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要点汇总 打造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

       福建省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成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应急管理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格局现状与未来规划分析》显示,“十三五”期间,福建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各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指标基本完成,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细分要点

重点内容

(一)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1.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应急管理部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职能完成划转,机构运转总体有序,有效促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贯通。

2.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军地联动、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应急管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实施《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福建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福建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法规与政策,持续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改革,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权责清单,实现12项行政审批均“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为全省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应急救援效能进一步提升

1.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能力显著提高

调整充实了省减灾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抗震救灾指挥部暨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组成部门和人员,进一步完善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

2.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省消防救援总队和森林消防总队顺利完成挂牌转制,成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一批乡镇专职消防队完成达标建设,森林防火应急保障能力稳固提高,新建和升级改造105支地方森林消防队伍,设立4支政府专职石化特勤大队,新设立平潭海上搜救中心和霞浦、秀屿、惠安分中心,泉州泉港、泉惠等石化园区和龙岩、三明金属非金属矿山集中区的应急救援基地与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一批救援训练基地,海上搜救、道路交通、地铁施工、特种设备、电力、森林灭火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社会民间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壮大,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应急预案修编和演练有序推进

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预案备案机制,编制和修订了一批应急预案,全省共举办应急演练2.3万次,参演人员达1318万人次。

(三)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1.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

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应急值班值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2.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推进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从源头管控、分级分类管控、信息化平台管控三个方面做实做细重大风险管控,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3.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基本完成

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等主要指标连续大幅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幅65.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幅100%,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降幅61.9%。高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率和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救援人员培训覆盖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四)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1.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防洪防潮保障、水资源安全保障、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渔业防灾、林业防灾、气象预警防灾、防震减灾和应急指挥救援等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2.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省10227家列管单位、2390个街道、173个社区全部建成微型消防站,评选出646个省级消防安全示范社区,新建29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成1.9万处自然灾害避灾点,增创218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200处,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2万户,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

3.防灾减灾救灾市场机制成效初显

社会保险机制在应急救灾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村住房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和自然灾害巨灾保险初显成效;拓展了15项特色农产品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建立了20项气象巨灾指数保险。

(五)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1.强化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引领

编制《福建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并获应急管理部批复,与国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有效衔接;审核批复各地市规划实施方案,确保国家、省、市三级在规划思路、技术路线、标准规范等方面高度统一,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2.初步建立应急管理数据支撑体系

建成应急管理数据治理系统(一期),整合原有安全生产救援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等系统数据,通过省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等方式汇聚气象、水利等相关行业应急基础数据4.12亿条,初步形成数字应急支撑体系。

3.构建“一纵四横”集约化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对接使用单位达816家;通过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新媒体、手机APP、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社会主流媒体等多种发布手段,搭建了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网络,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建成全省预警信息发布“一张网”。

4.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应急管理通信网络体系

依托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建立省级横向网,省、市、县三级纵向网,市、县两级横向网,乡镇和行政村(社区)互联网VPN接入系统。建成应急指挥信息网省级骨干节点,并基于原安全生产专网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贯通。

5.建设多领域的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平台

省应急厅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纵向协同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建成福建省综合应用平台(一期),基本形成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域支撑体系。省防汛办建成福建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省自然资源厅建成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省住建厅建成福建省工程项目视频管控系统,省交通运输厅建成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和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省水利厅建成福建水情会商系统、全国水情预警发布平台,省海洋与渔业局建成福建省海洋观测预报防灾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与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福建省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福建省渔港视频监控系统,省林业局建成福建省森林防火网络化信息系统,省消防救援总队初步建成实战指挥系统,省地震局建成福建省地震预警平台,省应急通信运营有限公司建成应急指挥综合平台。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福建省应急体系建设专项“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社会协同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核心指标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分项目标

要点

重点内容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完善

2025年,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趋合理,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能、履职能力全面提升。适应区域协同发展和公共安全形势需要的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80%

2.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监管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建成一批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家级、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省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乡村自建住房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比较完善,乡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明显加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3.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

2023年,基本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本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5年,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构建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全覆盖的多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感知网络体系,灾害监测能力水平明显提高,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率达到100%,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8‰,因洪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0.7%以内。

4.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2025年,应急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95%的县级行政单位(不含市辖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基本建成全省性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基本形成空天地海一体、互通共享的立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县级以上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建成23个高水平的应急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福建智造”应急产品。

5.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明显提升

2025年,应急救援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明显提升。专职消防人员达到全省总人口的0.4‰;基本完成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化、场景应用化建设;基本建成海陆空立体化、高效快速的应急救援体系,航空应急力量实现2小时内到达重大灾害事故风险地域;基本实现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6.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明显提升

在化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到2022年,在岗和新招录从业人员100%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高危企业班组长普遍接受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危险化学品、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金属冶炼等从业人员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到30%

7.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能力明显加强

2025年,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基层治理的精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应急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增创8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每个城乡社区和行政村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重点工程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一)应急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福建省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全省应急值守、信息接报、监测预警、决策支持、指挥救援的综合平台,与应急管理部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承担省委、省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指挥部的综合保障工作,具备同时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多种手段调度指挥的能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分级建设专用的应急管理指挥场所、指挥救援业务系统、应急通信保障队伍,配备先进的基础支撑设备设施、应急指挥信息化和通信保障装备,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横纵联通、数据共享。

(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建设完善福建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智慧应急”为主线,以应急管理职责为核心,整合集成已有应急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逐步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领域信息化系统,为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提供技术支撑。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相关业务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先进技术与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管用实用的先进智能化应用模式。

(三)应急通信及感知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空天地海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采用 5G、软件定义网络(SDN)、IPv6、专业数字集群(PDT)等技术,运用综合专网、互联网、宽窄带无线通信网、北斗卫星、通信卫星、无人机、移动装备、单兵装备等手段,建成空天地海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全省覆盖的感知网络体系。通过物联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感知途径,依托应急通信网络、公共通信网络和低功耗广域网,构建福建省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全省风险信息多维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为基层应急管理相关机构配备常用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推广应用应急管理执法终端。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多灾易灾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包括应急广播节目内容在内的公共服务节目共享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应急广播标准规范要求,部署全省应急广播终端,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平台,配套完善乡镇、村适配平台,实现纵向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与本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面向全省城乡居民及时播发应急信息。

(五)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规划,强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机构建设,完善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强化执法工作条件保障。加强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建设,优化各级机构设置和布局,充实专业力量,完善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体制。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制,理顺危险废物、新型燃料、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一)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建设

以危险工艺本质安全提升与自动化改造、安全防护距离达标改造、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化工园区示范建设,实施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化工园区风险评估与分级监控云平台。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开展煤矿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尾矿库“头顶库”、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长期停用尾矿库治理。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

加强源头监管和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防控。加强有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的安全把关,防止从源头上产生隐患。强化事故技术原因分析和规律性研究,建立事故诱发机理分析调查制度,重点分析诱发事故的客观因素和临界条件。对高危行业企业实行更严格的安全准入、强制安全投入、关键设备安全强制许可和职工特殊保护等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重点区域安全规划和风险评估工作,推动企业开展危险源分类分级及防控,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城镇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科技示范园等区域的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运行安全监测。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

推进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推进与省社会信用体系对接的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审核、告知、交换、公布和移出等工作程序,实现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信用信息、违法信息向社会公开与运用。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农业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和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基于国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省级1:250000和市、县两级1:50000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制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通过开展普查,有效摸清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江海堤防、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降等报废,推进堤防险工险段治理,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加快推进“五江一溪”主要河流及其他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加强沿海重要独流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加快海堤生态化改造建设,完善沿海防洪防潮减灾体系。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渔港建设,增强海洋渔业抵御台风能力。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治力度。加强重度涝区排涝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其它中、轻度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城区防洪治涝(高水高排)工程。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与改造工程,推进全省地震灾害风险监测服务与保障工程。推进自然灾害安全整治行动,开展全省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评估、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继续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加快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充分发挥群策群防群控体系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夯实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加强林火瞭望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补充配备通讯装备、巡护装备、检查站(岗)等设备设施,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推动基层结合当地灾害风险特征,建设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储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形成全省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建设全省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备案制度和运行管理与评估机制,实现对应急避难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动态管理。在各地市范围内建设若干能够覆盖一定范围的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和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和规模,充分利用公园、广场、校园等宽阔地带,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应急避难场所;依据城市防灾减灾总体要求,推进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建设,将防灾公园等各类绿地列入“绿线”范围严格保护。

(三)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省级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实时观测网,深化智能网格海洋预报的行业应用;建设全省海域、渔政、海洋环保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和海洋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短波和超短波渔业安全通信网和通信指挥监控系统数字化升级。建成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灾害监测信息实时传递;建成省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包含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卫星林火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实施省智慧气象保障工程,布局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继续开展双偏振雷达升级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建立海陆一体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开展平流层飞艇试验,优化省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体系建设,提升省、市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贯通,与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摸底调查、补测修测,全面摸清地下管线、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情况,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边普查边整改隐患,完成地下管线数据建档。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城市供水、排水、燃气、通讯、电力、广电等管线及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相关数据,动态实时更新,实现一个系统统一管理。补充优化城市内河、排水管网、低洼易涝点等的监测预警点,并接入城市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提升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能力。省级投用燃气行业信息化监管系统和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相关企业全部接入,实现在线监管。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一)综合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加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优化力量布局和战斗编成,打造专常兼备消防救援队伍。结合福建灾害事故特点,依托设区市消防救援支队,加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灭火救援队伍和台风、地震、洪涝、泥石流等多灾种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重特大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森林防灭火、矿山救护、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训及救援工作能力。建设4个区域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福州江阴、泉州泉港、漳州古雷、南平邵武)、1个油气管道抢修基地(莆田)、1个工程抢险技能训练基地(泉州);建设区域性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中心、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地震救援训练综合基地、森林消防特勤大队训练基地、闽粤赣森林防灭火救援实训基地(龙岩武平);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五区联防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项目等。大力推进训练改革,突出专业性、实战性,强化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专勤训练,加强应急救援演练训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二)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搭建航空应急指挥平台,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设,优化航空应急救援联勤保障机制,承担消防救援、森林防火、防台防汛、交通安全等多灾种救援任务。采购专业无人机设备,开展无人机森林监测巡护。加强多功能、智能化的气象无人机、海上应急救援直升机等现代化应急救援航空设备运用,实施直升机起降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配置直升机开展海上遇险遇难船舶、航空器、固定设施等的人员搜救。依托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组建地质灾害灾情侦查航空小队,实现地质灾害灾情快速获取。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航空运行机制。

(三)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增配和优化沿海救助力量布局,建设厦门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危化品应急能力培训基地。新建厦门飞行救助基地飞行区及配套设施工程、厦门飞行基地模拟机训练中心配套工程;在厦门、莆田湄洲岛等地各增设1座浮码头。继续开展宁德救助基地工程、厦门刘五店救助码头工程建设,新建福建漳州救助码头工程。加快推进大吨位巡航救助公务船艇、海上无人机等的建设,力争5000吨级大型巡逻救助船在台湾海峡投入使用,提升溢油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厦门危化品应急救援和培训基地,在满足陆地上应急功能的同时,兼顾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需求。

(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依托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尽快建成纵向到底、横向衔接、规模合理的省、市、县、乡四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评估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建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按需储备应急物资与辖区相关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共享机制,树立“大储备”理念,科学编制储备计划,丰富储备管理方式;开展协议储备,结合福建省灾害特点开展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数据库和统一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建立高效调度机制,根据应急需要确定储备物资指挥调度权限。

组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配备运输车辆装备,加强应急物流保障,实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等制度,加快应急物资调运速度。建设闽赣综合应急(减灾)物资储备库(三明建宁),提升闽赣地区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

全省各地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有所侧重、相互补充、系统协调,共同促进福建省成为具有强大应急救援能力、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综合性应急处置中心。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工程

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工程

(一)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福建省高校学科综合优势,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安全技术研发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为全省党政干部、一线执法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其他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培训和考试服务,实现政产学研用融合;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在全省应急管理领域转移转化,推动供求精准对接,充分解决应急管理领域面临的技术性、管理性和创新性问题,逐步提升科技成果在政府应急决策、社会应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全省应急管理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加强与应急管理领域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信息技术和应急产业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集成,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提升应急管理业务效能。充分与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相结合,推动组织实施应急重大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建设自然灾害应急技术中心,开展台风、洪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应急监测、风险防控和抢险救灾技术研究;新建自然灾害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水旱灾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装备研发。加强新技术新产业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具备在线学习、业务交流、经验分享与专家技术咨询功能的网络支持平台。将“智慧消防”纳入“数字福建”建设,实现火灾防控精准化、应急救援智能化、应急服务便捷化、队伍管理精细化。

(三)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项目储备,推动开展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基础性理论研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攻关,推广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依法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在高危行业领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高机械化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

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一)安全发展防灾减灾示范工程

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安全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建成23个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聚焦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建设。围绕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五个方面内容,突出解决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实施基层防灾减灾示范工程,创建8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在中小学校、乡镇(街道)建成一批基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

(二)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建设工程

建成若干“场景式+情景式”、具有灾害事故特色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基地。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系列安全宣传活动,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街道、社区,普及各类事故灾难常识和应急处置措施。建立标准化应急知识科普库、网上应急科普平台和应急虚拟体验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社会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安全文化示范建设工程

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支持安全文化产业发展,协调社会安全文化资源参与安全文化开发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消防宣传月”等群众性安全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和“进林区、进村宅、进单位、进学校、进风景旅游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城市、社区、村镇、企业、园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推进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和安全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典型的带动作用,用安全文化引领全省安全发展。

资料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29起减少到2023年的2起。2024年1月-8月,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资金额达0.9亿元。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从各领域交易额情况来看,在2022年我国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位于前三分别为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交易额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1.5%、5.9%;占比分别为48.40%、32.75%、12.54%。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500.1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健康体检服务是一种预防性的医疗服务,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2024年07月09日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养老院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广义的养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

2024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