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中央要求与江苏特征紧密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以省域为单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73.44%、67.3%,两者差距持续缩小,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
重点内容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 |
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南京、苏州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其他设区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2014-2020年,累计实现883.7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积极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设区市范围内户口通迁制度全面实施,苏北五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城镇户口通迁。常住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居住证3240万余张,居全国前列。全面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7.7%。“人地钱”挂钩政策优化完善,要素保障基础更加扎实。 |
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
城镇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扬子江城市群贡献了全省7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9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沿海城镇发展轴正在成为新兴城镇化地区,沿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成全国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国家首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首位度提升取得实质进展,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有效推进,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巩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历史突破,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铁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三位,沪苏通铁路一期工程、连淮扬镇铁路、盐通高铁、连徐高铁等工程建成通车,支撑和引导产业人口优化布局。 |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
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13个设区市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城市行列。县域经济先发优势不断巩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10个县(市、区)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供水、排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全面提档升级,高速光纤覆盖所有城镇,6个设区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累计改造城镇棚户区129.9万套,近400万居民实现“出棚入楼”,居住质量持续改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13个设区市全部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塑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文明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水韵江苏”魅力更加彰显。 |
城乡社会建设更加完善 |
坚持富民导向,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均等化全覆盖扎实推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市县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综合奖补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充分保障全部适龄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着力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80元/人/年。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率先实现以设区市为单位城乡并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模式成为亮点品牌。 |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
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南京创新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分别达11个和5个。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5万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1%,13个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县(市、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生态市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
城乡融合发展展开布局 |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9:1。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进一步拓宽,武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产生较大影响,“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接轨,乡村学校建设条件和管理机制持续改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累计命名324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初步展现。宁锡常接合片区获批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方面初步形成经验做法。 |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显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取得积极进展,“一群两轴三圈”城镇化空间布局更加清晰,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高,城镇化地区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创新驱动、宜居友好、区域协同、空间高效等优势领域和重点领域树立典型标杆,巩固强化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省份地位。
“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
要点 |
重点内容 |
常住人口市民化纵深推进 |
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城市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放宽,区域内户口迁移更加高效便捷,到2025年,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更多居民享有较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现代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常住人口融入城市能力普遍提升。 |
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快形成 |
“一群两轴三圈”城镇化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沿海新兴城镇化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初具形态。都市圈动力源作用更加鲜明,南京都市圈现代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苏锡常都市圈国际化功能和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徐州都市圈全国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县城重要节点功能有力发挥。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到2025年,基本实现1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江苏、1小时通勤都市圈。 |
现代化城市形态初步显现 |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现代化城市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活力持续迸发。全龄友好城市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空间持续拓展,独特人文魅力着力彰显,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宜居、绿色、智慧、文明、韧性的城市特征更加鲜明。到2025年,力争培育6个经济总量超万亿、2—3个消费规模超5000亿的城市。 |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
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紧凑、集约高效的空间功能导向初步形成。适应城镇化阶段的城市治理机制持续完善,公共资源组织配置效率着力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多元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到2025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提升至87%。 |
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全面建立 |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初步确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品质生活落差进一步缩小,协同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有效打通,城乡统一规划建设管护的基础设施体系、统一制度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动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15:1。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