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化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9月1日,在江苏吴江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纤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的开场白,直观地打开了人们对化纤循环经济重要性的思考,也拉开了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大会的序幕。

        “你知道我们国家自有化纤生产以来,一共生产了多少化纤产品吗?2.8亿吨!这是我们做化纤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时计算出来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再加上今后五年整个社会的发展量,这个数字将变为4亿吨!这么多生产出来的化纤产品成为巨大的社会存量,随着其使用寿命的终结,它们终将变为废品,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废品。这些不可降解的化纤产品如果只是简单掩埋,将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如果及时回收利用,则会变废为宝,既节约资源又节省能源,还保护环境,真是一举多得!”


  9月1日,在江苏吴江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纤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的开场白,直观地打开了人们对化纤循环经济重要性的思考,也拉开了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大会的序幕。


  变废为宝,以及几乎天量数量带来的紧迫性,使化纤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刻不容缓。


  给行业一个创新平台


  中国大陆最早的再生纤维生产厂家几乎都来自于对台湾同类企业的复制和模仿。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目前,中国的再生纤维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根据中国化纤行业协会的调查,再生纤维的年总产量已经达到了620万吨,郑植艺用了一个“相当可观”来表达他对这一数字的乐观看法。中国化纤行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则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1吨回收的废旧聚酯的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3.6吨,以每年620万吨计算,则再生纤维行业现在每年已经为国家降低碳排放2200万吨,这个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纵观整个再生纤维行业,620万吨的产量却有200多个企业在生产,最大的企业年产量才25万吨。“这么大的社会总量,这么散的行业,我们今后怎么去规范它、发展它、调整它,确实是我们艰巨的任务。”郑植艺说。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产业集中度也亟待提高。


  但是困扰该行业发展的远不止这些。技术研发即是另一个瓶颈。因为企业小,力量有限,单个企业几乎没有单独完成技术研发的可能。恒益集团就曾经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了研究院,进行勇敢的尝试,但是最终就是因为资金难以为继,无果而终。虽然再生纤维行业的许多科技进步成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重大成就并将在未来五至十年里继续推动行业发展,比如:年产6万吨及以上柔性化粘胶短纤维生产线集成技术、新型制浆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新型环保回收治理技术、新型节能技术……但是,作为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优势行业,再生纤维行业在“十二五”当中所面临的技术进步,单靠企业来完成肯定是行不通的。


  2007年成立的聚酯行业产业联盟给了再生纤维行业一个极好的示范。那是一个以联盟的方式搭建的一个产业创新平台,由于运作得好,它于去年被国家科技部纳入到国家级的一个产业创新平台的支持方案中,享受科技部专项研究经费的支持。而且据相关方面透露,科技部的该项研究经费,特别是基础研究、产业研究、工程开发的研究经费不再针对于单个企业,原则上80%的经费实施在产业创新联盟上。于是,新成立的化纤循环经济联盟自然而然承担了技术研发的重任。拿郑植艺的话说就是:“当务之急是把聚酯行业的模式移植到再生纤维上来,它会切实有效地推动再生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结构调整。”

 看起来很美做起来还难

 


  杭州富兴集团用8年的时间打造了从“PET整瓶回收到高端地毯“的再生资源完整产业链,整个产业链涵盖了PET瓶原料贸易、PET整瓶回收、PET清洗回收设备的研发制造、涤纶纤维制造、羊毛清洗处理、地毯纱线织造、高档地毯织造、手工地毯的制作所有过程,产业链环环相扣,在国内化纤循环经济圈中引领着产业化转型升级。但是,就是这么一家龙头示范企业,当副总经理余小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虽然听说国家在扶持环保产业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信贷资金方面,但是真正在办理过程中,企业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跟别的企业相比有任何优越的地方,审理的标准完全是一样的。


  公众的消费意识也应该有人去做引导。在美国,利用中国生产的再生纤维加工成纺织品,上面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绿色标识,据介绍,商家可以据此标识减免许多税费。在日本,甚至出现了利用再生面料生产的衣服上面标注“衣年轮”标记的做法,标记越多,说明它再生的次数越多。而在中国人一般的意识里,认为再生布料来源于废旧衣物,那便等同于“垃圾”,即使做得再好,质量也是比不上全新产品的。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有的再生纤维甚至比原生料的产品质量更好。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秘书长郑俊林深有感触地说:“这存在一个全民教育的问题。耐克可以要求它的运动服至少有20%左右的再生纤维,那么我们也应该在消费者中倡导一种消费再生纤维就是支持环保的理念,做环保人士是光荣的和受人尊重的。不仅如此,还应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再生材料的生产厂家、经营商家一定幅度的优惠,让这个产业真正兴隆起来。”


  公民的环保意识还反映在其他方面。浙江富兴集团的原料来源于废旧塑料瓶子、农业薄膜、废旧塑料用品等,但是该企业为处理回收来的原料中夹杂的餐厨垃圾伤透了脑筋。垃圾分类,这个屡被提及的话题其实并没有深入人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从我做起,其实就是对环保产业的一份贡献。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说,联盟是成立了,但是那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真正要把化纤循环经济做好,需要我们联盟去做的事情很多,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做的事情更多,“我们这个联盟应该有一个目标:希望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下一次再出席类似哥本哈根会议的时候,能够穿上由我们再生联盟做的衣服,带上我们的绿色标志,彰显中国人对循环经济所做的贡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量回升 净出口量持续增加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量回升 净出口量持续增加

从我国粘胶长丝产量来看,2019年我国粘胶长丝产量达到近七年顶峰,但在2020年之后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加上行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陆续退出市场,我国粘胶长丝产量下降,2022年随着行业开工率的提升,其产量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粘胶长丝产量为17.3万吨,较上一年产量增加了1.2万吨,同比增长7.5%。

2024年03月28日
我国棉纺织行业:部分企业布局高端绿色环保棉纺项目 且着手产业链转移

我国棉纺织行业:部分企业布局高端绿色环保棉纺项目 且着手产业链转移

棉纺生产所用的原料主要有棉纤维和棉型化纤,其产品有纯棉纱、纯化纤纱和各种混纺纱等。在棉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又分为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和废纺系统。

2023年10月11日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球类运动行业投融资情况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占比近一半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球类运动行业投融资情况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占比近一半

截止至2023年3月20日,我国球类运动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368起,其中发生的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最多,达到156起,占比约为48%;其次为A轮,达到88起,占比约为27%。

2023年03月21日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工业品行业投融资情况 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08起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工业品行业投融资情况 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08起

截止至2023年3月20日,我国工业品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08起,其中发生的A轮投资事件最多,达到77起,占比约为37%;其次为种子天使,达到55起,占比约为26%。

2023年03月21日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纺织工业行业投融资情况 去年8月投资金额达13亿元

【投融资】截至2023年3月我国纺织工业行业投融资情况 去年8月投资金额达13亿元

2023年1月-3月3日,我国纺织工业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1起,投资金额达1.32亿元。

2023年03月06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自行车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投融资】2022年我国自行车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

2023年01月06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眼镜电商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投融资】2022年我国眼镜电商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数据显示我国眼镜电商投融资事件数整体先降后升,从2016年的15起下降到2019年的4起,再回升至2021年的13起。2022年1-12月间投资事件数达3起。

2022年12月21日
我国纺织过滤材料行业进入壁垒浅析 规模化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

我国纺织过滤材料行业进入壁垒浅析 规模化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

纺织过滤材料织法和材质多样,可过滤粒径范围较大,适用多种不同工况环境,加之相对经济的使用成本、供应的充分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以及食用、医用、环境保护等固气分离、固液分离,特别是用于火电、水泥、化工、冶金、采矿、钢铁等工业用途。

2022年1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