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民政事业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显示,“十三五”时期,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低保救助从“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城市“三无”救济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整合并轨。城乡低保标准比“十二五”期末分别提高44%和143%,特困供养年人均保障水平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23%。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建立。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供养孤儿基本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400元和1800元,实施无人抚养儿童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累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6.4万人次。

福建省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十四五”时期,福建省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民政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政相关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发挥,民政事业现代化新征程实现顺利开局。力争到2025年,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达47.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达10张,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6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6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5%,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达100%,福利彩票销售网点数达5850个,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达100%,社会组织数量达4万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达1.7%,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8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实施率达100%。

市、县(区)统筹研究制定完善救助机构、合理配备人员的措施,通过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实社会救助服务力量。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责任和相关保障条件。乡镇(街道)配备社会救助协管员,辖区户籍人口2万以下配备不少于1名,2万~5万配备不少于2名,5万以上配备不少于3名。村(社区)配备1~2名专兼职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给予乡镇(街道)配备的社会救助协管员与同级聘用人员相同的岗位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设施设备和交通通信费用,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常态化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讲进村(社区)”活动。

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重点为社会散居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提供救助保护服务。推动全省培育发展2家以上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儿童福利院。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造家庭式居所,推广家庭式养育模式。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与专业康复机构、专业医疗机构、特教机构融合发展。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达到定点康复机构标准。加强儿童福利标准化建设,推动我省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日常照料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提升全省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全省行业激励约束机制、市场调控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促进福利彩票市场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适应融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和营销宣传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开展福利彩票整体营销。加大福利彩票公益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打造公益品牌,展现福利彩票为民、责任、阳光形象,促进公益金使用和发行销售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贯彻落实《福建省慈善事业促进办法》,重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同慈善事业制度有机衔接。协调落实和强化慈善事业在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

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增强地名管理的科学性,促进地名管理规范有序。积极推广标准地名,加强对地名使用的监督管理,引导社会各界规范使用地名。加大地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地名管理专家库。

建立健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职责,及时督办和处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按照“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升家庭监护能力。

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持续落实免除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增加免费项目,着力将服务保障内容向节地生态安葬延伸覆盖。深入实施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严控增量、消减存量,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散埋乱葬现象。

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和决策水平。依托全省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对接“金民工程”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息联动机制。

多角度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解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的良好氛围,支持办好《红土地》等宣传刊物,发挥《红土地》宣传阵地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坚持先行保护、逐步修缮、长效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相结合,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好省革命老区发展(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完成不少于200个非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的修缮维护。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