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节能环保装备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第一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一、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不利于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节能环保产业渗透三大产业部门,一直缺乏明确、清晰的产业定位,隶属关系相当复杂,一直是多头管理。管理体制未真正理顺,存在着管理分散、职责不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混乱状况。由于缺乏清晰、高效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使得产业发展比较凌乱,国家的规划目标,难以真正科学地由上到下贯彻落实下去,难免会停留在目标层面。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产业合力与产业积聚,取得统一管理的效果,不利于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二、政策依赖性过强、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真正要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活力,必须要让市场说话。当前,政府仍主导着对环保重点工程、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与营运。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尝试对节能服务企业采用“PPP”模式实施投资和运营,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某种意义上,政府强行把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的发展过多的揽在了自己的肩上。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只会害了企业,最终难免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蹈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三、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企业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
环保上市公司是节能环保产业界的主力军,是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重要力量。在技术研发力和创新力、企业凝聚力和对市场的洞悉力方面均具有独到的优势。如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创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通过研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资源化技术,解决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三大国际技术难题:膜材料制造、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拥有20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家多项空白。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价值投资尚未真正形成。一些企业股东借上市的机会拉升市值再套现获取个人利益。
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中国“注册制”的推出已经提上日程,但对部分目前尚未实现上市的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环保公司来说,资金紧缺和融资困难仍然是发展的瓶颈。目前,除了对节能环保企业给予财税优惠政策外,中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直接补贴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很大的财政压力,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在“PPP”模式的探索,以及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探索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科技支撑仍然不足、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
这几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如火如荼发展,在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科技支撑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仍然亟待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在产业规模和水平方面仍呈现出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整体水平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企业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低端传统产品比重大,技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亟待解决等难题。
第二节促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也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更加注重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制度保护环境。
一、畅通管理体制、切实服务企业
结合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理清节能环保产业管理制,由中央统筹,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以畅通信息渠道。确保相关政令能及时准确传达。同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设立专门的节能环保产业对口服务窗口,推进扁平化管理和多对一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化、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社会资本的进入,既可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紧张状况,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产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但资本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热捧,也可能会引发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最终导致产能过剩,重蹈光伏和风电产业的覆辙。因此,资金投入既要发挥政府带头作用,又要突出市场导向,政府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动态监控职能,引导社会资本,根据产业的市场需求决定投资规模和方向,避免“一窝蜂”式发展对产业造成的伤害,引导社会资本对产业的发展,形成正向的助推作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依靠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节能环保产业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三、规范资本市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规范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股东恶意炒作股价,抛售套现和非法场外配资以及恶意做空股市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引导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助于“注册制”的推出和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形成,让股市能真正发挥对节能环保上市企业的正向推动作用。
畅通融资渠道。探索和推进多种方式帮助节能环保企业解决融资难题。PPP模式:构建以PPP环保产业基金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不仅能为节能环保产业构建巨额融资平台,还能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的信息平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平台。产权质押模式:推行环保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完善生态环保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高环境风险企业保证金制度。
四、规范市场管理、打造产业合力
加强相关监管和问责,实现省市之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开放,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大市场体系,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合力的形成。同时,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产品质量监管,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加大打假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良好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使扰乱市场秩序的劣币无处遁形。
五、加强技术研发、畅通信息共享平台
资金和技术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两翼,要切实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必须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获得长足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着力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构建以企业技术开发为中心的“政、产、学、研”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着力推进环境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批上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结构比较健全的体系,加速环保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促进环境科技在节能环保产业中的运用,组织开展重大环保技术验证评估与转化转移活动;着力专业人才的培养,组织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着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环保技术中介服务领域,通过优化整合和兼并重组,实现服务功能综合化、服务质量标准化、运营服务信息化。
随着新《环保法》的修订和实施以及“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等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市场活力有待激发,资本市场亟待完善,产业创业还需推进等一系列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还有待从畅通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健全资本市场,推进产业创业等方面给予解决和推进,让节能环保产业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为“五位一体”美丽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环境基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