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防尘口罩市场巨大需求现雏形 行业销售市场乱象丛生

      导读:中国防尘口罩市场巨大需求现雏形 行业销售市场乱象丛生。此外,在持续膨胀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其他各类品牌厂商也不断入局。

      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导致PM2.5防护市场需求激增,进入井喷期。从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空气污染治理与防护意见领袖论坛上获悉,随着空气污染加剧,PM2.5防护市场迅速发展,规模已达10亿级。同时,由于行业标准缺失,市场有待规范。

      10亿级市场初具雏形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防尘口罩市场需求在PM2.5进入公众视野的2012年开始激增,到2013年已达25.3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持续增长至39.2亿元。近年来,随PM2.5相关知识的不断普及,普通用防尘口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购专业口罩进行防护。因而,2013年整个更为垂直的防PM2.5口罩市场迎来井喷期,销量斐然。以国内销量领跑的绿盾防PM2.5口罩为例,2013年其3万家线下销售终端加上天猫、京东、央视网商城等线上渠道的的零售总额高达2.1亿元。业内专家分析,从整个行业来看,10亿级市场已初具雏形。

      目前,防PM2.5口罩市场已形成3M与绿盾两家独大,多品牌混战的局面。国外品牌在PM2.5防护需求产生时凭借行业积累占得市场先机,却因其工业用口罩的产品设计、呼吸体验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民用需求而后劲不足。本土品牌面对PM2.5防护的新课题反应迅速,康纶纤维率先宣布研制出国内首款有效防PM2.5的绿盾口罩,凭借产品在防护效果、外观等方面的优势,迅速赶超国外品牌,后来居上。此外,在持续膨胀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其他各类品牌厂商也不断入局。

      行业乱象丛生

      记者在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网站搜索“PM2.5口罩”字样,出现如妙鼻舒、RZ MASK、美国西屋、周频谱、佳佰、伊藤良品等几十种品牌。在这些“杂牌军”中,不乏以次充好、偷换概念的产品。有些品牌从外观设计、产品介绍上,模仿甚至抄袭知名品牌;还有一些则偷换概念,其产品实际上根本不具有防PM2.5的功能;更有甚者,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通报,自去年5月以来,上海警方会同各地警方,捣毁18处产、销、仓储假知名口罩窝点,现场缴获假冒3M口罩成品、半成品90余万个,涉案总价值达4600余万元。

      据了解,市面上的工业口罩大多执行的是以N95、N90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以FFP开头的欧洲标准,但执行这些标准的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事实上,工业口罩除了透气性较差之外,对于病毒和细菌的预防作用也不佳,不能满足人们防流感的需求,甚至随着人体呼吸所携带的水汽逐渐附着在工业口罩内壁,PM2.5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获得滋养,工业口罩成为细菌和病毒的培养皿,消费者的健康也容易因工业口罩的二次污染而受到威胁。

      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少出门、少进行户外运动是对的。凡是污染指数比较高的时候,我都不太赞成到室外运动,实在要去戴口罩也是可以的。但网上流传的关于一定要选择N92、N95口罩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虽然普通的外科口罩只可以预防PM10,N92、N95口罩才可以阻挡PM2.5,但后者密闭性很好,容易造成人体缺氧,头昏脑涨,因此佩戴时间不能太长,人在室外工作、活动时佩戴不现实,不提倡公众使用。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这类口罩。”

      现实情况是,德国劳保条例规定,N95口罩如果一天需要佩戴的时间超过半小时,建议进行医学评估。在我国,目前大量的工业口罩却充斥在民用销售渠道。

      “防PM2.5口罩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其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梅表示,现在国内消费者使用的N99 或N95口罩是源自美国市场的说法,我国需要出台不同等级的口罩标准,根据现实要求佩戴口罩,完善国内的防范体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民用口罩市场还普遍存在概念炒作、山寨等情况,但整个行业要坚信,下大力气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用专业的品质来守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才是口罩行业良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口罩选择和佩戴方面,国家劳防检测中心主任杨文芬认为,防PM2.5口罩作为特定的呼吸健康防护用品,消费者应针对性地购买。目前民用防PM2.5口罩并没有统一标准,在选择时应该在过滤百分比、呼吸阻力、致密、抗菌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若随意佩戴不合格口罩或工业口罩,容易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口罩行业已成为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标准,促进市场朝规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出台标准迫在眉睫

      空气污染的加剧,使得口罩成为出行必备品。假冒和仿冒等乱象横行口罩市场,同时也出现了工业口罩充斥民用市场的怪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消费者除了遭受假冒山寨产品的危害之外,也在经受着工业和民用口罩选择的困惑。因此,出台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我国的口罩市场比较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极大困惑。”面对种种的市场乱象和怪象,康纶纤维董事长赵丹青表示,绿盾口罩正在积极协助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编写民用口罩标准提案初稿,准备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争取改善防霾口罩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没有标准就很难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利益。”杨文芬表示,空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标准先行。口罩市场井喷引来众多商家入市,大量山寨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可谓乱象丛生。民用口罩性能除了过滤性、透气性等指标外,卫生抗菌性能也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方面。她认为:“民用口罩标准尚未出台,用工业标准衡量民用口罩显然是不科学和不恰当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出口增速有所下滑

我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出口增速有所下滑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印染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染料及印染助剂企业,原材料主要包括棉纺、毛纺、丝绸胚布、纱线等;中游为印染加工企业,主要分类有棉及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毛染整精加工企业、丝印染精加工企业等;下游主要为服装、家纺等企业。

2024年11月26日
【投融资】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纤维行业中江苏澳盛已成功完成两次融资

【投融资】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纤维行业中江苏澳盛已成功完成两次融资

数据显示,我国碳纤维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起增长到2023年的10起。2024年1月-8月21日,我国碳纤维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5起,投资金额达1.11亿元。

2024年08月27日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缺口较大 泰和新材产能最高

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缺口较大 泰和新材产能最高

从对位芳纶企业产能来看,2024年泰和新材的对位芳纶年产能为16000吨,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其次为瑞盛新材,产能达5500万吨,从在建产能情况来看,中芳特纤和平煤神马均有10000吨产能项目在建。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印花布行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技术及环保壁垒较高

我国印花布行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技术及环保壁垒较高

产量来看,2022年我国印花布产量约为197.7亿米,同比下降6%。

2024年07月30日
我国化纤制造行业:化纤产量波动性增长 政策频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化纤制造行业:化纤产量波动性增长 政策频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产量来看,2023年以来国家促消费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场景全面恢复,居民收入及消费信心在逐步回升。2023年化纤产量为6872万吨,同比增长8.5%。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家纺头部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稳定成熟 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我国家纺头部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稳定成熟 相关政策鼓励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政策方面,家纺行业是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各地和相关行业协会依托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等平台,组织开展家居消费季、家纺消费节、家装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

2024年07月25日
我国色纺纱行业:经验、技术等为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

我国色纺纱行业:经验、技术等为新进入者面临的重要壁垒

色纺纱是先将纤维染色,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按照纺成色纺纱的纤维不同,色纺纱可以分为纯棉色纺纱、混纺色纺纱、纯化纤色纺纱、再生化纤色纺纱以及混合三种以上不同原料纤维的色纺纱等;按照成品颜色的不同,色纺纱又可分为彩色色纺纱和麻灰色纺纱等。

2024年07月24日
我国锦纶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增长 下游锦纶长丝进口量逐渐下降

我国锦纶产量及需求量整体增长 下游锦纶长丝进口量逐渐下降

从需求量来看,2018年到2021年我国锦纶需求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锦纶需求量为377.59万吨,同比下降2.8%。

2024年07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