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发展北京市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战略措施分析

       导读:发展北京市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战略措施分析,数字文化社 区、云计算和云服务平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北京将充分利用首都在区位、文化、科技和资本方面的优势,着力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文 化科技园与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一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科技含量高的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实现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项目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为了适应当前北京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这“符合首都作为国家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是对过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化和拓展。”[6]
       (一)战略核心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核心在于多层面、全方位实现北京科技与文化的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一方面,科技对文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对文化制度变迁的驱动作用;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实践对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演变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文化对科技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引领下科技形态的演变;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制约下科技制度及科学管理的完善;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驱动下科技文化的繁荣与渗透。
       北京科技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不是简单的科技加文化,而是通过科技来实现支撑文化和生产力发展,通过文化的创新发展来引领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将科技创新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和环节,文化创新致力于探索发展精神动力和提升软实力,从而形成了双向互动、协同创新的过程。
       (二)具体措施
       北京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需要在战略和实践两个层面具体落实。
       1.从战略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着重打造4个平台
       把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协同创新作为首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着重打造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4个平台。
       (1)科技文化创新项目研发平台。以中关村海淀园等科技园为龙头,联合科技共同成立研发公关团队,对当前文化企业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科技难题进行研发。抓好重大项目,紧紧围绕文化需求,加大数字电视、数字出版、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运用。
       (2)科技文化创新企业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成立北京市文资办,统筹协调全市文化资源整合、重大项目投资等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放大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的全面加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科技文化创新产品交易和中介平台。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要素的优化配制,培育和发展面向社会从事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文化科技中介服务,让科技与文化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的同时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创新风险。
       (4)科技文化创新知识产权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加强文化科技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保护和运用。凡进入北京市场的文化与科技的制度创新产品,一定要事先确立知识产权,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护科技与文化创新的智力成果,为二者的融合和可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2.从实践层面,加强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造4大体系
要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新与发展的4大体系。
       (1)文化科技资源整合体系。通过建立多层面、立体的网状联系,促进文化与科技全方位交融,通过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制作、包装、传播及成果应用催生出全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产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移动多媒体电视、手机广播电视、数字出版、数字广告等。
       (2)文化科技成果应用体系。北京将继续坚持研发与转化并重的宗旨,加强文化科技成果的中介服务,完善交易市场,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将先进成果应用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兴业态、保护文化名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成果应用和转化。
       (3)文化科技融合的承载体系。近年来北京市重点实施高清数字电视交换推广工程、数字文化社区、云计算和云服务平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北京将充分利用首都在区位、文化、科技和资本方面的优势,着力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文化科技园与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一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科技含量高的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实现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项目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4)文化科技融合的支撑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都市合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推动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政策上要完善认定标准,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先行先试。在人才培养上建好人才发展平台,引进和培养文化科技领军人才,把首都建成文化、科技的人才高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IP经济市场之一 IP消费品市场占比近七成 其中玩具和食品最受青睐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IP经济市场之一 IP消费品市场占比近七成 其中玩具和食品最受青睐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以及新兴IP的持续涌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P经济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IP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IP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1742亿元,同比增长30.29%。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体育服务行业:政策面利好 产业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占比超65%

我国体育服务行业:政策面利好 产业规模在体育产业总规模占比超65%

从体育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模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模约为2.61万亿元。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商务旅游行业市场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美国合计市场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全球商务旅游行业市场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美国合计市场规模占据半壁江山

全球市场来看,2024年全球商务旅游市场规模达1.47万亿美元,行业呈显著区域分化格局。其中,2024年亚太地区领跑,规模占比达40.8%;其次北美、西欧分别占比26.9%、23.4%,其余地区规模占比较小。

2025年10月22日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智慧养老行业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家示范企业或引领行业新生态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智慧养老行业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家示范企业或引领行业新生态

市场规模来看,随着技术的迭代与政策的支持,智慧养老将逐步从“高端试点”走向“普惠普及”,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解决方案。2024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6.80万亿元,同比增长86.67%。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木浆行业产量及消耗量持续增长 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已超50%

我国木浆行业产量及消耗量持续增长 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已超50%

从消耗量结构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国产木浆消耗量占比从36.83%提升到了50.50%;进口木浆消耗量占比从56.78%下降到49.50%。整体来看,我国国产木浆消费量占比增长,而进口木浆消耗量占比下降。

2025年09月23日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废平板玻璃产出量占比接近50% 总回收量及金额持续三年增长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废平板玻璃产出量占比接近50% 总回收量及金额持续三年增长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废玻璃中废平板玻璃产出量最高,为1171.1万吨,同比增长3.6%,占比为49.9%;其次为废日用玻璃,产出量为947.1万吨,同比增长6.0%,占比为40.4%。

2025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