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传统保险而言,互联网保险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跨地域,由于中国网民基数巨大,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但这种高速发展暴露出很多问题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保险公司间缺乏差异性。保费规模虽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市场有着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产品种类单一,局限于条款相对简单、责任义务明确、期限较短的产品,有些情况下,几项保险产品不仅名称相似,而且条款费率、保障范围、除外责任也都很相似,这会影响到投保人对产品的认同度,进而导致同质化产品的低水平市场竞争,更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譬如,在退货运费险这一产品平台上,就有华泰财险、国寿财险、众安财险及人保财险等诸家公司共同瓜分市场;寿险产品平台上,泰康“ 微互助” 发布不久,国华人寿便推出类似产品“ 求关爱”。产品同质化使得市场竞争陷入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不利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因此,互联网保险产品须规避同质化问题,走差异化路线,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产品,从而完善市场,增强竞争力。
此外,现有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还局限在标准化程度高、较为简易的产品范围内,例如车险、简单的理财类保险等标准化产品。因为通常而言,保险产品标准化程度越低,越难以推广,而较为复杂的保险产品也不适于互联网“ 场景化、碎片化” 的营销方式。因此,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保险产品以及便捷式服务,突破现有模式的桎梏,创造更为广阔的平台,是互联网保险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2.客户流量及忠诚度转化为实际消费需求存在一定难度。建立保险的互联网平台仅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客流量,提升客户忠诚度,将用户浏览量转化为实际销售量。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一般互联网用户不会主动登录其平台,所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大型搜索引擎等平台加强公众认知。
图表:主要保险公司平台和电商平台流量规模(周平均)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表可看出,我国几大保险公司的网上平台与电商平台的流量规模不在一个数量级,远远没有发挥互联网对于客户的吸引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客户对保险平台的黏性。黏性可以从与客户的互动、参与度、使用频率等方面来增强,通过各种媒体、社交网络平台宣传增强知名度,以重视细节、注重客户感受来赢得客户忠诚。网站建设也是关乎消费者体验的重要部分,建立友好界面,注册快速简单,单证材料递送顺畅,支付便捷,这些都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细节。网络营销不同于实体销售,若给消费者带来不顺畅的感觉,消费者只需轻点关闭就可以退出系统,所以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关乎营销的成功率,都需要认真对待。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广阔性,具有吸引力的网站平台也已屡见不鲜,在做好产品及服务营销的同时,要重视宣传手段,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如通过举办活动或抽奖转发来增加客户流量及黏性。
3.相关法制不健全以及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匮乏。中国保监会曾连续出台几个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相关的监管文件,但从整体法律环境上看,法律法规层面仍存在缺位现象。正因为互联网保险法规的不健全,互联网保险纠纷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跨地域投保纠纷、保险赔付额小和数量多,以及保险赔付证据电子化的法律效力等问题。由于目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以车险和小额保险为主,发生大额保险法律纠纷并不多,但仍需要建立针对解决互联网保险纠纷的平台,合理合规、快速有效地解决互联网保险法律纠纷问题。
4.新兴业务的监管缺乏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监管不到位。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宽松环境促进创新发展,但宽松的环境会因过度创新带来不良竞争。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在市场行为规范、机构管理、系统性风险、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和机构进行监管,尤其应注重公司的偿付能力,通过产品审批、单独核算等制度确保其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由于互联网运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区域的互联网保险监管存在权限问题,导致相关的监管主体缺失,容易滋生相应风险,需要政府有条件地放开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随着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将不断出现,远不止上面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如信息安全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当然,互联网保险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需配合监管部门建立相关的应对机制,让互联网保险更好更快地服务消费者。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路径
互联网保险是新时代科技发展条件下商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也是满足未来数十倍市场增长空间的必要条件,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给保险业带来无限可能与机遇,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发展势头猛,潜力巨大,仍需正视其面临的问题。加强监管及立法措施,建立互联网安全防范体系,应对互联网保险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这里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必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尤其是 P2P 野蛮发展带来的教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视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与严格监管的平衡走向。
(一)提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保险产品精准定价能力和定价水平
毋庸置疑,大数据技术有助于保险公司精确把握网络用户特征,分析其风险概率,从而进行准确定价,有利于提高保险的营销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首先,关于产品设计,传统保险产品设计是根据历史数据,通过建模计算保险费率,但这种方法无法判断消费者在决策时的真实态度,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分担保险需求计算的重担,通过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反馈,确定风险概率,从而运用到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去,还可以动态优化调整保险产品,使产品设计更加完善精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其次,关于消费者偏好及性格的大数据收集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消费产品种类及档次、网络购物退货率、收入水平、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兴趣爱好、购物习惯、价值底蕴等,在了解基本存在的风险、消费者的风险偏好、承担损失的能力等因素后,定制费率个性化、责任个性化、标的人群个性化的产品,实现精准营销。例如车险,车损的风险与车的品牌型号、行驶里程数、驾驶员驾驶习惯、路况、车辆用途等相关,大数据在收集后三种信息时具有优势,甚至可以关联投保人的交通处罚等记录,这样在续保时保险企业可根据更多风险信息作出决策,有助于获取更大利益。
然而,分析挖掘数据及数据背后的价值是复杂漫长的工作,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首先通过初步数据投放第一批产品,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及改进,再进行第二批投放,这样可以实现产品的动态发展。客户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使得保险供给与需求走向统一,保险销售和消费都回归理性,减少销售误导,真正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
(二)催生互联网保险投保与理赔等服务的自助化和移动化
相比之下,互联网保险投保和理赔方式较为快捷简便,在官方网站或权威平台进行投保也不用担心被骗。网上投保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购买平台主要有保险公司官网、第三方代理销售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等,消费者可以进行充分比较,做出合适选择;其次,险种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权,代替传统模式中保险销售人员灌输式的推销,网上投保时可以自由地与在线客服沟通,了解产品及服务;再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使得保费支付简单快捷,客户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所以,网上投保最大的便利体现在给予客户最高程度的自主性,足不出户便可购买保险,节省时间及精力。理赔服务同样如此,理赔的流程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方面,理赔流程冗长繁复可能造成客户对于互联网保险的不信任,所以一旦出险,理赔工作应快速进行,及时与投保人沟通,缓解其焦急情绪,让客户投保安心,理赔省心,以此提高公司的声誉及续保率。无论投保还是理赔要实现自助化才能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而自助化的移动 APP 终端将是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方向,只有把握好移动电子化市场,互联网保险才能为消费者实现各种自助服务。
(三)推进互联网保险与其它互联网行业合作发展
在保险企业简单地把业务互联网化后,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能吸引眼球但是缺乏切实可保利益。新型的互联网保险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一些知名企业平台,提高自身品牌传播效率,通过跨界合作将其它企业品牌的用户黏度转移到互联网保险上来,同时借助互联网分销模式以快速了解用户对保险产品的反馈。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其它互联网金融业态与互联网保险混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之一。我国互联网保险目前更多的是传统保险业务在互联网的再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必须立足于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精细挖掘提供个性化保险设计和服务,依托移动终端实现消费者服务自助化,与其他电子商务品牌企业进行跨界运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保险的生态化发展。
(四)注重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与适度监管的平衡宽松的监管环境促进创新发展,但一味宽松的环境会带来不良竞争,所以要以鼓励创新和适度监管为基准,使二者尽量平衡,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在市场行为规范、机构管理、系统性风险、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和机构进行监管,尤其注重公司的偿付能力,通过产品审批制度、单独核算制度等确保其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其次,监管的同时不能遏制创新积极性,应以包容的态度,采取多样化手段,如行业自律、机构内部监管、社会监督等,让保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实现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平衡。最后,应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互联网风险防控和监测体系,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应涵盖个人信贷信息和其它参保缴费信息;同时,该系统还能提供个人信用分析,其信用评估内容不局限于借贷,日常生活中可纪录的行为,如网上购物退货率等,也可以作为信用评估的参考因素。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信用分析带来质的飞跃,开放个人征信系统将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