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BIM的概念原型“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被“BIM之父”查克伊士曼教授提出。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 Aish提出和BIM概念非常接近的“Building Modeling”的概念,模型不仅包含建筑的三维几何信息,也包含建筑的其它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2002年美国著名建筑信息化公司Autodesk率先提出BIM,拉开BIM发展的序幕。现阶段BIM在全球市场规模达近50亿美元,未来几年将维持近20%增速。

美国BIM渗透率已经超70%
从2002年至今,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形成了各种BIM协会、BIM标准。BIM技术在美国得以蓬勃发展。BIM渗透率从2007年的28%增加2012年的71%,其中74%的承包商在实施BIM,超过建筑师(70%)、机电工程师(67%)。目前美国各大设计事务所、施工公司和业主大量应用BIM。英国要求2016年实现全面协同三维BIM应用,并强制政府项目达到BIM成熟度2级水平
2011年5月,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厅发布《政府建设战略》。在针对BIM目标中,政府表示将通过协调政府力量并与行业社团紧密合作来促进标准开发,通过BIM使得供应链各方协同工作;并要求将在2016年实现全面协同的三维BIM应用。2016年公布的《政府建设战略2016—2020》表明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在年内强制实现BIM成熟度2级水平(成熟度分为0-3级,0级为最低,3级为最高);未来不仅将进行案例研究、经验总结和实施推广,还将继续与行业共同开发下一代的数据标准,在“数字英国(digital built Britain)”战略下提前布局未来的BIM成熟度3级水平。日本已经制定建筑信息化标准CALS/EC
日本属于亚洲最早进入BIM实践的国家之一,致力于BIM标准的制定和改进。日本制定了建筑信息化标准“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 cycle Support/Electronic Commerce”(CALS/EC),后来又发布了BIM应用指南《Revit User Group Japan Modeling Guideline》。国内BIM渗透率低,蓄势待发,可提升空间巨大
经过十余年发展,国内BIM进入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国内BIM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1998年-2005年的“概念导入期”,到2006年-2010年“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再到2011年至今的“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概念导入期主要是IFC标准研究和BIM概念产生;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主要是针对BIM技术、标准及软件研究,并且BIM技术在大型项目中开始试用;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表现为BIM开始大规模运用于工程实施中,政策大力支持BIM发展,BIM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围绕“BIM+”的深度应用越来越多。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建筑信息化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国内BIM整体使用水平较低,可提升空间大
BIM在国内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初步得到市场认可,但整体而言BIM渗透率较低。仍有25.5%的企业尚无推进BIM计划,38%的企业仍处于BIM概念普及阶段,开始使用BIM的企业仅为36.5%,其中26.10%的企业仅在试点项目上使用BIM,10.4%企业开始大规模推广BIM。数据显示BIM技术在我国推广刚刚起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企业BIM费用投入,78.3%的企业投入在50万元以下,6.6%的企业投入在50-100万,8.8%的企业费用投入在100-500万,仅有6.6%的企业费用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目前国内BIM费用的投入也同样处于较低水平。
新开工项目中BIM技术使用率有64.7%企业低于10%,使用率在10%-30%企业仅为20.6%,而9.10%企业使用率达到30%-50%之间,仅有5.6%企业使用率在50%以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