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市级信用平台、区级信用平台、重点行业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初步建成“1+16+N”信用信息系统架构。梳理制定《天津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广泛归集信用信息近8亿条,基本覆盖全市法人和自然人主体。全面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成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实现赋码率100%。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归集红黑名单总量26.3万条、联合奖惩案例近8.6万个。开展承诺制审批,实现容缺受理的“信易批”事项数量占全部审批事项数量的100%,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截至2020年12月31日,5.3万家守信中小企业累计获得600亿元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和融资贵问题。
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目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显示。到2022年,社会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进一步深化,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到2025年,社会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较为完备,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信用服务市场繁荣发展,诚实、守信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保持全国前列,“诚信天津”品牌叫响全国。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基期值 |
2025年目标值 |
1 |
信用平台信息归集量 |
7.9亿条 |
>10亿条 |
2 |
信用中国(天津)网站年访问量 |
350万次 |
>1000万次 |
3 |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率 |
70% |
五年保持100% |
4 |
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行业(领域)数量 |
17个 |
38个 |
5 |
持证信用管理师数量 |
<100人 |
>1000人 |
6 |
累计信用贷款规模 |
7400亿元 |
>10000亿元 |
(一)打造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
1.服务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
2.支撑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
3.助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
4.促进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 |
(二)助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1.加快提升政务诚信水平 |
2.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
3.全面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
4.大力强化司法信用保障 |
(一)推进制度建设,健全信用法规标准体系 |
1.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2.优化行业信用管理制度3.加快信用标准体系建设 |
(二)夯实基础设施,提升信用信息载体功能 |
1.推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2.优化信用中国(天津)网站、信用天津APP功能3.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4.拓展信用信息服务渠道5.加快先进技术融合运用 |
(三)优化监管流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
1.健全信用承诺制度2.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3.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4.健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5.大力推进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6.完善信用奖惩机制7.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8.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
(四)审慎信息运用,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 |
1.加强信用主体信用信息保护2.建立健全信用异议申诉制度3.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
(五)培育信用机构,繁荣信用服务市场 |
1.做优做强信用服务产业2.培育拓展信用服务市场需求3.创新优化信用服务产品4.强化信用服务行业管理与自律 |
(六)增强信用感知,完善信用便民惠企体系 |
1.拓展信用便民应用2.丰富信用惠企场景3.聚焦重点民生领域信用建设4.推动企业信用管理 |
(七)打造信用亮点,推进信用试点示范建设 |
1.推动政府部门探索信用试点创新2.实施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程3.鼓励各区开展特色信用试点工作 |
(八)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京津冀信用体系协同发展 |
1.健全京津冀信用合作机制2.推动京津冀信用标准建立和信用评价工作3.全面开展京津冀守信联合激励4.加强跨区域信用协作交流 |
措施 |
概述 |
(一)强化组织保障 |
完善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监测评价机制,统筹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对各区、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
(二)强化资金扶持 |
市、区财政部门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费纳入预算,加大对信用平台网站建设、信用惠民便企创新应用、信用标准制订、信用产品研发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
(三)强化项目建设 |
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整合企业信用、金融信贷等相关市场信用信息,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创新拓展“信易+”场景,谋划“信用+数字经济”“信用+金融服务”“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医疗”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
(四)强化人才支撑 |
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专家智库和信用服务机构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制度,积极开展信用管理资质人才的培养和相关资格培训认定 |
(五)强化安全管控 |
强化信用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范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数据使用管理 |
(六)强化诚信宣传 |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将诚信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