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聚焦重大项目推进、集聚区提质、龙头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已成为我区稳增长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优生态的切入点。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升,全区服务业年均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6∶40.7∶46.7调整为2020年的11.7∶39.6∶48.8,“三二一”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强,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比重由2015年的48.2%上升到60.56%。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587户,较2015年增加225户,营业收入是2015年的1.9倍。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服务业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评估预测》显示,2020年,东部五盟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30.8%,较2015年增加0.6个百分点。呼包鄂乌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56.7%,仍是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带动地区。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点培育了现代物流园区、商贸功能区、旅游休闲区、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大类101家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共吸纳入驻企业近3万家。2020年,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5.1亿元,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十三五”时期家政、旅游、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文旅融合逐步深化,“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已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的“金字招牌”,全区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4%和130%。
积极申报设立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85.3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9.1%。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2020年经我区出入境的中欧班列总数达5927列次,始发班列由2016年的33列提升至300余列。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二连浩特等地的天津港、唐山港“无水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科技创新服务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全区累计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151家、200家、475家。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服务业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和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共建成100个左右“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20个左右营业额达500亿元的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扩容提质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规模化、集聚集约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多元,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功能进一步增强,运行高效、服务广泛、监管有力的服务业发展局面基本形成。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90分左右,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达到20%左右,跨境网络零售进出口额达9亿元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积极稳妥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一极两翼三带”空间新格局,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和专业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和精细化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化规范化发展,构筑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产业新体系。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