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行业距进入壁垒分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已度过了小规模经营的发展阶段,一批主要的服务提供商凭借先发优势已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而行业新进入者则面临着较高的进入壁垒。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已度过了小规模经营的发展阶段,一批主要的服务提供商凭借先发优势已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而行业新进入者则面临着较高的进入壁垒。
1、行政许可壁垒
针对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企业,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企业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在满足规范性条件的基础上,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方可对外正式开展业务。因此,经营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务需要获得相关的许可后方可开展,具有一定的行业准入壁垒。
2、行情经营许可壁垒
为客户提供资本市场的信息和数据服务,需要取得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等的许可和资质认定,其中各交易所对免费行情、付费行情等数据的授权采用审核制,具有较高的门槛。截至 2016 年 11 月 30 日,111 家公司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 Level-1 行情经营许可,19 家公司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Level-2 行情经营许可;119 家公司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基本行情经营许可,18 家公司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强行情经营许可。交易所对授权许可单位技术、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3、品牌壁垒
目前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市场格局,行业内的优势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和客户资源积累,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大多开发出了拥有较高市场影响力和较为广泛客户基础的优势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是对企业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及时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指标的认可,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品牌优势并获得客户的认可。
4、用户使用习惯壁垒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引导和培养了用户在使用相关产品时的惯性操作和思维模式,客户对其长期使用的产品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使用习惯一旦形成后,用户转换其他企业的产品将不可避免地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
目前行业内的几大优势企业均具有较大规模的客户群,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已经养成使用习惯,用户黏性较高。在目前行业内优势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且能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背景下,客户更换并使用其他产品的动机较小。
5、技术和人才壁垒
提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需要掌握多项专业技术,不仅包括各种金融产品知识、行情动态分析技术,还包括网络通讯、软件工程、数据处理、信息构架、信息安全等计算机技术领域,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长期积累。同时,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客户规模的扩大和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行业内企业需要具备越来越强的技术能力。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面临着较高的专业技术壁垒。
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不仅需配备既掌握金融行业专业知识,同时又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专家型研发团队,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管理思想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以及具有较强业务拓展能力的营销团队。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长期积累的过程,行业的新进入者往往面临着人才培养的障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