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集中出台,“民参军”将加速推进
2016年以来多项军民融合政策集中出台,国家战略加速落地,重点看好“民参军”。从2007年的十七大提出军民融合到2016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经历了9年缓慢发展的摸索时期。2016年至今,军民融合战略经历了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强调要加紧推进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建设,加快形成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格局。自此国家战略开始落地,军民融合也逐步发生实质性改变。
2、201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最高层专设机构领导军民融合,用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意味着军民融合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推进时期,相关配套政策将加速落地。
3、2017年6月,《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出台,行动计划是政策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民参军”领域作为此次行动计划的重点,其主要工作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推进“两证融合”和军品免税审核,将进一步降低“民参军”准入门槛并提高审查效率;2、发布推介2017年度《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军民两用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广与共享;3、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军工投资建设,支持民企承担投资项目。随着相关民参军管理办法的完善,将全面打开“民参军”的发展空间;4、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民企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及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等方面,对于引导“民参军”具有重要示范性作用。
军民融合建设已经走到全面开展的时期,且“民参军”领域是此次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民参军”相关板块将充分受益。
1、军工产业基金频现。军工产业基金的设立是我国在发展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2016年9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13家军工央企共同发起成立我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302亿元,主要投资于军民融合技术、军工事业单位改制以及军工装备等改革方向,这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由政策推进到落地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此外,2017年5月,国资委设立了另一支国家级的军工产业基金——国创基金,总规模1500亿元,主要投资于军民融合科技产业。根据国资委副主任透露,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54家央企开展了股权投资基金相关工作,牵头和发起参与的基金达206支,募集资金达6162亿元,其中军工、电力、石油、铁路、民航、电信是国改的重点方向,假设军工只占其中1/6,股权基金的规模至少也是1000亿元。
2、“民参军”企业队伍不断扩大。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目前有1600多家民口企事业单位取得武器装备承制资格或国防科研生产许可并参与装备科研生产活动,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初只有1100家,总采购金额已达200多亿元。根据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统计,注册企业已达到11791家,现场认证的5716家,其中民营企业3709家,占64.9%;另外,多家单位运用了军民融合平台,比如军工集团、中科院所属70多个单位、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高德等需求与供应单位和部门。“民参军”企业队伍在政策的引导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军民分离体制效益低
更长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将复制美国模式,走向深度军民融合美国上世纪80年代军民分离的体制导致低效益,我国目前也存在相似问题。美国1983年军费开支就达到2136亿美元,已经与我国2016年军费开支相当,但当时美国在军工市场上大量的投入并没有获取相应的回报,据中国航天科技512研究所称,当时全美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为国防工业服务,国防研发费用占政府科研经费的70%,但却只创造了GDP的6%。结合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目前我国军工市场也遗留下三大主要问题:
1、军工行业的垄断:我国的军工市场基本被十大军工集团垄断,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各大军工集团基本上只会采用自身平台下的科研院和公司,封闭的体系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效益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
2、军民投资渠道的分离:军工市场过去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投资,缺乏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只有引入民间资本,才能优化资源配臵,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3、军民企业分离:一方面体现在计划体制下军民体系的分割,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军民在某些科研项目中重复率高的现象;另一方面体现在军民技术的分离,技术分离导致了资源不能共享,军民企业不能相互促进,同样造成了低效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