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50个,推进“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生态富民创业园等就业基地建设,确保1.5万名高校毕业生、1千名退役军人、1万名返乡农民工和2.5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工程。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互联网用工平台、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等项目,建成人力资源市场4个。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