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崛起间接体现了国家的崛起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很多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根据六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全社会 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
建筑业的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直接从事建筑行业大约有五千万人,接纳了农村近 1/3 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 20 年中国建筑业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建筑业增加值从 1997 年 1334 亿元到 2007 年的 14014 亿元,目前增长至 2016 年的 49522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21.0%。
2、目前宏观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我国经济增长已由过去的高增长转变为新常态下的中高增长阶段,建筑业增长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速下滑将直接影响建筑业的需求。
建筑业周期很大程度上受到房地产及投资周期影响,我国建筑业已经开始进入拐点。从2010 年开始,建筑业增速呈整体下滑趋势。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因此建筑业发展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1997 年至 2016 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 17.3%,2012-2016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10.1%。基建固投、房地产业固投以及制造业固投增速在过去几年中整体呈现出下行趋势。建筑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增速的阶段,2020 年前建筑业增加值实际增速可能保持在 6%-7%之间。
二、“一带一路”带来良好发展契机
1、中国建筑企业继续加强全球化进程
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内市场突飞猛进的投资带动。但是从周期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持续景气,近年来建筑行业投资下行,“拐点”似乎已经到来,建筑行业急需寻找出路。
“一带一路”倡议的适时出台为中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中国建筑工程企业通过在交通、电力和房建等领域的优势将建筑产能外输。前三季度,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 61 个国家新签合同额 967.2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7.5%,同比增长 29.7%。“一带一路”拓宽了建筑业的发展和投资领域,引导建筑业和相关企业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2、“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能充分吸收国内建筑业产能过剩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订单拉动型行业,海外工程量的增加为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国海外工程合同项目大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除此之外涉及少量的制造、建筑材料、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业务。
在 2005-2016 年中,我国对外承包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59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合同完工额从 2005 年的 194.6 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594.2亿美元,实现量的飞跃。2016年新签合同额2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我国在世界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并且在地区分布上基本形成了以亚太地区为主,发展非洲市场、恢复中东市场、开拓欧美等其他地区市场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2017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业总产值估算可达 5.9 万亿美元,是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的 1.7 倍。“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能充分吸收国内建筑业产能过剩。
三、海外建筑巨头带来的启示
根据 2016 年 ENR 评选的国际承包商 250 强结果:入围企业所在国别和地区中,美国、欧洲、中国和土耳其的入围企业数量相对更多。
中国企业入围数量最多,共有 65 家企业入围,作为一个整体所获得的国际营业收入达到 987.225 亿美元,占据 250 强榜单国际营收总量的 21.1%。欧洲共有 46 家建企入围榜单,其所获得的国际营业收入达到 2107.371 亿美元,占到所有入围企业国际营收总量的 4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洲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只有中国上榜企业的 70.7%,但其营业收入却是中国上榜营业收入的 2.1 倍,从平均国际营业收入方面来看,欧洲地区的是中国上榜企业的 3.0 倍。这与欧洲市场强有力的国际工程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
在国际承包商 250 强中,欧洲建筑企业生产规模庞大、资本实力雄厚,主要通过频繁的收购、并购实现。欧洲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例如,西班牙 Grupo ACS公司 2003年收购了总部位于马德里的 Grupo Dragados SA公司,当年 ENR250 排名中从第 98 位跃升到第 20 位;荷兰 Royal BAM Groep 收购 HBG 后,排名也大幅度提升。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和对承包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建筑领域并购重组变得更加频繁。
法国万喜(Vinci)在 2002 年、2009 年《工程新闻纪录》排名全球承包商第一名,2010、 2013 年排名第三,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建筑承包商。公司能够保持业务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外业务,万喜从成立以来经过一系列并购与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2010 年起公司积极向美洲、非洲等市场拓展,2016 年,公司 58.9%的收入来自法国市场,41.0% 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建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斯堪斯卡(SKANSKA)是跨区域最广的国际建筑承包商。公司于 1877 年成立,从事建筑开发、地产开发、绿色环保、安全技术等业务,通过不断的海外扩张,如今已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国际承包商之一,在 2001 年至 2004 年连续在《工程新闻记录》国际承包商中位居榜首。20 世纪 90 年代期间,公司通过正确的国际扩张策略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并迅速复制到欧洲市场,国际业务收入由 1992 年的 13%激增到 2001 年的 82%,之后长期保持在 75% 以上,国际业务为公司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公司迅速成为了国际化的龙头建筑承包商。
目前,中国企业业务仍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仍较其他国家有一定差距。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为 3.7%,低于西班牙企业的 31%、德国企业的 20.9%和日本企业的14.3%。欧洲市场仅占 2.8%,而法国国际承包商占 22%。
根据 2017ENR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上榜中国企业的国际平均营业额为 15.2 亿美元,与 250 家上榜企业 18.7 亿美元相差 3.5 亿美元,相较上年 5.1 亿美元的差额进一步缩小。但是中国领军企业仍与国际顶尖同行存有较大差距。上榜的前十家中国企业平均国际营业额 64.7 亿美元,平均国际化水平为 30.5%。而榜单前十外国承包商平均国际营业额高达 149.4 亿美元,平均国际化水平为 74.4%。
“走出去”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中国承包商已经发展成为海外承包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国际承包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另一方面,中国承包企业的业务门类不够全面、市场分布也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开发。未来中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将从价格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向转移,提升项目附加值与国际竞争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