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各类充电方式对比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慢充和快充技术相对成熟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慢速充电方式、快速充电方式、电池更换方式、无线充电方式和移动式充电方式等。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是慢速充电方式和快速充电方式。快速充电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电池组进行快速补电,慢速充电的电流比较小,充电时间较长,是最为常规的充电方式。快充和慢充是相对概念,一般快充为大功率直流充电,半小时可以充满电池80%容量,慢充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6-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快慢与充电机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等紧密相关。当前电池技术水平下,即使快充也需要30分钟充电到电池容量的80%,超过80%后,为保护电池安全,充电电流必须变小,充到100%的时间将较长。

        无线充电更为方便和高效。电动车无线充电方式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一种新型充电方式,主要有电磁感应充电方式、磁共振充电方式和微波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最大的优点在于便捷性和安全性,如果能进一步实现动态无线充电,则可以大幅减少电动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容量,从而减轻整车重量,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充电,即所谓的动态充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应充电方式,仍处于试验阶段。

 
图:电动汽车各类充电方式对比

        快充时间只需10-30min,电网配套要求高。快充的充电机功率很大,一般都大于30kW,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供电,典型的充电时间是10-30min。这种充电方式对电池寿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普通蓄电池不能进行快速充电,因为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电量会导致蓄电池过热。快速充电站的关键是非车载快速充电组件,它能够输出35kW甚至更高的功率。由于功率和电流的额定值很高,因此这种充电方式对电网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应靠近10kV变电站附近或在监测站和服务中心使用。

        国内车企的快充技术已较为成熟。吉利、广汽、奇瑞等主流车企的快充时间已缩短至30min,上汽、北汽新能源等车企也控制在1小时内。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基础配套设施的日益
完善,未来快速充电的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至30min以内,增加电动汽车长途续航能力。

 
图:国内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h)

        无线充电技术不断突破。无线充电对收发线圈水平位移的要求严格,降低提车难度的技术已逐渐问世。如高通Halo的产品就能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将水平位移做到±250mm,Evatran的产品用辅助装置来帮助停准位置;未来自动泊车功能的引入也将使得停准位置不再困难。此外,SAE制定的标准也将着力提高停车环节的便捷性——SAE国际无线动力小组主席杰西施耐德表示,其标准将通过“一系列文件帮助消费者迅速将自己的车辆停靠在配有TIRJ2954设备的停车区,无需做任何事即可走开,电动车自己会充电。”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图:高通Halo无线充电系统

 
图:高通Halo的垫板式地面装置

        无线充电价格将随技术成熟、量产和竞争加剧不断下降

        无线充电产品价格略高,且高于于有线充电(按整套系统来看)主要因为1)比有线多出线圈成本;2)技术溢价。此外,由于无线充电传输效率稍低于有线,为保证传输效率,用电成本也略高,但不显著。目前Evatran达到Level2充电水平的后装产品单价在1300-2200美元之间,Level2家庭充电桩单价在450-1000美元之间。但随技术进一步成熟、产品数量增加、量产规模扩大,无线充电产品整体的价格中枢将不断下降。

        首个乘用车无线充电系统已发布。2016年3月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联合丰田、思科、Evatran以及克莱姆森大学演示了世界上首个用于乘用车的20kW无线充电系统,采用的是配有10kWh电池的丰田RAV4电动汽车,充电效率达90%以上。在这套独特的装置中,ORNL自建了逆变电源、隔离变压器、车侧电子。目前ORNL已着手研发50kW的充电装置,研发成功后预计能达到目前商用有线快充的充电效果。此外,全球已有若干机构和公司在测试其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其中包括KAIST、庞巴迪、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通Halo、WiTricity等,技术和产品成熟度进展不一。

 
图:主要公司/机构的动态无线充电项目成熟度比较

        充电时间不断缩短,加速电动车的普及。方便、高效的充电方式是大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的基础。目前快充技术的发展将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缩短至30min,而未来随无线快充和动态充电投入商用,充电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至10min以内,甚至于汽车能在行驶道路上便完成充电。未来随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这两项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便捷性,甚至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五年持续增长 男性消费者更多 充电宝市场占比更大

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五年持续增长 男性消费者更多 充电宝市场占比更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2.6亿元,同比增长5.07%。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智能手表产量下滑 VR/AR设备出货量下降幅度有所收缩

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智能手表产量下滑 VR/AR设备出货量下降幅度有所收缩

从智能手表产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智能手表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能手表产量为8095.4万个,同比增长15.1%;2025年1-7月我国智能手表产量为3430.4万个,同比下降22.5%。

2025年08月23日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全球出货量持续增长 运动相机出货量占比超90%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全球出货量持续增长 运动相机出货量占比超90%

从出货量来看,2020年到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为4657万台,同比增长24.1%;预计2025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将达到了5993.6万台,同比增长12.6%。

2025年08月20日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高增 2025年VR/AR设备出货量有望强势回升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高增 2025年VR/AR设备出货量有望强势回升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2.59万家增长至2024年的10.03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19%。2025年1-7月24日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量为7.25万家。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液晶玻璃基板行业产需整体稳健增长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我国液晶玻璃基板行业产需整体稳健增长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液晶玻璃基板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液晶玻璃基板产量约为6710万平方米。

2025年08月04日
数据量爆炸式增长 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高增 中国市场自主化进程加速

数据量爆炸式增长 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高增 中国市场自主化进程加速

全球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全球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球半导体存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76%。

2025年07月25日
触觉传感器行业:中压阻触觉传感器占比最大 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为主要应用

触觉传感器行业:中压阻触觉传感器占比最大 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为主要应用

从全球市场来看,2019年到2023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155.8亿美元,CAGR约为9.64%。

2025年07月14日
中国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市场 但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中国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市场 但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国内市场规模来看,近五年我国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且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市场。2024年我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6%。

2025年07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