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要点汇总 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培育、县域强基等工程

       湖南省“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行情监测与未来规划分析》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人口从3451.88万人增加到3904.62万人,年均增加97.7万人;城镇化率由50.89%提高到58.76%,年均提高1.57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增速。交通出行日趋便捷,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95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环卫设施日趋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6%,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4%。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重大成效,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交通出行日趋便捷,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95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环卫设施日趋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6%,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4%。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重大成效,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以下目标:优化形成“一圈一群三带多点”新型城镇格局,长株潭都市圈区域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辐射带动“3+5”城市群发展,岳阳市、衡阳市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质增效,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强县、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形成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镇人居环境、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口市民化的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化实现量与质的稳步推进。

“十四五”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2025

属性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8.76

63

预期性

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85]

[325]

预期性

3

城镇调查失业率(%

5.8

5.5

预期性

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51

2.4左右

预期性

5

长株潭城镇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比重(%

32.9

35

预期性

6

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km/km2

6.53

8

预期性

7

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个)

≥10000

预期性

8

新增建设用地面积(km2

604(以国家下达为准)

预期性

9

县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地率(%

35.72

37

预期性

10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1.7

完成国家

约束性

下达任务

注:[]5年累计数。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2  长株潭都市圈培育工程

专栏长株潭都市圈培育工程

1.建设长株潭国家中心城市。发挥长株潭整体优势,推动长株潭三市整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高省会长沙首位度。对外提高集聚力和影响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擦亮长沙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开放名片。对内增强辐射力和引领力,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推进“一体两翼”建设,将浏阳金阳新城、宁乡金洲新城打造成为驱动长沙两翼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辐射带动“3+5”城市群发展,建成宜居乐业安全的特大城市。推进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湘阴、九华新片区规划建设。建设更具实力的株洲。集聚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型功能玻璃等五大新兴产业,转型提升陶瓷、服饰等两大传统产业,将株洲打造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双循环战略节点城市、中华炎帝文化名城。建设更有魅力的湘潭。将湘潭建成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2.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常益长、长赣高铁,规划建设长九高铁,打造长沙“米”字型高铁枢纽。加快建设宁韶、江干、醴娄扩容等高速公路,构建长株潭高速公路网。拓展完善四小时国际航空圈内的客货航线,逐步拓展洲际航线网络,构建长沙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整合长沙金霞物流园、长沙货运北站、旺东物流、湾田国际物流园、株洲铁路北站、湘潭铁路货站等资源,共同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湖南一力物流园、湘潭九华一力公路港、株洲中车物流、株洲电力物流等资源,共同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长沙空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湘潭综保区、株洲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资源,共同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长沙高桥商贸城、京东(湘潭)产业基地、株洲芦淞服饰物流中心等资源,共同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云通物流等资源,共同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3.打造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先行区。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探索构建三市统一的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和市场监管案件联合执法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争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同城化,实现区域内企业授信标准统一、授信额度共享、信贷产品通用。统一三市土地、房地产抵(质)押登记等办理流程与收费标准。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推动三市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共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提升区域市场环境质量。逐步推进长株潭“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协同推进企业投资、商事登记等领域审查审核和资质互认。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率先实现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共享和应用。强化市场协同监管。提升长株潭高品质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4. 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城市中央公园。依托绿心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城市中央公园,创建国家级园艺(园林)博览园和花卉博览园,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紧扣绿心保护,依托山水、借势交通、整合周边资源,建设以旅游服务、生态文化为核心特色的、智慧共生、蓝绿交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生态空间形态、“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基础设施网络、“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人居典范、“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发展动能。承担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康养娱乐、研学教育、现代农业和对外交往等功能。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3  岳阳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工程

专栏岳阳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工程

1.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积极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强与长江沿线武汉、宜昌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强化通道、港口、产业、科技等领域协作,大力发展水水、水公、水铁中转运输。学习借鉴上海等地自贸区建设经验,推动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紧盯大湾区全球大数据硅谷和国际数据经济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对接合作,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协同创新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在岳产业化,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在深圳、广州等创新资源集聚地设立离岸科创平台,推动发展科创飞地着力提升周边区域合作水平。发挥邻近长株潭都市圈的地域优势,依托交通干道,加强与长株潭都市圈的合作,推进交通互联、园区共建。强化岳阳九江咸宁、荆州岳阳益阳常德等毗邻城市组团之间的基础设施联系,对接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湘鄂赣革命老区建设,积极推进通城平江修水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岳阳港与沿湘江港口的联动合作,建设岳阳港与腹地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2.双港驱动工程。依托城陵矶新港,发挥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优势,全面完善基础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壮大临港经济,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依托三荷机场,加快改扩建,着力完善货运功能,申报建设航空口岸,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临空制造、航空快递物流和运输相关服务产业,推动构建临空产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

3.中心城区能级提升工程。按照江湖城共生、港产城融合的空间组织思路,优化形成一心四组团空间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湖两岸。加快推动岳阳县和临湘市融城发展进程,重点将临湘滨江区域打造成为岳阳临港产业发展新片区、新支撑,统一产业布局和规划管理;将岳阳县荣家湾、新开镇打造成为城区空间拓展的新界面,做大城市体量。

4.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优化城镇体系格局,着力提高岳阳市六县(市)城区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5.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统筹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航道、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一体衔接的客货运输枢纽,形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东西向铁路通道和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推进铁路支线和专用线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功能。加快推进平益高速、城陵矶高速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补齐四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有序推动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着力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加快推进城市内环线和外环线建设,着力提升城市便捷通达能力,打造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协调推进长江航道湖南段疏浚整治,增强岳阳港通江达海能力,有序推动洞庭湖、湘江岳阳段及内湖内河等河湖疏浚工程,改善通航条件。加快三荷机场改扩建,提升客运能力,增强货运功能,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积极推动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4  衡阳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工程

专栏衡阳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工程

1.区域协调发展工程。向北对接长株潭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积极发展与长株潭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协作共建长株潭衡中国制造示范城市群。加强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的互动合作。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临近粤港澳大湾区和老工业基地产业配套齐全的优势,在产业承接、产业配套、科技转化、经贸互通、营商环境等领域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立合作机制,建设大湾区重要科技产业配套基地、制造业转移承接基地。向西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打通衡阳经广西向北部湾经济区、东盟地区的快速通道,连通京广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推动湘桂琼合作,深化与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区、东盟等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向东对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提升吉衡铁路战略等级,谋划打通衡阳经江西通向海西经济区的战略通道,推动衡阳市与湘赣边区开展产业协作、红色旅游合作,提升衡阳在湘赣边区的影响力,积极拓展与海西经济区的交流互动。

2.交通枢纽建设工程。依托京港澳高速、岳临高速、京广高铁、京广铁路等快速运输通道和湘江高等级航道,扩容南北向京港澳大通道,全面融入全国骨干大通道体系。依托泉南高速、衡柳铁路、湘桂铁路、怀邵衡铁路、吉衡铁路等交通干线,形成西向连接北部湾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东向对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湘桂赣运输通道。谋划推进南衡高铁、株衡城际、安张衡铁路等,开辟对外运输新通道。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科学系统、布局合理、立体弹性、外联内畅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实施衡阳铁路枢纽改造,优化城区铁路线网和货运站布局,构建区域性铁路客货运枢纽。大力推进航空体系建设,支持南岳机场改扩建,拓展民航线路,推动通用航空业发展。优化高速公路网,构建便捷顺畅的市域快速干线网。全面提升湘江航道通行能力,建立与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的内河航运体系。

3.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依托中心城区,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等周边县区,形成一批区域性城镇中心和经济中心。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5  县域强基工程

专栏县域强基工程

1.县域特色产业壮大工程。支持引导各县域集中资源重点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县域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支持一批产业项目在县域布局,加强县域产业对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就近配套功能。提升县域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质量,促进产业集聚。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加强特色产业技术支撑。设立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拓宽特色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强特色产业用地保障,在用地审批上实行绿色通道。

2.县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加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推进4大类17个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带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国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设,重点支持示范县智能标准生产设施、技术研发转化设施、检验检测认证设施、职业技能培训设施、仓储集散回收设施、便企政务服务设施等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3.县域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现代化 “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提档升级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加强园区第三方治理。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支撑体系,畅通县域内外交通,强化能源信息保障,优化客运和物流配送,加强水利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优化多元资金供给,加大县级财力保障,发展县域金融服务主体,加大县域信贷投放力度,壮大县域民营资本。强化土地、人才、数据保障。

4.扩权强县改革工程。推进实施“市县同权”,改革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建立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地方撤县设市或撤县(市)设区,加快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城郊乡镇纳入县城规划区。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6  特色小(城)镇培育工程

专栏特色小(城)镇培育工程

1.特色工业小镇。持续推进宁乡市煤炭坝门业小镇、浏阳市大瑶花炮小镇、醴陵市五彩陶瓷小镇等特色工业小镇建设,做专做精做优主业,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批产品有特色、产业有规模、集聚有龙头、税收有贡献、就业有带动、三生有融合的特色工业小镇。

2.特色农业小镇。持续推进安化县黑茶小镇、湘潭县花石湘莲小镇、浏阳市花木小镇等特色农业小镇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有规划、功能布局好,产业有规模、示范带动好,加工有龙头、品牌形象好,三产有融合、致富效果好,建设有特色、镇域环境好的特色农业小镇。

3.特色文旅小镇。持续推进浏阳文家市特色文旅小镇、永顺芙蓉特色文旅小镇等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备、旅游要素齐全、特色产业突出、治理管理精细、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文旅小镇。

4.重点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依托重点小城镇的资源禀赋、山水格局、区位特点等,培育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优势产业等领域的特色小城镇。出台重点镇培育建设指引,培育一批创新创意、智能制造、商业贸易、人文旅游等特色强镇。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7  2025年城镇规模结构预测

城镇规模等级

数量(个)

城市

特大城市

500-1000万)

1

长沙市

Ⅱ型大城市

100-300万)

5

衡阳市、株洲市、岳阳市、湘潭市、常德市

中等城市

50-100万)

11

郴州市、邵阳市、益阳市、怀化市、永州市、娄底市、长沙县、新化县、宁乡市、浏阳市、津澧融城

Ⅰ型小城市

20-50万)

32

吉首市、邵东市、隆回县、桂阳县、祁东县、张家界市、武冈市、湘乡市、宁远县、祁阳市、衡山县、华容县、攸县、耒阳市、衡东县、东安县、茶陵县、沅陵县、醴陵市、石门县、临湘市、沅江市、南县、涟源市、道县、桃源县、资兴市、溆浦县、衡阳县、汉寿县、蓝山县、平江县

Ⅱ型小城市

20万以下)

49

新宁县、宜章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永兴县、洪江市、邵阳县、安乡县、新邵县、桑植县、慈利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桃江县、安化县、新田县、双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龙山县、永顺县、辰溪县、湘阴县、安仁县、洞口县、岳阳县、靖州县、临武县、湘潭县、冷水江市、汝城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凤凰县、花垣县、汨罗市、临澧县、常宁市、古丈县、江永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泸溪县、双牌县、嘉禾县、衡南县、保靖县、中方县、绥宁县、桂东县、通道县、会同县、韶山市、炎陵县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8  区域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

 

2025年城镇化水平(%

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预测(万人)

主要发展方向

长沙市

85

650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居乐业幸福城市

株洲市

75

150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双循环战略节点城市、中华炎帝文化名城

湘潭市

70

120

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衡阳市

62

170

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现代消费中心、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邵阳市

57.5

85

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湖南对接东盟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基本建成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岳阳市

65

130

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

常德市

63

100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生态农产品基地、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

张家界市

58

35

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示范区、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龙头、武陵山片区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益阳市

55

85

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创新开放活力城市、崇文重教品质城市、益山益水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郴州市

62

85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放程度更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永州市

54

75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区、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化生态旅游名城

怀化市

53

75

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西南地区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五省边区生态文明中心城市和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娄底市

53

65

长株潭都市圈的拓展区、辐射区,先进制造配套区和现代物流服务区,沪昆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产教融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明幸福城市

湘西自治州

55

45

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新时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头雁、全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湖南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桥头堡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9 城市更新行动

专栏9 城市更新行动

1.城市体检。研究城市体检定量化评估方法和工具,构建城市现状基础数据库;推动信息技术建设与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等深度融合,加强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支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需求。“十四五”期间,探索建立“一年一体检、两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长效机制,完善协同治理“城市病”的实施路径。

2.棚户区改造。严格把握棚户区改造范围和标准,严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到2025年,全省累计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3万套。

3.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制定湖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及改造图集,摸清底数,建立改造项目库,编制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并推进实施。到2025年,全省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万个。

4.完整社区建设。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升老旧小区业主自治水平,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明确智能安防建设要求,及时推广应用完整社区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到2025年,各市州60%以上的社区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

5.搬迁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更有力的支持有条件的搬迁安置点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10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10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1.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全省15万个以上5G网络基站建设、6万个5G站址改造和新建工程,推进车站、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到20255G网络用户普及率提高到60%,持续强化基础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扩容,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都具备移动固定网络“双千兆”服务能力。

2.智慧市政。部署建设智慧水务、智慧电力、智慧能源、智慧路灯等感知终端。建设智慧水务,构建覆盖全省“立体、联动、可见”的水利安全态势监测感知网络。构建智慧电力,实现电力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用电效率,高效管理用电设备。发展智慧能源,打造湖南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接入全省煤、电、油、气、新能源、电力负荷等各类数据,有效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进充电桩的建设布局,深化能源领域结构性改革。推行智慧路灯,建设涵盖远程抄表、监控、运营等功能的城市照明大数据平台。

3.智慧社区。推动家庭安防监控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与社区联网,构建社区停车资源共享平台和智能调度引导系统,发展无人物流配送。

4.智慧楼宇。统筹推动移动物联网和楼宇物联网感知设施、物联网平台等部署,构建覆盖全域的楼宇物联网设施体系,推进智能机电设备、智能消防、智慧安防、智能电梯建设。

5.智慧出行。推广城市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网络及控制系统,发展智慧公交、电子站牌及应用终端产品。探索“互联网+”交通与共享交通模式,推动单位、个人停车位错时共享使用,建设智慧停车场,开发智能停车信息服务产品。

6.智慧医疗。建设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加强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的应用,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完善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强化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电子健康卡跨地区、跨机构看病就医“一卡通、一码付、一档查、一证惠”的目标。

7.智慧教育。打造以“湘教通”应用平台和“湘教云”基础平台为主的全省教育大平台,探索“5G+教育”创新应用和“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到2025年,全省建成一批智慧教育标杆学校。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11  绿色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专栏11  绿色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1.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加强宣传引导,规范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合理设置垃圾箱房、垃圾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站点,完善分类运输体系。优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各县级城市(含县城)参照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

2.绿色生产。实施生产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各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各行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钢铁、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筛选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推进各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支持绿色工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重点行业实施一批高效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3.绿色出行。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公交车中的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加强交通出行信息引导,高密度布设可视化智能引导标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共享停车建设。

4.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的适宜技术。开展绿色建造试点,推行绿色运行。打造一批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强化绿色建筑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系统集成。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评价认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5.绿色社区。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化,在社区改造和基础设施维护中采用绿色产品、材料。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建设一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示范教育基地。

6.绿色学校。积极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资源综合利用行动,积极开展校园能源环境监测。鼓励创建绿色学生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依托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世界粮食日等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12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重点举措

专栏12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重点举措

1.文物保护工程。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点开展湘赣边、湘鄂渝黔、红军长征沿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所涉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推进侗族村寨、万里茶道和长沙铜官窑遗址申遗。加强石刻文化保护利用。

2.文物合理利用工程。重点实施湖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提炼申报项目,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惠民项目,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培育项目,马王堆汉墓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意中心建设项目,特色乡村文物旅游融合项目。

3.文物价值传播推广工程。重点实施文物常识进中小学校项目、文物保护利用法规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湖南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和“互联网+湖湘文明”行动计划、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程。鼓励社会大众广泛参与非遗保护,探索拓展社会各界支持非遗保护的渠道、平台和方式。完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加大非遗资源的挖掘、研究、整理和利用力度。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专栏13  城市现代社区打造工程

专栏13  城市现代社区打造工程

1.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推动建设一批嵌入式医疗卫生、养老托育、文化健身、儿童培训、物流商超等社区服务设施。培养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和托育服务机构。新增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等社区共享空间,搭建“线上+线下”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间技能、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开展反诈普法、公益学堂、健康咨询等多样化惠民活动。

2.人文关怀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家文化建设,构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探索构建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充分发挥居家办公、自由职业者、志愿者及专业退休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形成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开展新时代家风建设,更好地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作用。开展“同心社区”建设,针对孤寡、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社区家事法庭等。

3.智慧社区建设。推动建立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社区治理各方主体数据共享,实现社区数字化运营管理。推进物联网、5G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在社区建设的深度应用,运用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现代科技强化社区物业管理物防、技防、人防建设。推进“互联网+社区服务”,完善社区菜场商超、家政物业等服务网络和线上网购平台。发展社区门诊在线服务和基层社区远程医疗服务,通过智能终端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看护、紧急支援等服务。

4.社区工作者提升行动。壮大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选聘一批高校应届毕业生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实施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社区工作者学习培训基地,开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教学培训,打造全能型社区工作者。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度,拓展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途径,健全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和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薪酬待遇,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资料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从改造小区数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数量由3.9万个增长至5.4万个,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开工率达到77.8%,其中江苏省开工率最高,达到了106.7%。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从零售量来看,在2021年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1870万套,同比增长3.6%;2024年H1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896万套,同比增长4.80%。

2024年09月26日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建筑安装是指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将各种材料、器具或设备安装到特定位置并完成固定、接线、接管、试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2024年08月10日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产需量来看,2023年我国卫生陶瓷供需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产量约1.64亿件,较2022年下降8.0%,主要产区开窑率低于2022年,需求量较去年也有所下降来到了1.23亿件。

2024年07月16日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2024年06月28日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

2024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