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根据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地融入到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牢牢地确立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恪守自然恢复、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的基本方针,将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与绿色发展当作基本途径,将创新驱动与深化改革当作基本动力,以培育我国的生态文化当作重要支撑,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当作工作方式,真正地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评估》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对于生活垃圾,我国政府和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其中有《有关持续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处理意见的相关通知》、《关于印发“十二五”城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设备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关于推动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产业、城市废弃物的指导意见》、《有关建设分离处理生活垃圾示范城市(区)的指导通知》等,这一系列的文件出台,表明了我国对于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视性。特别是2019年,上海市率先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在政策的指导下和社会环境形势的驱动下,根据城乡实际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分类收运方法,有效解决现行城乡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清运的单一模式,形成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将在良好的政治局面下,迎来市场的开端。
二、经济环境
在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同时,垃圾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得到了重视。由于垃圾处理之中可以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从垃圾处理投资的建设规划来看,根据《“十三五”城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期间,投资总额累计达到了2518.4亿元。其中,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资金累计达到了1699.3亿元,投资建设收运转运体系的资金累计达到了257.8亿元,在专项餐厨垃圾工程的投入资金累计达到了183.5亿元,投资于存量整治工程的资金累计达到了241.4亿元,投入到垃圾分类示范工程的资金累计达到了94.1亿元,投资建设监管体系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了42.3亿元。
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建设力度来看,2017年投资额大幅增加,达到了240.8亿元,预计未来一年仍将保持高景气的投资额力度,垃圾分类将随着垃圾处理的投资力度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三、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生活的进程加快,再加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稳定増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根据《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94.4万吨,处置量20084.3万吨,处置率达99.5%。
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有了较大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较低,垃圾处理设施的修建没有跟上步伐,使得垃圾清运和处理量跟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垃圾侵占城市用地问题普遍,地下水源受到污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有的城市为了解决“垃圾围城”问题,不得不把垃圾转移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导致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社会急需要对于生活垃圾资源化,如此不仅能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能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
四、技术环境
国际上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对于垃圾的各种分类也有较为明确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流程、设备选用及工艺流程方面都有技术上的依据。我国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水平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近年来,我国进入环卫行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出现了一批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同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也得科学化与生态化。
如今国内城市普遍采取的垃圾处理方式重点涵盖了,所占比重从高到低分别是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以及资源化利用。
其中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并非单一性的垃圾处理技术,亦非简单叠加其他三种垃圾处理技术,它采取了综合分选、好氧堆肥或厌氧发酵,裂解气化等资源再生技术等,协同处理固废垃圾,破除了以往的垃圾堆肥、焚烧以及填埋等单一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弊端,以破解填埋渗滤造成的水污染,在垃圾焚烧过程中残留的二噁英等多种污染难题,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完成了资源化的可再生利用,有效地破解了以上手段只利取单一性技术处理垃圾中的主要问题。重点打造了垃圾处理“从垃圾废弃物到可回收资源、到各种再生产品”的一条再生循环资源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lpen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