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债券行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图)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制度的顶层设计。20巧年,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同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随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了与之相配套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对绿色债券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界定,标志着我国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正式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品种。2016年1月29日,“ 16浦发绿色金融债01 "和“ 16兴业绿色金融债01 "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债券由顶层设计实现落地生根。随后,青岛银行、江西银行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债券总量不断扩大。据Wind咨询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国累计有22家金融机构(不包括国外金融机构)成功发行42只绿色金融债券,累计金额达到 2186亿元。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决。

图表:绿色金融债券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现状及特点

       (一)从主体看:发行机构不断增加,但占比很低


       2017年1一7月,有11家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与2016年持平,且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发行人由全国性金融机构逐步辐射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债券市场体系逐步形成,除银行类金融机构外,河北金租、华融租赁等两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中。截至7月末,虽然已有2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过绿色金融债券,但是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1214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会员相比,仅有1.65%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过绿色金融债券,占比相当低,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二)从金额看:融资规模出现回落,且单只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2017年1一7月,我国金融机构累计发行20只绿色金融债券,基本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但是,融资规模出现下降。从融资总量看,1-7月,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556 亿元,同比减少3亿元,仅占去年同期的60· 43%;从单只平均融资规模看,1-7月,单只绿色金融债券平均融资规模为27 · 8亿元,同比减少74· 42亿元,仅占去年同期的27 · 20%。

       (三)从利率看:加权平均利率大幅走高,且出现倒挂

       2017年1一7月,绿色金融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为4· 40%,同比提高123个基点,比2016 年全年提高114个基点。其中,3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为4· 55%,同比提高146个基点,比 2016年全年提高123个基点;5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为4· 23%,同比提高91个基点,比2016 年全年提高90个基点。同时,可以看出,5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低于3年期加权平均利率32 个基点,而去年同期则是高于23个基点,加权平均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金融债券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四)从期限看:以3年期为主,且占比提高

       我国绿色金融债券期限结构主要有两种:3年期和5年期。2017年1-7月,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共发行12只,占比为%,占比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5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共发行8只,占比为40%,占比同比下降4.44个百分点。

       (五)从地区看:以东部地区为主,西部地区占比最少

       2016年以来,截至2017年7月末,已有北京、江苏、浙江等8个东部发达省(市)12 家金融机构发行27只绿色金融债券,融资总规模为1965亿元,占总融资规模的89· 89%。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仅有四川、甘肃、新疆、内蒙古等4省(自治区)4家金融机构发行5只绿色金融债券,融资总规模为30亿元,仅占总融资规模的1.37%。

       二、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从发行端看:部分金融机构不符合发行条件,且成本优势不明显

       1.部分金融机构经营指标没有达到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所需要达到的监管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巧〕第39号)第三条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必须具备“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金融风险监管指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相关规定",而银监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监管基本要求为“不良贷款率≤5%,拨备覆盖率≥150%"。经济“三期叠加"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明显下滑,不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超过5%,或者拨备覆盖率低于巧0%,无法达到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准人条件,无法通过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资质审查。我们对某省13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超过5%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30家(占比22· 73%),27家(占比20· 45%)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低于150%。

       2·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综合成本较高。一是与存款利率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2017年1-7月,国内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在3 .86%~5· 6%,加权平均利率为4· 40%。而我们对某省132家法人金融机构调查显示,2017年1-7月,被调查金融机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 92%,低于绿色金融债券加权平均利率2· 94-4· 68个百分点。二是与理财产品相比具备成本优势。某省全部城市商业银行(3家)均表示,与现有的金融机构存款类理财综合成本相比,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复杂且无明显融资成本优势。三是与发行普通金融债券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为确保绿色金融债券资金真正流向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防止个别金融机构 “漂绿"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巧〕第39号要求国内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需要经过第三方评估认证,并出具意见。与金融机构发行的普通金融债券相比,无疑是增加了发债成本。据东方金诚研究报告显示,广东某家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过程中,需要额外支付 35万元的绿色项目认证费用。而且,额外支付绿色项目认证费的同时,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并不一定低于同类可比债券。据东方金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有多家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利率高于同类可比债券发行利率。如“ 16江西银行绿色金融债03” “ 17哈市银行绿色金融01 "发行利率分别高于同类可比债券发行利率15、38个基点。

       (二)从投资端看:有效需求不足,且风险较高

       1.资金充足,但有效需求不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才确定绿色发展理念,目前绿色项目公益性较强,且优质大项目不多,部分绿色项目所需资金规模较小。而经济新常态下,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存款类资金就可以满足所在地绿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无需通过发行程序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融资规模较大的绿色金融债券。我们对某省132家法人金融机构调查显示,110家(占比83· 3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承接的绿色信贷项目在1万元以内;63家(占比 47· 73%)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表示所在地大型绿色项目资金来源多数为政策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2·绿色项目风险较高,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一是部分绿色项目盲目过快发展容易受到产业调整影响,影响信贷质量。目前,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年限一般为3年和5年,而项目的贷款周期和项目的建设生产周期通常是匹配的,如果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政策变动,可能会产生突发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好把控。如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风电行业曾经经历过快速增长阶段,但2010年以来产能过剩严重,一度被列为国家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资金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绿色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以绿色保险为例,绿色保险是分散绿色信贷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保险主要险种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该险种是从2013年开始试点,但受立法强制缺乏、赔偿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增长乏力。据环保部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该险种增长出现“后劲不足",投保企业数量出现大幅缩减,仅 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17%,部分省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仅仅有十几家。三是财政支持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虽然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沪深交易所等部门均对建立财政税收支持、创新增信措施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目前许多政策仅仅留在“鼓励"层面,尚未得到真正落实,对推广绿色金融债券的作用有限。如人民银行某分行对某6省调查显示,截至目前被调查的6省均未针对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出台明确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相关增信机制。

       (三)从监管端看:绿色项目界定标准不统一,且差别化监管政策有待完善

       1.绿色项目界定标准不统一。目前,央行出台的《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和与之配套的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巧年版)》〈以下简称目录)以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都对绿色项目标准进行了界定,但二者对绿色项目界定存在差异,造成金融机构难以客观准确地判断项目的绿色属性,制约了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开展。如《目录》将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项目的分为6大类,而《指引》将绿色债券支持领域分为12大类。

       2·差别化监管政策有待完善。一是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约束。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发放贷款容易受MPA考核中广义信贷指标的约束。如某行年内新增贷款为50亿元,如果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0亿元,年内全部投向绿色产业,那么该行新增贷款可能达到亿元,导致该行广义信贷增速过快,影响到MPA考核结果。二是激励措施尚未出台。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对绿色金融债券出台差别化的风险资产权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保险费率等激励政策,对金融机构发行和认购绿色金融债券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四)从中介端看:第三方认证机构少,且有待完善

       按照央行公告要求,发行绿色债券需要第三方认证。目前,第三方认证在标准上,包括认证机构、认证标准、工作流程等都不是特别明确,降低了金融机构发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从数量上看,第三方认证机构少,缺乏有效竞争,增加了金融机构发债成本。据Wind 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认证机构主要集中在安永华明、中财科创等4家第三方认证机构。其中,仅安永华明一家认证的绿色金融债券数量和金额就占了 70%左右。此外,不同的认证机构在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标准、体系和方法也略有不同,从而影响了评估的质量 

       三、美国促进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2佣7年,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打开了绿色债券发行大门。 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380亿元,约占全球发行总规模的39%。但是美银美林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美国仍然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价值总额最高的国家,其促进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

       美国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打下了基础。在近50年中,美国制定了涉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在内的二十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多部涉及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各经济主体责任,为优化配置绿色金融资金、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奠定了良好基础。如1980年,美国出台了《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第三方评级机构均设立了环境保护条款,其中要求金融机构不但需要对客户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而且还需要支付环境修复成本。

       (二)创造有效需求

       美国各州政府通过完善绿色建筑、新能源开发等绿色领域的相关制度,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绿色领域有效市场需求,刺激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金融产品,从而促进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如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台《强制装置法》,该法要求该州所有汽车都需要按照净化装置,从而带动汽车业对污染减排设备需求增加;再如宾夕法尼亚州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对电动汽车充电时的电价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吸引居民加大对电动汽车等绿色领域的消费,从而刺激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并通过创新推出清洁空气汽车贷款等绿色零售性金融产品来满足市场绿色信贷需求。

       (三)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美国通过提供绿色担保、绿色保险来降低绿色信贷风险,为绿色金融债券降低违约风险。一是提供绿色贷款担保。如美国能源部通过贷款担保计划为新兴能源企业绿色贷款提供担保支持。二是提供绿色保险。美国的保险公司通过创新开展绿色车险、环境责任险、清洁金融发展、技术险等保险产品,为绿色信贷保驾护航。如加利福尼亚州“消防员基金"保险公司创新开发了绿色建筑置换和更新险种,为客户提供绿色建筑保险服务。

       (四)建立税收补贴制度

       美国是较早开展绿色债券税收优惠的国家,美国法典第54章第26节规定“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税收抵免",《能源税收法》规定凡是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20一 30%的购置税折扣。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向符合条件的绿色债券持有人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来代替债券利息支付,或者直接向发行人发放现金退税补贴。

       可以看出,美国主要从三方面来促进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一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创造绿色信贷有效需求,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夯实基础;三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税收补贴制度等,从投资端和使用端支持绿色金融债券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绿色金融债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针对工业、能源、废弃物再利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支持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为绿色金融债券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切人点。提高绿色发展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制定政府部门采购绿色环保产品的最低比例,通过政绩考核和绿色产品的采购带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从而为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夯实基础。建立企业环境风险后未尽责调查的金融机构需承担连带责任的绿色金融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让更多企业开展绿色化生产和投资绿色产业,为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建议对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金融专业委员会分别发布的企业绿色债券和银行间绿色债券的支持目录相关标准进行统一,便于企业发行并能减少企业套利,同时便利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目前无论是央行、发改委、还是证监会出台的绿色债券政策,都鼓励地方政府综合利用贴息、财政补贴、设立绿色债券投资基金等政策支持绿色债券发展,但仅仅是处于“鼓励"层面上,建议从上到下明确落实,切实降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成本,提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和投资的积极性。

       (二)增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意识,健全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机制

       绿色金融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窗口指导会议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宣传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知识,提高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债券的整体认识,从而有效培育发行主体。加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业务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所需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和人才储备体系等。建立绿色金融债券统计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激励和约束金融机构成为绿色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提高拨备覆盖率,优化监管指标,提高发行资质。创新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模式,创新建立与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相适应的发行模式,如借鉴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模式,尝试发行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集合绿色金融债券。鉴于绿色金融债券从发行到投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允许金融机构在一定期限和额度内对存量绿色信贷项目进行自由替换,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发展壮大。

       (三)建立健全差别化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

       在发行端,建议对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金融机构给予监管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如对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发放的贷款在一定额度内不受合意贷款规模约束,不纳人MPA广义信贷指标考核;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金融机构在流动性支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保险费率、金融产品创新和新业务准人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对于拨备计提充足的金融机构,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等;对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获得的利润减按一定的比例征收税收等。在使用端,建议地方政府对申请绿色贷款的企业给予担保优先、财政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如地方政府担保基金对申请绿色贷款的企业优先提供担保,对企业绿色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对企业经营所得提供税收优惠等。在投资端,对投资者给予所得税和业务准人优先等激励政策。如借鉴国债利息免税政策,对认购绿色金融债券的投资者,所得的利息收人执行免税政策;当机构投资者持有绿色金融债券达到一定比例后,在新业务准人方面给予倾斜等 

       (四)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体系,降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成本

       目前,主要有三家本土企业和四家外资背景的认证机构,评估机构少,且评估标准不 。建议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培育一批有公信力的环境效益评估咨询机构和绿色金融债券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快统一绿色项目的评估认定相关标准,推动绿色金融债券评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一致性。培育更多服务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中介机构,完善发行市场中介体系,制订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中介机构服务费用的指导价格,采取比发行普通金融债券更低的标准,适当降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中介服务费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Y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29起减少到2023年的2起。2024年1月-8月,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资金额达0.9亿元。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从各领域交易额情况来看,在2022年我国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位于前三分别为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交易额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1.5%、5.9%;占比分别为48.40%、32.75%、12.54%。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500.1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