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保险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山东某大型企业最近因为资金链条断裂,陷入债务危机超百亿元,由此连带多家本地企业一并陷入代偿危机,此次事件引发了相互保险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资料显示,相互保险也叫做互保,是一种对某种风险具有同一保障要求的个人或团体,采取合作互助的组织形式,满足所有成员对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形式。
此前,我国也有多起因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触发“互保圈”危局的案例,严重影响到“互保圈”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并侵蚀了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果。由此可见,互保是把“双刃剑”,过于看重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的传统信贷经营理念,并不能给予金融机构足够的安全边际,反而会加速信用风险传染,显著增加风险处置难度,这客观上迫切要求变革当前互保理念。
互保危局的产生,也反映出对借款人主营业务现金流这第一还款能力调查分析不深入,是当前信贷实务普遍存在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这一现象可归因于基层客户经理在经营中的自发选择。在严厉内部追责和激烈市场竞争下,落实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措施,既可以弥补贷前调查工作不实、分析不深的问题,减免个人责任,同时又可推动贷款申请在较短时间内上会通过,完成考核指标。实践中,甚至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完全可以满足贷款自偿要求,但基层客户经理仍要求第三方为借款企业进行担保,或要求借款人提供土地、住宅等不动产等作为抵押。当然,在社会信用体系还难以有效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情况下,借款企业财务资料失真、经营数据造假的情况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金融机构第二还款来源的要求。
应该看到,企业间为融资相互担保演化的“互保圈”,在经济景气期间助推了生产流通的繁荣;但在经济不景气时,就有可能成为引爆地方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特别是“互保圈”风险出现后,个别金融机构的粗暴断贷、抽贷行为,势必加剧信用风险的传染,波及更多企业。2012年,因多家民营企业资金链条断裂而发生银行抽贷行为,最终引爆了杭州“互保圈”危局,600多家企业联名上书向地方政府求助。
这些情况表明,在审慎处置“互保圈”风险同时,传统信贷经营理念也亟待变革。
一是变革僵化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区域产业和借款人类型差异化,提高信贷经营灵活性,在借款条件、借款方式、审批程序上有所区别,不硬性要求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将基层客户经理绩效与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结合,在贷款全周期内完善延期支付与追索制度,提高基层客户经理贷款调查深入性。二是强化客户信息多纬度分析。在深入行业分析基础上,以借款企业现金流数据为核心,整合外部、内部前中后台客户信息,以及账户交易数据,科学分析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提升信贷经营竞争力。三是大力拆解存量“互保圈”。通过业务上下游关系、股权关系、隐性关联关系等,摸清存量“互保圈”状况,在不激化风险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风险拆解,“大圈”化“小圈”,防范“互保圈”风险集中爆发。
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在相互保险中,第一借款人是“里子”,其它担保方只是“面子”。在信贷经营中,切忌只重“面子”,而忽视“里子”。说到底,避免互保危局,就是要基于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来合理授信,防止借款人过度融资,并强化借款人经营状况的科学分析与预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