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建筑行业需求下滑原因及政策环境分析 (图)

        一、 人口结构决定需求下滑,基建托底经济功能有所减弱 
        我国人口结构拐点始于 2010 年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其占比从 2010 年最高点的 74.5%缓慢下滑至 2013 年的 73.9%,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享受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随着我国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 年)出生人口在 2014 年开始迈过“64 岁的门槛”,劳动年龄人口下滑进一步加速,2016 年已至 72.56%,未来几年还将以较快速度下行。总抚养比数据同样如此,在 2010 年达到最低点 34.2 后连续多年增长,2016 年已至 37.91。人口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我国内生需求的下行。 

图表:出生率(‰)

图表: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及总抚养比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经济刺激政策在实际需求下行的环境下只会造成产能过剩。由于刺激政策资金来源主要依托的是国有银行贷款,同时信贷也过度偏重在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建设项目上,金融风险过于集中;通过放杠杆筹措大量基建资金极有可能将金融拖到危险的境地。这与十九大报告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倡导的“防范金融风险”及“去杠杆”的主基调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认为未来政府已不太可能把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主要刺激手段。 

        从 GDP 的构成上来看,在近几年持续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正在有序释放,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消费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消费支出在 GDP 中的占比从 2010 年的 48.45%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至 2016 年的 53.62%,同时资本形成总额占比则从 2011 年的 48.01%萎缩至 44.18%,投资对于 GDP 的托底作用有所下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建筑节能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人口角度来看,中国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 年)出生的人群未来几年正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收入效应会推动休闲消费、娱乐、旅游等需求的上升,这一波的消费升级远没有到尽头。我们预计消费在 GDP 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投资的占比还将下滑,政府通过刺激投资来保 GDP 的动机也将进一步减弱。 

图表:GDP 支出法构成比
 

        总体来说,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需求下滑;投资在 GDP 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消费已成为我国 GDP 增长的主要支撑力;在中央“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的主基调下,未来政府已不太可能把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主要刺激手段。建筑行业亟待“断奶”,企业需凭借自身努力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二、基建投资增速基本不存在“断崖式”下滑的可能性 
        财政部 92 号文和国资委 192 号文的发布表明了政府对 PPP 项目更加严格管理和规范的迹象,同时资管新规也可能对融资端产生一定影响,市场由此产生了 2018 年基建增速断崖式下滑的担忧。我们认为此种担忧未免“杞人忧天”,多因素表明 2018 年基建投资增速的主基调大概率将是大致稳定下的小幅下行: 

        政策层面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到“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这些地区未来几年可能有较高的基建投资增速,对全国基建投资下行的趋势形成一定的对冲。 

        PPP 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量原本就有限,即使有所下滑影响也不大。根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官网发布的《全国 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 9 期季报》,2017 年全年累计 PPP 落地项目投资额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为 3.8%;根据《全国 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 5 期季报》计算得到 2016 年全年的比值为 3.7%。PPP 落地项目投资额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较有限,波动也不大。 

        以2017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基准,我们对PPP落地投资额做一个敏感性分析。假设 PPP 落地投资额同比下滑 10%、20%、30%,所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分别下降 0.38、0.76、1.14 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 PPP 严监管控风险、银行信贷收缩的环境下,即使 PPP 项目投资放缓,其对固定资产投资额造成的影响着实有限。 

        此外,部分企业积极调整市场策略,招投标时对于项目类型的偏好有所改变,新签订单类型已经起了变化。根据部分公司的最新公告,近期中标的 BOT、EPC 项目数量明显增多。

        BOT 后期带有运营属性,质量好,是政策重点推介的项目类型,落地几率较高;EPC 项目单合同投资额高,可部分抵消 PPP 项目的减少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至少对上市公司来说,凭借规范、成熟、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政策把握的敏感性和应对的准确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PPP 政策的严监管可能真的已被上市公司“有形化无形”了。综上来看,2018 年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特征是大致平稳伴随趋势性小幅下行,行业大环境给了建筑企业辗转腾挪的时间和空间。在面临新阶段、新机遇和新模式的时间窗口,建筑企业的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从改造小区数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数量由3.9万个增长至5.4万个,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开工率达到77.8%,其中江苏省开工率最高,达到了106.7%。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从零售量来看,在2021年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1870万套,同比增长3.6%;2024年H1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896万套,同比增长4.80%。

2024年09月26日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建筑安装是指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将各种材料、器具或设备安装到特定位置并完成固定、接线、接管、试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2024年08月10日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产需量来看,2023年我国卫生陶瓷供需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产量约1.64亿件,较2022年下降8.0%,主要产区开窑率低于2022年,需求量较去年也有所下降来到了1.23亿件。

2024年07月16日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2024年06月28日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

2024年06月26日
我国地暖行业:安装面积逐年增长 水地暖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超80%

我国地暖行业:安装面积逐年增长 水地暖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超80%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2022年我国地暖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1.05亿元,其中水地暖市场规模约为397.3亿元,占比为82.59%;而电地暖市场规模约为83.75亿元,占比为17.41%。

2024年06月13日
我国纤维板行业:单线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山东省生产能力排名第一

我国纤维板行业:单线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山东省生产能力排名第一

具体从各省市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纤维板生产能力排名第一的省市为山东省,生产能力为636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6条;其次是为广西省,生产能力为592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4条;;第三是江苏省,生产能力为504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2条。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