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我国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建筑垃圾存量较大。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国建筑垃圾产量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产生的建筑垃圾为23.79亿吨,预计到2020年建筑垃圾将达到26亿吨。

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是直接将建筑垃圾送入垃圾填埋场,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还缩短了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占用了大量土地的同时引起严重的土壤、水质环境污染问题。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可加工出多种一级再生产品,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目前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处于摸索阶段,全国各个城市建筑垃圾围城现象严重,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低于5%。2017年我国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座,其中资源化处理厂仅为67座。从业企业一般都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从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企业较少,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受限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本身集中度总体偏低,且“低小散”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质的转变,建筑垃圾“收-运-用”体系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目前市场尚未形成充分竞争,该行业在我国具有较强的政策壁垒、区域壁垒和资金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较为困难,已存在的企业受潜在竞争者的压力较小。

随着国家保护环境和绿色拆迁意识进一步加强以及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严格治理力度加大,建筑垃圾处理由普通填埋处理转向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从制度上落实“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部门工作相互协调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对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提出更加规范化的要求。2020年,河南郑州、陕西西安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山东济南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贵州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30%;北京朝阳计划3年内200万吨建筑垃圾将获“重生”,资源化率将达95%以上。

伴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多家社会资本涌入建筑垃圾处理市场,但符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数量仅为13家,分布在浙江、河南、陕西、江苏等8个省份。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省份 |
公司名称 |
浙江省 |
杭州富丽华建材有限公司 |
桐乡市同德墙体建材有限公司 |
|
河南省 |
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 |
|
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
陕西省 |
陕西建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江苏省 |
苏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广东省 |
深圳市永安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深圳市绿发鹏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山西省 |
山西大地华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省 |
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福建省 |
厦门宏鹭升建筑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厦门森露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产业分析报告-市场调查与发展规划趋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