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美好生活需求”等关键词在十九大报告中被多次提及。从人民的需求来看,旅游是国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对幸福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旅游当之无愧是幸福中国、美丽中国的最好代表。旅游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子,也应当成为提升生活品质、改变生活方式、有情怀有理想有抱负的理想主义者,在投资、建设、经营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把社会、自然、文化的责任放在前面,做有温度的社会公民。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一、稳健经济增长和政策红利奠定旅游行业发展坚实基础
从宏观来看,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表明,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与GDP存在高度正相关性,中国经济未来5~10年有望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幅,到203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无论是按照币值,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都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这将从根本上奠定中国旅游行业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政策来看,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及对社会文明程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旅游产业从1979年最初的“经济型产业”、1981 年的“综合性的经济事业”、1998年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的“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上升到2009年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更提出了“2020 年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小、对资源保护能力强的行业,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来助推行业发展,这对于我们从事的行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红利”。
二、从市场出发,以游客为中心是旅游企业根本出发点
从消费者来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交、自尊、信仰、求知、审美、成就等高层次需求增强,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除了传统风光名胜以外,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航天旅游、医疗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形态不断出现,避暑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滑雪旅游、滨海度假等业态也不断推陈出新。对旅游企业而言,我们要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要时刻关注市场、亲近市场、研究市场,洞悉游客的消费动机、消费倾向、消费变化。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比如旅游消费多元化的趋势。旅游早已脱离了以前的神秘性,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既然是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游客在目的地除了看风景以外,越来越多的游客还希望,事实上也是必须要融入当地百姓、当地环境的生活中。不仅仅是观光,他们还会购物、娱乐、餐饮、体验、社交,体验生活在路上的别样精彩。大众旅游时代不同社会阶层对旅游的广泛参与,必将形成旅游消费的多元选择,要求我们提供种类更丰富,覆盖面更广、体验更深入的旅游产品,这也是全域旅游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全域旅游新格局中,旅游景区将会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从单点式封闭经营转向一体化区域发展,从单一娱乐型转向复合休闲型。传统旅游业态如何改变自身增长方式?如何延伸旅游产业链?如何实现“旅游+”,如 “景区+特色美食”“景区+文创产业”“酒店+郊游”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如何从自身的资源特质、功能特色、市场定位出发,开发顺应不同时节的休闲产品,实现四季度假、全时旅游,避免经营波动?这些课题都有待进一步破题。
再如,散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旅游消费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散客成为主流的旅游方式。如何有效地管理散客市场,让游客在时间和空间有序地流动,让游客享受高品质高水准的服务,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提升。
还有,年轻人正在改变旅游的世界。参与旅游的年轻人越来越多,45 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占到 8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在《英雄联盟》《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这些娱乐节目熏陶下的他们,在出门前要上百度、Google、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穷游、同城等网站的他们,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手机不离手,随时美图自拍、朋友圈分享的他们,怎么满足这些年轻人的旅游需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三、以技术为抓手提高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含金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利器。旅游景区行业需要比过去更重视技术的进步,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快速改变着游客的消费行为,也在加速渗透并改变旅游业的创新和竞争格局。
VR/AR、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高铁等技术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游客的出行方式、体验方式和旅游产品形态,使得游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加个性化、迭代更快。比如这样一个旅行案例:一网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了移动互联网带给他的旅行便利。确认出行前5天,通过“高铁管家”订好了从合肥到北京的高铁票(到车站可以免费领取一瓶矿泉水);从住处出发到火车站,用 “嘀嘀打车”叫了出租车,尽管已经停止了对乘客的补贴,但是可以扫“支付宝”钱包,付10元赠5元;在火车上用“去哪儿”搜索并预订了晚上入住的酒店;路途上无聊可以干N多的事情,用“优酷”看视频,在“微信”上与朋友们一起玩《英雄联盟》,可以听 “QQ音乐”或者“懒人听书”。到北京下车后,用“百度地图”输入酒店的名称,根据语音提示步行到附近的酒店;到北京故宫用支付宝直接扫码入园,自动支付门票,游览过程中,看到有趣的文物就直接扫描旁边的二维码,畅游历史;晚餐的时间到了,用 “淘点点”“大众点评”搜索预订了簋街的美食;餐后回到房间,扫一下二维码,把手机变成电视、灯光等设施的统一遥控器,开始享受一个温馨的夜晚。
从供给侧看,技术的快速进步也给了旅游企业满足游客需求、超越游客期待的可能性,比方说可以通过3D/4D、虚拟现实、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达成游客之间,结伴而来的情侣、朋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仿真技术、轨道的动感交通技术这些非常好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让游客可以去穿越埃菲尔铁塔,去飞越非洲大陆,颠覆性地改变了现有旅游体验和娱乐体验模式。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对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重要的改变,不断改变着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方式,推动旅游新业态的出现。需求和技术的共同推动,导致基于大众旅游需求的商业创新实践频繁发生,不仅拓宽了旅游产业边界,更促使传统旅游产业发生变革,形成创新模式,由狭义的旅游业走向广义的旅游业。酒店业由传统的星级酒店演变为集星级酒店、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于一体的广义的酒店服务业;旅行社业由传统的提供固定旅游线路服务的旅行社演变为提供综合性、分散化、个性化服务的供应商,包括酒店预订、机票预订、门票预订、旅游线路购买、旅游信息咨询与分享的广义的旅行服务业;景区业由传统的历史文化、自然景区、主题公园、市政公园演变为全域景区。旅游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既有业态创新型,如“机票+专车+住宿”“酒店+美食”“景区+演艺”,还有商业模式创新,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旅游”“商业综合体+旅游”“旅游+金融”等模式,也有经营、管理创新型模式,如整合营销、交叉营销、大V推广、娱乐节目植入等。
要做到“旅游+科技”的有效结合,除了已走在时代潮头的OTA外,相对滞后的旅游景区体系,尤其是部分传统景区,有必要在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队伍、科技迭代周期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来拥抱“旅游+科技”的新时代。
要创新旅游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使用大数据深挖客户的需求,让游客更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获取旅游产品信息,并能便利地购买支付消费等环节。
回顾改革开放史,可以说开放促进了旅游,旅游也加速了开放。当下,要有更高的视野和眼光,跳出旅游行业看旅游,促进多业态的跨界合作,要敢于打开思路,拓宽“旅游+”的边界,不断催生“旅游+ 航天“”旅游+IP“”旅游+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
近几年,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兴旺,某种程度上而言,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就是所有消费者共同享有高品质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现在特色小镇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也可以视作典型的共建共享。旅游企业在发展中有必要对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有更充分的认识和担当,要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享旅游红利,共同创造旅游文明与和谐社会。
概言之,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提供了巨大发展动力,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旅游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全国各地发展旅游、投资旅游和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中国旅游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