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我国建设行业市场现状,我国建设市场调查分析,建设市场战略咨询报告请参考《2013年中国建设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兴建摩天大楼的热情一直十分高涨。摩天大楼几乎成了各地塑造城市地标建筑的首选,毕竟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和其他造型奇特的建筑相比,摩天大楼的设计、建造技术更加成熟,安全系数更高。
“天空城市”,还是“海市蜃楼”?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天空城市”基础开工典礼,夺去了很多人的眼球,也引来了更多的争议。这座号称高838米,比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要高10米的“天空城市”,据湖南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明确告知,项目在基础开工典礼举行的时候并没有办理报建手续。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远大集团并不具备建筑资质,必须与有建筑资质的公司合作才能建楼,否则无法立项、报建、验收。
其实,抛开“天空城市”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度这个“噱头”,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计划,“天空城市”将囊括几乎一个城市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学校、医院、养老院、体育场、森林公园等。此外,“天空城市”准备采用的可持续建筑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这和当下国家所提倡的建筑工业化是相契合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2012年10月,湖南住建厅曾经应远大集团的申请,召开过一次专家评审会。会议得出的结论是,远大集团可建所研发的“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体系”可用于100米以下的多高层建筑。而这项技术是否能够用于高达838米的“天空城市”,并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论证。
目前,“天空城市”的各种手续正在按程序办理中,它能否按计划在7个月内建成呢?时间将告诉我们答案。
摩天大楼,需要理性对待
摩天大楼又称为超高层大楼,非常高的多层建筑物。起初为一二十层的建筑,但是现在通常指超过四十层或五十层的高楼大厦。随着高层建筑在各地不同的发展,人们所认知的摩天大楼定义高度也略为不同。在我国,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属于超高层建筑;日本、法国则规定超过60米就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美国,则普遍认为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大楼。
中国是否需要更多的摩天大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中国是否需要太多超高的摩天大楼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慎重的考量了。请看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总额为204983亿人民币,增长9.4%。中国以相当于美国26.8%的第三产业总额,支撑起470座相当于美国88%规模总量的摩天大楼。但美国平均每座摩天大楼对应的第三产业产值为1431亿人民币,而中国每座仅为436亿人民币。至2022年,中国第三产业需按照年均14%的速度增长,才能接近2011年美国762722亿人民币的水平。但届时中国摩天大楼数量将达1318座,为美国563座的2.3倍,平均每座摩天大楼对应的第三产业产值为576亿人民币,仅为美国2012年对应值的40%。2022年,中国能否养起这么多的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无论是作为住宅,还是商务楼都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间,缓解中国沉重的城市用地压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建筑的防火以及火灾救援等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紧张的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剧,人类对居住空间的拓展只能向上或者向下发展,显而易见,向上拓展的空间更大也更为便捷。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对“空中楼阁”的美好幻想,但是,如何把更多的摩天大楼建设成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空中花园”,而不是堆积更多冰冷的钢铁水泥森林,就需要人类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背景资料:
针对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分析师、现巴特莱银行(亚洲)房地产研究组组长安德鲁•劳伦斯第一次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的经济概念。他发现世界第一高楼封顶之时往往即是经济危机爆发之日。
劳伦斯认为经济繁荣时期人们自信心膨胀、信贷宽松,因此投资巨大的世界第一高楼往往能获得足够的资金。但是这些摩天大楼往往建设周期过长,等到它们完工之时经济景气周期已经过去,于是泡沫破灭,摩天大楼成了经济危机的“魔咒”。
劳伦斯的“摩天大楼指数”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屡次应验,但不少经济学家则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因为每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都不一样,它们为何都与摩天大楼存在关系?
与此同时,在经济危机爆发世界第一高楼完工之时,同样也会有新的世界第一高楼在危机中动工,这不符合经济繁荣导致摩天泡沫的解释。比如1997年世界第一高楼吉隆坡双子塔完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但就在同一年,新的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及香港第一高楼国际金融中心,均在1997年和1998年前后动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