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投资商机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上海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制度,发布《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明确了9个领域96个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保障标准和牵头负责单位。制定《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管理办法》,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统一、区域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探索试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逐步提高服务可及性、便利性。稳步扩大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5.9万张,新增中小学校306个,推进残疾人养护、孤儿养育等设施建设。出台《上海市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本市保障类住房供应和分配标准。发布《上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明确各项公共文化项目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以及人员配备标准。出台《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规范各类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发出《关于规范本市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管理的通知》,推进保基本养老床位的规范管理。推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向紧密型发展,覆盖7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推动实现学区和集团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做实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到2020年底,签约居民超过800万人。推进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全市90%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运营。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民生服务纳入“一网通办”,个人可办事项达2006项。
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面建成城乡一体、方便可及、公平高效、均衡普惠、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美好景象,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清单动态有序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统计口径基本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更加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建立;各领域制度和标准建设持续推进、更加完备。
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均衡,各领域、各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落实应保尽保,市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明显提高。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85%左右。
品质和效率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向市民家门口全面延伸,“互联网+”基本公共服务广泛覆盖,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深入,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达到80%。
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 |
(一)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更好服务人口和城市发展 |
根据人口、产业和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统筹协调,扩大优质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发挥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1.完善主城区公共服务功能。2.整体提升新城公共服务能级。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内涵建设。4.推进公共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
(二)夯实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织牢织密民生底线 |
持之以恒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工作,持续加大对困难人群、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保障力度,努力抬高底部、缩小差距、夯实基础,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切实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
1.加强困难人群保障力度。(到2025年,区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规范达标率达100%。建设发展一批专业社会组织和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队伍,到2025年,持证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超过500人。)2.持续完善社会保险和优抚制度。(持续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到2025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00万人。推进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全面建成覆盖各类职业人群的工伤保障体系。加强失业风险防范,优化经办服务,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 3.织牢城市公共安全底线。 |
(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持续增强市民感受度 |
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做好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工作,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市民感受,努力使市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
1.办好每一所家门口学校。2.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强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30—50万人为服务人口规模、以30—45分钟车程为服务半径,布局若干医疗服务圈,推进一批标准统一、定位清晰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每个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不少于100张,强化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功能。)3.整体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到2025年,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现街镇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点街镇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持等级证的比例达到80%。)4.完善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十四五”期间,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约25万套。)5.增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6.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 |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健全家门口服务体系 |
整合服务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将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市民身边延伸,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便利可及,让居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
1.加强家门口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总结推广浦东新区等建设经验,鼓励各区因地制宜深化涵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社区商业等内容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标准。将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作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内容,按照“功能优先、复合利用”要求,引导各区制定优化设施设置标准,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覆盖和标准化建设。)2.做实家门口服务功能。3.促进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 |
(五)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实现数字化转型 |
创新理念方式,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推动数据归集、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开放共享,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1.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共享。(到2025年,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2000万人。)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网上办理。3.着力解决部分人群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