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规划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铜川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5%、5.3%、5.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43元、11054元,年均分别增长7.6%、9%,跑赢GDP增速。落地院士工作站11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户,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1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4%,较“十二五”大幅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1%。布局建设西延高铁,加快建设合凤高速铜川段,实施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383.15公里,较“十二五”末净增213公里。全市3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7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累计脱贫15625户46541人,绝对贫困问题有效解决。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煤矿23处,去产能1188万吨。359个村完成“三变”改革,黄堡镇新村、阿庄镇阿庄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
要点 |
重点内容 |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5%、5.3%、5.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43元、11054元,年均分别增长7.6%、9%,跑赢GDP增速。 |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 |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煤炭、水泥、建材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提速破局,陶瓷产业融合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落地院士工作站11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户,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1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4%,较“十二五”大幅提升。 |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1%。布局建设西延高铁,加快建设合凤高速铜川段,实施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383.15公里,较“十二五”末净增213公里。龙潭水库等重大水利设施投运,植物园、书画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开园,工人文化宫、体育馆、铜川剧院、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投用,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7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
全市3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7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累计脱贫15625户46541人,绝对贫困问题有效解决。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空气优良天数居关中前列,漆水河32公里黑臭水体污染加快治理,绿化造林50万亩,治理矿山地质环境1200亩。市本级退出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名单,金融组织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6%。 |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1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8.5%,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创建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市人民医院等3家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成孙思邈中医堂128个。建成创业孵化基地92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1460人,成功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累计解决6万余户矿工家庭住房困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煤矿23处,去产能1188万吨。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耀州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完成,农村普惠金融“宜君模式”在全省推广。359个村完成“三变”改革,黄堡镇新村、阿庄镇阿庄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 |
——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和关中协同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高品质生活取得更大成果。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高效能治理实现更大提升。法治铜川、平安铜川建设卓有成效,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政务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高水平开放增添更强动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提升,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内需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更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进一步弘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更大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能源、水源、土地等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