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导读: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类型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参考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类型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日益严重。2016年土壤修复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详情如下。

  环保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政策层面的驱动。土壤修复这一环保子行业在政策方面继续向业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土壤修复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在此背景下,多家涉足该领域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土壤修复市场空间约7869亿元。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这样评价土壤修复领域的现状。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明确的各项任务,并出台实施“土十条”。

  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则表示,“大气十条”、“水十条”两个文件出台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水十条”出台后,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明显加快。“土十条”的编制经历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多部委的反复协商沟通,出台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约有20多家企业从事土壤修复业务,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则增长至900家以上。”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称。

  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技术能力有显著优势的公司。“不过,行业内的主要项目签约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主要参与土壤修复的企业包括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北京建工、博世科、东江环保、铁汉生态等。”海通证券研究部环保行业研究员邓勇表示。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30%以上。因此,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信建投李俊松说。

  农业用地修复仍待挖掘

  相比于城市棕地修复,企业对农业用地修复热衷度不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近日表示,“土十条”文稿已成熟,报批后即可实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提出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确立为重点,有望消除市场对农业用地修复盈利模式尚存不确定性的疑虑。

  除盈利模式外,农业用地修复在资金、技术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土壤修复市场近年来不断成长,但耕地领域项目落地仍然缓慢”,魏丽表示,“耕地修复实施起来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处于试点阶段。”

  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告诉中国证券报,国内土壤污染超标比例达到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积、草地土壤污染超标都超过10%以上。据介绍,国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以上。近年来,国家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并在湖南的长株潭地区率先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

  “我们承接的多个农田修复项目试点盈利并不多,公司此项业务主要处在培育期。通过对农田修复治理,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生产功能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从而为农田修复项目带来盈利。”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说,“耕地修复所面临的业主情况复杂,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性不同,环保意识也不同,在这方面还需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引导。”据了解,永清环保目前在土壤修复板块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城市棕地修复领域和尾矿治理领域。

  此次环境商会针对土壤修复业发展提交了《关于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的提案》,指出应加强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监管。目前国内污染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为保证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应严格监管药剂的成分、纯度及添加量,以降低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避免导致二次污染。

  棕地修复模式相对清晰

  “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类企业涉及土壤修复行业。第一类是环保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依托技术实力转投实业。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第二类是专业土壤修复工程类公司,项目运作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如高能环境、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等;第三类是国际公司,主要通过咨询管理、分析检测方式参与国内环境修复产业,或与国内工程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如日本同和、英国ERM、美国ESD等,”邓勇介绍道。

  尽管参与主体众多,“但国内土壤修复产业总体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东方园林生态环境修复部总经理范天立告诉中国证券报,“目前只有城市房地产所带动的棕地修复发展较好。这主要是棕地修复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

  “比如,某地块地价为1万元/平方米,在这块地中央有一受工业污染的土地,政府与地产商协商达成共识,以5000元/平方米出售该地块。如每平方米土壤修复花费1000元,相当于地产商以6000元/平方米价格拿地,低于市场价。”范天立表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主要是以房地产推动,一线城市的棕地修复项目比较集中。土壤修复需要‘土十条’的引导,使行业尽快成熟起来。”

  据范天立介绍,某些棕地长期受工业生产影响,可能含有如汞、铬、铅、镉、砷、镍等重金属及多种有机物。因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棕地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有时甚至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自由相物质。“土壤修复更多被看作一项综合工程。”范天立表示,“不能单一考虑某个修复问题,应系统性考虑技术、资金和政策,更多侧重调查、风险评估等前期阶段,避免忽略项目本身的污染问题。”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分析指出,过去3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4年行业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因为当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城市棕地修复的影响冲击较大,从而影响了全年的合同签约量。

  “2014年土壤修复签约额度为12.74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28亿元。”研究数据也佐证了魏丽的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公募、银行理财及私募规模占比较大 2024年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公募、银行理财及私募规模占比较大 2024年投融资金额回升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自2018年之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投融资事件持续下降,而投融资金额自2020年之后则逐年上升,到2024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生了8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70.83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投融资】我国水质监测行业投融资事件多发生在广东及天津 Ecomo已完成C+轮融资

【投融资】我国水质监测行业投融资事件多发生在广东及天津 Ecomo已完成C+轮融资

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水质监测行业投融资事件呈先升后降趋势。2024年我国水质监测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1起,投资金额达0.5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数据服务行业资本市场轻微回暖 且相关企业资源正在积极整合中

我国数据服务行业资本市场轻微回暖 且相关企业资源正在积极整合中

从投融资来看,我国数据服务行业投融资事件自2022年起在50-60起之间波动,投融资有所下降。2024年我国数据服务行业投融资事件共115起,投融资金额共115.81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