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及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消费电子是指围绕着消费者应用而设计的与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的电子类产品,最终实现消费者自有选择资讯、享受娱乐的目的。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方便生活、增加乐趣、丰富娱乐、提升品质。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电子行业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子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行业之一,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促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2011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提出将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产品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作为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

  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培育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信息产业,加强政府引导,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键电子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术领先、基础雄厚、自主发展能力强的信息产业。

  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四)《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加快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促进数字家庭产品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

  二、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促使消费电子产品与互联网相融合逐步成为趋势,使用消费电子产品逐步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额也不断提高。消费电子产业新兴领域快速成长,整体产业始终保持活跃。

  手机、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及其附属产品仍然是消费电子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产品,同时平板电脑、智能电器、数字电视等产品也迅速走向成熟,成为消费电子市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将逐步成长为规模大、自主配套能力成熟的产业,未来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产值与销售额增长速度将保持稳定。

2006-2015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走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同比增长6.8%。从产量增速走势来看,除年初受节日因素影响增幅较小外,3月后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入下半年,增速逐月下降。2015年,全行业生产手机达到18.1亿部。

2006-2015年我国手机产量走势图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全年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突破4.38亿部。其中,中国手机厂商小米公司以15%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位置。

2014-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表(TOP5):百万部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下游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巨大

  全球范围内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使得消费电子产品下游需求持续旺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消费电子产业的制造中心,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也成为了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之一。我国消费电子行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6-202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2、行业整合继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全球宏观经济的重大变化之下,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以及管理不善的消费电子企业将陆续遭到淘汰,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未来的行业资源将会继续整合配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将会有利于优化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进步。

  3、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为了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及规划,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二)不利因素

  1、国内产品质量合格标准无法跟上,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合格标准的欠缺将影响产品的竞争力。标准缺失与落后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制订周期长、标准老化,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满足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要求。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标准数量在国际消费电子行业标准总量中所占比率还不到5%,这将直接影响到国产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2、核心技术缺乏凸显

  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心,但却不是创造中心。在消费电子产品的上游零部件方面,中国对国外的依存度很高,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设计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制约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增速与宏观经济的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的资金都较为充裕,这使得他们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扩大,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以及居民个人的收入和手持现金会相应减少,他们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花费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的进一步萎缩。近年来的物价、劳动成本的居高不下也都对行业的利润造成较大压力和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最大的消费国以及重要的生产国。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其中行业领先企业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中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主要依托价格优势获取客户。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中小规模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三)技术更新风险

  消费电子行业涉及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对技术研发的要求较高,而且相关技术更新周期较短,如果行业内的企业不能紧跟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研发能力及生产标准,及时推出新产品,公司的产品有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五、行业壁垒

  一)渠道壁垒

  由于消费电子行业对产品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每个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企业一旦与客户确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一般会延续下去,因此新进入的竞争者获取客户的难度较大。除非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者竞争者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否则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这种合作模式使得企业和客户相互依赖。随着客户的不断积累,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固的销售渠道,新进入行业的竞争者一般很难争夺其市场份额。

  二)资金壁垒

  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及设备。新进入该行业的竞争者需要大量资金建设生产厂房、仓库、购置生产、研发、检测等设备,因此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进入该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三)规模壁垒

  消费电子行业中的企业需要形成自身的规模优势以降低产品的成本,保证企业利润空间,新进入的竞争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从而盈利。此外,由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对国外市场依赖度较高,而国外客户一般要求企业具备多方面的技术或质量认证,而认证的先决条件又必须要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从而对新企业进入消费电子行业形成了规模壁垒。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消费电子行业化分工日益深化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分工的日益深化,未来品牌商和代工生产商分工将更加明显,双方相辅相成,各具优势;一方面,知名品牌厂商掌握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技术和标准,逐渐将发展重心放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品牌推广以及渠道建设,委外代工的比例不断加大,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另一方面,代工厂商通过生产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将会以规模化的制造、良好的质量、低廉的价格等优势,在消费电子代工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2、高端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

  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国际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特别是高端消费电子产品。这不仅扩大了消费电子行业上游的市场空间,还会为国内企业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成为国际消费电子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之后,优秀的原材料以及其他零件生产商在其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更有保障的原材料。

  3、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行业分工日益深化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国内领先的消费电子企业凭借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市场占有率上逐步与行业跟随者拉开差距。未来随着行业领先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品牌宣传方面的继续提高,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需求量稳步增长 TFT-LCD显示驱动芯片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需求量稳步增长 TFT-LCD显示驱动芯片为最大细分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约445亿元,同比增长6.93%;2025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63亿元。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产业链来看,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显示材料及设备,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等核心材料,刻蚀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等制造设备,显示驱动IC、PCB等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面板制造包括OLED、AMOLED、Mini/Micro LED、LCD面板等,模组组装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源、触控模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从销售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为12276.9亿元,同比增长2.3%;2024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2890.7亿元。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CPU需求也不断提升,而也带动了CPU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从1505.74亿元增长到了2160.32亿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宏观经济和需求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5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3万亿元。

2025年03月17日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规模市场规模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2025年03月17日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从出货量来看,在2021年之后全球XR设备出货量整体下行,到2024年全球XR出货量约为731万台,同比下降10.3%。其中VR/MR出货量逐年下降,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652.8万台,同比下降13.9%;而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78.2万台,同比增长36.8%。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产业链来看,我国锂电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钢材、铝材、电线电缆、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等;中游为锂电设备,可分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和后段设备;下游应用于锂电池,包括消费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

2025年03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