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健康教育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调查与投资规划分析》显示,“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在价值引领、核心能力和发展环境三大领域,全力推动上海青少年发展。上海青少年积极进取、奋斗拼搏,成为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上海青少年发展多项指标比“十二五”期末进步明显,上海青少年事业发展持续向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价值引领方面,上海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和核心价值观知晓度明显提升,对我国制度优势认同度持续提升。本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大中小幼一体化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衔接融合。青少年法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诚信行为测评得分较“十二五”时期均有所提高。贯彻实施《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大力推广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值。出台《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超过“十三五”预期目标值。青少年中注册志愿者的比例大幅提升,青少年人均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间达32.2小时。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标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推进平安上海建设,未成年人犯罪率降低到0.54‰。
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到2025年,青少年素质能力进一步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努力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核心指标
测量板块 |
指标名称 |
属性 |
目标值 |
价值观念 |
青少年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覆盖率 |
预期性 |
100% |
青少年法治观念与公民意识教育和实践活动覆盖率 |
预期性 |
100% |
|
身心健康 |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
预期性 |
55%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满分100分) |
预期性 |
72分 |
|
创新创业 |
35周岁以下(含)青年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新增企业注册数 |
预期性 |
110万户(5年) |
SMART青创(环境)指数 |
预期性 |
88 |
|
人才水平 |
适龄青年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的增幅 |
预期性 |
不低于5% |
青年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 |
预期性 |
40% |
|
留学回国人才中青年占比 |
预期性 |
不低于90% |
|
每10万名青少年配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 |
预期性 |
100人 |
|
青年参与 |
青年人大代表议案、代表建议数,青年政协委员提案数 |
预期性 |
1500件(5年) |
青少年人均年参与公益活动时间 |
预期性 |
40小时 |
|
成长环境 |
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青年比例 |
预期性 |
不高于24% |
青少年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月均使用次数 |
预期性 |
5次 |
|
未成年人犯罪率 |
约束性 |
不高于1‰ |
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事项
重点事项 |
主要内容 |
(一)“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 |
联合相关单位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城市定向、文创设计、志愿讲解等方式,鼓励青少年走进纪念场馆、烈士陵园、旧址遗址及其他相关场所,寻访相关历史遗存、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实地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围绕“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 |
(二)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 |
以“一个创新学院、一项青少年创新基金、两个工作品牌、X个特色示范区域”加“青创指数”监测体系组成项目集群,将上海青年创新学院打造为高端创新资源、人才和服务的节点;以上海青少年创新基金为青少年创新和青年人才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保障;通过“创青春”和“伙伴行动”两个工作品牌,集合有利政策,谋划有益项目,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全方位支持青年创业;通过在全市设立特色示范区域,从街区、园区、社区等空间上为青年打造满足多元需求的创新创业“微城”,打造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社区。 |
(三)“青春长三角”计划 |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青少年中宣传好发展战略,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理论凝聚共识;促进双创交流交往,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青商论坛等为平台,深化长三角青年企业家合作交流;加强社会项目合作,推动长三角青少年在志愿服务、信用数据应用、生态文明等方面开展共建;探索社会工作共通,成立“长三角青少年社会工作联盟”,推动长三角青少年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深化海内外互鉴共享,扩大长三角青少年与港澳台、国际青少年交流交往广度、深度。 |
(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 |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举办、多元投入、体现公益、依托平台、强化监管”的有效机制,以体育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推进体育项目普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每年在暑假、寒假及周末期间,引导全市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组织,通过举办冬夏令营、周末营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包括“25+X”运动项目的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扩大青少年体育人口,丰富青少年寒暑假和周末生活,为广大青少年掌握2至3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
(五)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项目 |
在《公共卫生教育读本》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以学生健康需求为根本、以国家卫生健康政策为导向,确保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并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注重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通过线上推广、线下授课等方式拓展教育覆盖面。通过“医教结合”,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提供“上海经验”。 |
(六)团青骨干参与业委会建设 |
到2022年,积极稳妥地推进团干部和青年骨干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住宅小区业委会,全市住宅小区业委会吸引青年委员达到4000人,推动团青骨干广泛参与业委会工作。发动各行各业职业青年参与、支持业委会建设,各区成立不少于100人的青年业委会委员顾问团,引导超过5万名青年以多种形式参与业委会工作。建立推广“青春社区”指标体系,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有一家社区型青年中心。 |
(七)小学生爱心暑托班 |
为缓解上海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采用市级统筹、区级操作、街镇办班、学校协同、社会支持的合作模式,为小学生提供看护服务。将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暑假时段全覆盖。到2025年,每年在全市各街镇累计开办不少于500个办班点。 |
(八)“青春上海”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
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团属志愿服务组织的枢纽功能。扩大青年志愿服务覆盖面,推动各领域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深化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建设,聚焦大型赛会、社区文明和对口帮扶三大领域,围绕“进博会”、为老“金晖行动”志愿服务等具体工作内容,加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研究和创新。 |
(九)上海青少年国际化成长支持计划 |
着力聚焦本市包括外国留学生、外籍青少年等在内的青少年群体的融合发展,实施“青少年护航计划”“国际社区青年融合计划”“国际交流能力培养计划”和“国际少儿艺术交流促进计划”。积极为本市青少年归国就业创业提供各类支持与服务。完善优秀外国留学生和外籍青年永久居留、在沪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政策与服务供给,鼓励在沪外籍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
(十)“青春守护”计划 |
“青春守护”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其中,“青春守护者”项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需求,开展青少年心理和法律专业咨询、“青春守护者”公益课程等活动。“青春益友”项目汇聚各方力量,开展婚恋调查研究和健康婚恋观宣传教育活动,为单身青年提供线上线下各类交友服务。“青少年应急安全支持”项目聚焦培养青少年应急安全知识技能,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应急安全救助能力。“爱心上海”项目针对贫困青少年提供社会救助和托底性服务。少年司法社会服务项目注重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司法社会服务。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