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现代化市场监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未来商机预测》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改革,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基本形成全环节、综合化的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和数字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有效服务了上海“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着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企业开办效率显著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市场主体292.9万户,注册资本28.6万亿元。其中,企业241.9万户,比“十二五”期末增长62%;注册资本28.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71%。日均新设企业增长到1665户,千人拥有企业99户。广告业年营收增长到1943亿元,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年营收增长61%。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查处市场违法案件5.04万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和咨询265.1万件。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上传和覆盖率实现100%,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到99.4%,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为0.26例/10万人,远低于“十三五”规划预期指标。
“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属性 |
“十三五”目标 |
完成情况 |
1 |
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 |
预期性 |
96%以上 |
99.4% |
2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 |
约束性 |
90%以上 |
100% |
3 |
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 |
预期性 |
≤5例/10万人 |
0.26例/10万人 |
4 |
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 |
预期性 |
95%以上 |
100% |
5 |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 |
约束性 |
90%以上 |
90.2% |
6 |
“三品”认证产量占地产农产品上市量比重 |
约束性 |
70%以上 |
72% |
7 |
药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 |
预期性 |
98%以上 |
98.7% |
8 |
化妆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
预期性 |
98%以上 |
98.9% |
“十三五”技术基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属性 |
“十三五”目标 |
完成情况 |
1 |
新建或改造华东及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项 |
预期 |
50 |
54 |
2 |
参与国际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比对 |
项 |
预期 |
10 |
10 |
3 |
新增主导制定关键性国际标准 |
项 |
预期 |
10 |
47 |
4 |
发展培育团体标准 |
项 |
预期 |
100 |
431 |
5 |
有效地方标准总量 |
项 |
预期 |
600 |
963 |
6 |
计量检测能力参与国际比对 |
项 |
预期 |
100 |
150 |
7 |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收入 |
亿元 |
预期 |
220 |
291.3 |
8 |
新建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检中心 |
项 |
预期 |
10 |
15 |
9 |
新研制或引进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
项 |
预期 |
500 |
500 |
上海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场监管要站在“四个放在”的高度,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市场治理体系为牵引,主动对接强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开创国际性超大城市市场治理新模式,努力助推“五型”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五个中心”能级跃升,为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注入市场监管新动能。
市场监管“十四五”现代化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属性 |
指标要求 |
市场活跃指数 |
1 |
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
6%左右 |
2 |
企业开办效率 |
预期性 |
达到OECD国家先进水平 |
|
市场安全指数 |
3 |
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 |
预期性 |
99% |
4 |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
预期性 |
99% |
|
5 |
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 |
预期性 |
≤4例/10万人 |
|
6 |
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 |
约束性 |
100% |
|
市场安全指数 |
7 |
市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评分 |
预期性 |
≥92分 |
8 |
在产药品质量抽检覆盖率 |
预期性 |
100% |
|
9 |
重点监控目录产品监督抽查覆盖率 |
预期性 |
100% |
|
10 |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
预期性 |
>95% |
|
11 |
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 |
预期性 |
稳中有降 |
|
市场创新指数 |
12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
预期性 |
30件 |
13 |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 |
预期性 |
270万件 |
|
14 |
新增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 |
预期性 |
60项 |
|
15 |
培育“上海标准” |
预期性 |
50项 |
|
16 |
“上海品牌”认证项目数 |
预期性 |
300项以上 |
|
质量基础指数 |
17 |
新建改造华东地区及上海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预期性 |
≥30项 |
18 |
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预期性 |
15个 |
|
19 |
有效地方标准总量 |
预期性 |
800项 |
|
20 |
新建国家质检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预期性 |
8个 |
|
一体化发展指数 |
21 |
新制定长三角计量技术规范 |
预期性 |
≥10项 |
22 |
新制定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准 |
预期性 |
≥20项 |
|
23 |
“满意消费长三角”创建单位数 |
预期性 |
上海3万家 |
专栏一:市场安全监管筑基工程
专栏一:市场安全监管筑基工程 |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统。推进各有关部门食品追溯系统协同共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食品追溯平台。推广二维码追溯功能,推动全程追溯有效衔接,逐步实现主要食品、肉菜和农产品的全过程追溯管理。升级现有追溯系统,探索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提升食品追溯信息全链条完整性和准确度。 ——食品安全健康风险评估和监管技术应用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监督执法、应急处置、信息追溯、病原溯源、冷链储运、消毒灭菌等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提升本市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技术水平。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发展趋势,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餐厨废弃油脂综合治理系统。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综合治理制度体系,鼓励油水分离方式多元化,突出油水分离装置强制性要求。完善“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管理平台”,强化信息管理平台智能化功能,推进科学分类和精细化管理。促进收运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鼓励废弃油脂利用综合化多样化,继续扩大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应用领域。 ——疫苗药品追溯监管系统。建设“上海市疫苗药品追溯监管系统”,发挥追溯信息在日常监管、风险防控、产品召回、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推动疫苗药品追溯监管系统与市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国家疫苗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对接,全面实现本市疫苗全过程可追溯,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医疗器械智能审评系统。以医疗器械智能评审系统为核心,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实现医疗器械基础文件和数据库的完整归集、统一管理。构建专家咨询管理模块,创建医疗器械智能咨询答疑模块,通过人机交互,在线解决企业的问题,实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全网通办。 ——化妆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机制。整合化妆品市场监管手段,建设以风险信号为核心的化妆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机制,推动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与医院、市场监管部门、上海海关等的数据共享,打通风险信息孤岛,实现化妆品信息快速交换和风险信息快速预警、即时应对。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研究中心。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强化政府执法监管、社会监督举报和行业自查信息系统性归集,建立安全数据库和预警系统,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机制,逐步实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精细化在线智能监测、分级评估和预警处置,推动设立国家分中心。 ——机电类特种设备智能监测检测与安全评估中心。建成上海市机电类特种设备大数据技术中心,完善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设备故障预测、寿命评价和事故预防体系,提高人员危险行为预警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机电类特种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检测和诊断以及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科学有效智能化评估。 |
专栏二: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专栏二: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
——上海质量检验公共服务平台质检综合实验基地建设工程。巩固升级上海综合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增设上海计量测试数据中心,全面提升面向社会民生的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创建全国一流质检综合实验基地。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整体迁建工程。建设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医疗设备评价研究中心,提升高端新兴医疗器械评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四个公共测试平台”,新建可靠性、可用性、增材制造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4个共性技术实验室。 ——食品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标准化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国际标准制修订协作平台,逐步提升标准化工作国际话语权。建立生物降解塑料检测实验室,推动绿色环保塑料制品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广生物降解产品认证。建立智慧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检测和应急服务平台,研发食品接触材料高通量检测技术。 ——国家药监局上海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学药品制剂质量分析、中药质量控制、治疗类单抗质量控制、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化妆品监测评价、呼吸麻醉设备、医用电气安全设备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药品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研制、有源植入器械等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中药标本馆改造建设。扩大中药标本馆规模,提升软硬件水平,增强科普教育基地功能,为打造国内领先的药材鉴定研究中心奠定必要基础,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特种机器人工程应用中心。解决特殊环境下服役机器人检验检测系列关键技术,深化特种机器人工程化应用,拓宽应用领域。依托智能机器人检测技术,实现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质的提升,努力向检验检测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拓进。 ——氢能储运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研发氢能储运装备检验检测、设计鉴定、型式试验、失效分析、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衔接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氢能储运效率和安全,降低氢能储运成本和风险,推动建立上海氢能承压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智能家居产品质量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研发智能家电、智能家具产品检验检测、设计鉴定、型式试验、失效分析、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标准制修订,开展产品认证,助推行业质量提升,推动建立智能产品国家级质检中心。 |
专栏三: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工程
专栏三: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工程 |
——打造高水平质量基础集成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民用航空发动机、海洋动力装备、智能测控、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氢能、智慧照明等产业,培育一批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质检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形成质量基础创新联盟,引领质量基础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应用和共性技术高水平服务,全面加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制和检验检测认证互认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和创新链紧密衔接,推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打造高水平先进制造业计量测试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服务现代制造业的计量基标准建设,建立大空间、大尺寸数字化综合测量系统和智能制造多参数测量系统,完善工业机器人现场测试标准和在线校准标准。建立5G高频高速新材料综合性测试评价和关键共性测试系统,同步研制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建立生物化学标准物质研制生产中心,推动高纯度生物化学标准物质国产化。建立集成电路材料与芯片表征评价技术服务平台,解决集成电路材料在先进制程下表面缺陷剖析、材料微观切割分析等难题。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