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国产女性吸收性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中高端渗透率及品牌现状分析(图)

       从1982 年引进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开始,我国国产卫生巾行业先后经历了市场导入期、高速增长期、稳定发展期,以及整合成长期。在卫生巾几乎成为女性日常必备生活用品的今天,如何依据市场现状调整企业战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卫生巾生产企业发展的难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卫生巾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及发展商机分析研究报告

       一我国国产女性吸收性用品品牌营销现状

       ( 一) 消费现状

       1. 总体消费现状分析。由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14-49 岁女性人口总数为3. 6 亿左右,如果该年龄段女性每次经期5 天,每天更换5 次卫生巾,则每年卫生巾需求量可达到600 亿片以上。而实际上仅2015 年,中国女性就用掉了715亿片卫生巾,总销售额多达600 亿元。

 
图:卫生巾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尽管我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已经成熟,但随着女性吸收性卫生用品向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渗透,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月经有提前开始和延迟结束的趋势,这也将进一步增加卫生巾市场容量。

       2. 经济型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分析。

       经济型卫生巾在二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为40. 6%,在三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为47. 3%,可见三线城市是经济型卫生巾的主力市场。

       在2005 后的10 年里,尽管整个低端市场从趋势看整体是平稳的,但随着三线城市人口收入的增高,经济型卫生巾销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下滑了11 个百分点,未来三线城市的卫生巾亟待升级。


图:经济型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3. 中端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分析。


图:中端型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中端市场在2011—2014 年下滑非常严重。中端产品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四年间下降了28. 7%,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渗透均超过60%,虽然下降速度缓慢,但降幅也多于20%,可见整个中端市场萎缩速度非常快。

       4. 高端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分析。


图:高端卫生巾市场渗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高端卫生巾市场呈全线上升势态,其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增长十分明显,10 年间渗透率增长了20% 以上。一线城市虽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但是渗透率高,已经达到近85%,且消费人群渐趋稳定。未来一线城市高端市场的机会可能来源于怎样去增加人均消费量,或切分更细分的市场。

       总之,经过十年的发展,卫生巾产品现在处于较快的产品升级阶段。高端产品的消费量规模越来越大,但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机会明显不一样。一线城市由于人群的规模相对稳定,需要精耕细作。二三线有很多新消费者产生,因此生产商的机会越来越大。中端市场中,由于消费者在慢慢流失,这一市场未来可能会慢慢萎缩。生产商若想留住这批消费者,就需要提升产品档次,将中端产品提高为中高端产品,或推出一个新的高端品牌承接原有的中端品牌。低端市场使用人群规模相对稳定,所以生产商只需要加强品牌内部竞争力,消费者消费的品牌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只有提升自己品牌的竞争力,才能成为消费者会一直使用的品牌。

       ( 二) 品牌现状

       目前,我国女性吸收性用品规模产能企业有三百多家,尽管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但市场集中程度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已进入整合期。其特点是新进入的大型企业很少,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约五十个。领先生产商主要集中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包含国内的恒安、景兴、啓盛,国际生产商宝洁、尤佳妮、金佰利、花王等。

       经过多年的拉锯战,外资企业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截止到2015 年,市场份额占前五的品牌分别是七度空间( 福建恒安) 18%、护舒宝( 宝洁) 15. 6%、ABC( 广东景兴) 10. 8%、苏菲( 尤佳妮) 9. 8%、乐而雅( 花王) 7. 5%。国内品牌在总体销量上占优,但是在中高端市场方面则是外资品牌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卫生巾高端市场,国内企业所占份额不超过10%,而剩下的90%则基本被外资品牌瓜分。

       目前,国内卫生巾行业市场竞争形成两大阵营,以护舒宝、乐而雅、苏菲、娇爽、高洁丝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据了我国高端市场,其中这五大品牌占据了50% 左右市场份额,相比而言,国产卫生巾产品由于生产厂家众多,大多采取稳守二三线市场,占领份额也较零散。但国产品牌的势力仍不可小觑,知名的日化营销专家冯建军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2 年开始,国内卫生巾市场份额的前三位分别为七度空间、护舒宝、ABC。他表示,由于目前商场超市环境的变化,周边小超市、便利店的崛起,再加上电商业态的改变,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随之改变,品牌竞争也在加剧。

图:卫生巾市场10 年渗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14 年经济型卫生巾的市场渗透为38. 8%, 10 年间,市场基本维持稳定,消费者人群规模是比较平稳发展的。虽然中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有一点波动外,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平稳。

       中端型卫生巾消费市场严重下滑,从十年前的87. 4%的渗透率,降为2014 年的60. 5%,降低了26. 9个百分点,尤其从2007 年开始下滑明显。从2012 年开始,高端卫生巾市场持续上升,整个卫生巾市场从十年前的中端市场为主,转变为高端市场为主,中端市场开始萎缩,低端市场较为稳定的局面。

       女性对卫生巾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往上提升,品牌要在产品上细分,与此相应,首先要重视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推广,其次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优化性价比,营销手段贴近消费者的生活,与目标群体互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出口增速有所下滑

我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出口增速有所下滑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印染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染料及印染助剂企业,原材料主要包括棉纺、毛纺、丝绸胚布、纱线等;中游为印染加工企业,主要分类有棉及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毛染整精加工企业、丝印染精加工企业等;下游主要为服装、家纺等企业。

2024年11月26日
【投融资】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纤维行业中江苏澳盛已成功完成两次融资

【投融资】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纤维行业中江苏澳盛已成功完成两次融资

数据显示,我国碳纤维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起增长到2023年的10起。2024年1月-8月21日,我国碳纤维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5起,投资金额达1.11亿元。

2024年08月27日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缺口较大 泰和新材产能最高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缺口较大 泰和新材产能最高

从对位芳纶企业产能来看,2024年泰和新材的对位芳纶年产能为16000吨,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其次为瑞盛新材,产能达5500万吨,从在建产能情况来看,中芳特纤和平煤神马均有10000吨产能项目在建。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印花布行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技术及环保壁垒较高

我国印花布行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技术及环保壁垒较高

产量来看,2022年我国印花布产量约为197.7亿米,同比下降6%。

2024年07月30日
我国化纤制造行业:化纤产量波动性增长 政策频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化纤制造行业:化纤产量波动性增长 政策频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产量来看,2023年以来国家促消费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场景全面恢复,居民收入及消费信心在逐步回升。2023年化纤产量为6872万吨,同比增长8.5%。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家纺头部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稳定成熟 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我国家纺头部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稳定成熟 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政策方面,家纺行业是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各地和相关行业协会依托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等平台,组织开展家居消费季、家纺消费节、家装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

2024年07月25日
我国色纺纱行业:经验、技术等为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

我国色纺纱行业:经验、技术等为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

色纺纱是先将纤维染色,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按照纺成色纺纱的纤维不同,色纺纱可以分为纯棉色纺纱、混纺色纺纱、纯化纤色纺纱、再生化纤色纺纱以及混合三种以上不同原料纤维的色纺纱等;按照成品颜色的不同,色纺纱又可分为彩色色纺纱和麻灰色纺纱等。

2024年07月24日
我国锦纶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增长 下游锦纶长丝进口量逐渐下降

我国锦纶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增长 下游锦纶长丝进口量逐渐下降

从需求量来看,2018年到2021年我国锦纶需求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锦纶需求量为377.59万吨,同比下降2.8%。

2024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