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产方面,2017年地产投资出现降温的概率较大,但降温幅度有限。一方面,2017年地产投资不太可能继续回暖,政策层承压背景下地产销售与地产开发均将趋冷。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房地产市场动向调研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我们同样从地产与基建两个角度对2017年建筑行业的运行状况及钢铁需求进行判断。
地产方面,2017年地产投资出现降温的概率较大,但降温幅度有限。一方面,2017年地产投资不太可能继续回暖,政策层承压背景下地产销售与地产开发均将趋冷。
(1)一般情况下成交土地数量可以作为短期内预测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前瞻性指标。虽然2016年房地产市场上地王频现,但囿于去库存背景下土地供应管控力度加大以及土地估值偏高,2016年土地成交数量仍主要体现为同比回落,2016年全年土地累计同比增速为-7.04%,从而预计明年新开工面积大概率呈回落趋势。
(2)2016年9月底以来各地楼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以抑制楼市过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向市场传递降温信号,叠加去杠杆与加息预期背景下购房信贷边际收缩,2017年楼市成交大概率理性整理,量价小幅回调的情形可能难以避免。出于楼市降温预期,地产商对于开发新项目将主要持谨慎态度,2017年不太可能复制2016年地产投资的复苏行情。
另一方面,虽然地产销售与地产投资存在降温预期,但2017年地产销售与投资整体上仍将保持低速增长,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的行情。我们的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1)2016年新开工面积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均实现同比增长且增幅扩大,考虑到地产建设开发的周期,2017年仍将保留2016年地产投资复苏的余温,不存在断崖式下降的基础。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楼市调控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抑制楼市炒作与控制资产泡沫,其主要目标是防止楼市硬着陆加剧金融经济风险,因此政策层不大可能在需求端施压实现暴力降温,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以温和基调为主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而2016年10月以来的地产投资增速同样证伪了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合理增加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来从供给端修复房价,土地供应增加及土地高溢价率的理性回归将一定程度上利好地产投资,增加新开工面积。
(4)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政策收紧到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的传导时间较长,2010年的房价调控开始于2010年1月10日上调二套房首付至40%,但事实上地产投资直到2011年第三季度才初见降温迹象,而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要到2012年。虽然考虑到本次地产投资基础较为薄弱(2016年10月起地产销售已经开始显现回落迹象),且本次中央态度明显比2010年的房价调控更为坚决,政策出台速度更快、力度更大,因此房价调控经由地产销售向地产投资的传递时间可能有所缩短,但地产投资降温大概也需要到2017年下半年才会显现。
基建方面,受地产投资下降与“十三五”规划攻坚的驱动,基建投资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但全年政策面以“稳”为主仍可能带来基建投资增长压力,我们判断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大概率趋稳。我们的判断依据如下:
(1)历史上看,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主要呈现互补关系以共同支撑经济增长,而在明年地产投资预期回落的情况下,基建投资较大概率加码对冲地产投资的下滑。
尤其考虑到明年中央即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政治因素,基建投资规模扩张以托底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此外,2017年房地产信贷边际收缩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2017年基建投资扮演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从房地产中抽离的信贷极有可能经由PPP流入基建投资,支撑基建投资稳步增长。
(2)“十三五”规划期间轨道交通、水利、电力、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多个子板块迎来新的投资增长点,规划文件出台支持基建投资加码。举例而言,轨道交通方面,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重点推进103个项目,投资共计1.66万亿元,平均每年投资超过5500亿元(2015年轨道交通投资完成额仅为3683亿元),轨道交通板块投资将迎来高速增长。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经济风险作为重要任务,而当前除了住房市场的资产泡沫风险之外,地方债风险同样是宏观经济风险的重要来源。在防风险的大主题下,2017年地方债总体规模不太可能延续2016年大幅扩张的趋势,而更可能保持适度扩张,整体赤字率较大概率持平于2016年。因此,2017年基建投资规模增速的进一步提高可能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基础。
综合上述,我们参考冶金工业规划院2016年12月12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以及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报告》中对下游行业需求的调研情况,判断2017年建筑行业的钢铁需求量为3.54亿吨,相比2016年钢铁需求小幅下降1.70%,主要判断依据是房地产投资趋冷与基建投资增速持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