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博士的《渐进渐进的金融周期》一书提到:金融周期是过去几十年金融自由化政策的结果,中国正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
当前的金融监管、货币、财政政策正在不断印证金融周期的观点。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起点,外汇占款显著下降,同时应对外部冲击,刺激了信贷高速增长,我国的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另外,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后,信贷和房地产的联系日益紧密,房价过快上涨、影子银行大幅扩张,金融风险上升。从2008 年到2017 年,中国的金融周期经历了近十年的繁荣期,信贷扩张使得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大幅上升,金融周期似乎在接近顶部。当前, 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控制住货币和信贷扩张的总闸门,并改善金融结构,直接影响着货币、财政政策、审慎监管及法律法规等问题。
我国环保行业的繁荣也同样在2008 年到2017 年,PPP 模式(BOT 等也是PPP 模式的一种)极大的推动了环保行业快速发展,对解决行业资金问题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也是因为模式问题,环保成为了一个高杠杆性行业,所以对资金、利率的敏感性逐渐增强。在我们发布的《提质、去杠杆红利显现,环保板块王者归来》报告中提到,在2010 年末,当行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5%时,环保投资与融资成本开始体现较明显的负相关性。此后几年, 资产负债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而2018Q1 已接近50%。

PPP 是否显著推升资产负债率?
1. PPP 项目本身的执行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毕竟PPP 是项目融资,加杠杆是存在极限的。
2. 如果资本金不充足,短期为了推升业绩采用“工程——利润”模式推进PPP 项目,运营现金流恢复缓慢,则需要进行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资产负债率或摊薄股权,这也是当前市场诟病PPP 模式的关键原因。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市场需要根据当前风险偏好进行平衡。
杠杆高:体现公司融资和项目运作的能力,资金消耗小,但项目运作规模大, 需要注意银行端项目融资进度,以及整体项目推进过快风险。
杠杆低:经营层面较为稳健,项目把控力强,但资金消耗量大,总量达到一定体量后,需要进行融资。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环保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在金融周期下半场,市场对“杠杆”的风险偏好较低。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在手现金与总资产比较高的企业,在PPP 项目执行过程中将具备一定优势; 同时占款能力较强的公司可以保证较强的资金充裕性。



行业本就是资金消耗型:环境污染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但是一直受制于资金。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及措施加严,面对政府支出有限以及环保治理的急迫性, 短时间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资金消耗型的行业:环保的各类商业模式,大多数情况需要企业前期投入资金。因此, 行业杠杆率持续攀升(2018Q1 近50%),对资金、利率的敏感性逐渐增强。
监管并非不让加杠杆,要加得可持续,环保行业未来将更看重运营。金融周期上行期间,很多企业确实存在类似利用融资便利,如“非标”、“明股实债”的做法,在环保行业里也是比较普遍的。如果稳健的推行BOT 或者PPP 风险并不会很大,但关键在于部分公司在借用模式漏洞连续加杠杆或者并未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如何解决环保问题。此外,环保政策开始兴起的一段时间, 业内把“央企、国企跨界进入环保领域”形容为“野蛮人进入”,他们的核心在于有利差优势,杠杆可能加的更高,而且以做工程为主,不关注运营。
在金融周期下半场,融资和业绩相互制衡,需持续关注融资环境变化。当前, 多数环保公司都面临加杠杆难,资本金融资难、成本上升,银行项目融资难, 还需对PPP 项目质量、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考量。另外,一些公司为了规避违约风险,采取降速经营等措施,所以今年依然需要警惕业绩地雷,尤其政策和市场预期过高的时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