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5G商用迎来换机潮 遇上好时机 散热件行业将步入快车道

       手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导出,除了影响用户的使用外,还会对手机的性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在手机充电时引发火灾。因此,对手机进行热处理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手机有多种散热产品,如散热膏、散热膜、散热胶、散热片、散热涂料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制造商愈发重视手机散热功能,从而带动电子产品散热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供应商的一批企业的发展。
       
       手机散热产品类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手机散热材料多样化,常见的有天然石墨片、人工石墨片、金属、导热凝胶、热管等,各有优劣。其中,石墨具备更高导热系数、高比热容和低密度等优异性能,但工艺难度更大,成本也较高,如石墨烯目前已成为主流5G机型高端系列主要采用的散热材料。考虑到石墨烯导热性能好、快速散热等优点,预计未来随着相关技术提升,石墨烯将主要应用于5G手机中,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
       
       常见手机散热材料的特点

材料

导热系数Wmk

散热特点

优势

缺点

天然石墨片

800-1200

高导热系数、高比热容和低密度

容易获得,生产成本低

厚度只能达到0.1mm

人工石墨片

1500-2000

更高的热导率

厚度可达到um

价格较昂贵

金属

400(铜)420(银)

导热面积大,导热系数高,能迅速散热

质感好

金属强度低,表面易磕损,会屏蔽信号

导热凝胶

K-12

柔软且具有更好的表面亲和性

几乎没有硬度,对元器件不会产生内应力

结合力较弱,不能用于固定散热装置

热管

2000

液体吸收热景气华后达手机顶端散热

散热效果较好

直径比普通热管直径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目前手机端主要散热技术有三类:导热界面材料、导热片、热管/均热板,其中,4G手机主流方案采用的是导热片,4G高性能手机上出现导热片+热管/均热板的组合方案。
       
       手机主流散热方案及单机价值量

方案

原理

4G单机价值量

导热界面材料

导热硅脂、硅胶片等,实现与热源与散热单元的紧密接触

0-1

导热片

利用金属、石墨、石墨烯等导热材料贴近热源,加大散热米纳吉尼和效率

3-6

热管/均热板

使用管状/板状的金属腔体,冷凝液蒸发-冷却-回流实现热量的快速转移

5-1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016年热管散热才在旗舰手机中普及,如2016年2月发布的三星手机Galaxy S7,搭载骁龙820,导热管长度70 mm,散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随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纷纷跟进热管散热技术,如华为发布的荣耀Note10,搭载麒麟970,导热管长度113 mm。
       
       热管散热普及及初期搭载热管散热方案的智能手机型号

手机品牌

型号

发布时间

芯片版本

导热管长度(mm

三星

Galaxy S7

2016.03

骁龙820

70

三星

Galaxy S8

2017.03

骁龙835

100

三星

Galaxy S9

2018.02

骁龙845

90

华为

荣耀Note10

2018.04

麒麟970

113

黑鲨

黑鲨手机一代

2018.04

骁龙845

60

三星

Galaxy Note

2018.08

骁龙845

105

魅族

魅族16

2018.08

骁龙845

98

华为

Mate 20 X

2018.10

麒麟980

1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71亿部,5G渗透率为1.36%,根据该数据预测,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手机出货量将下滑,但5G渗透率依然提升。预计2020-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约12.08亿部、13.29亿部、13.95亿部,渗透率预计分别为16.56%、33.87%、53.76%,根据渗透率测算5G手机出货量将分别为2亿部、4.5亿部、7.5亿部。
       
       2019-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及5G手机渗透率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5G手机出货量不断提升,采用多种散热方案,预计2020年全球手机散热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2024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
       
       全球手机散热市场规模测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TC)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散热器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需求量稳步增长 TFT-LCD显示驱动芯片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需求量稳步增长 TFT-LCD显示驱动芯片为最大细分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约445亿元,同比增长6.93%;2025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63亿元。

2025年04月04日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产业链来看,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显示材料及设备,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等核心材料,刻蚀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等制造设备,显示驱动IC、PCB等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面板制造包括OLED、AMOLED、Mini/Micro LED、LCD面板等,模组组装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源、触控模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从销售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为12276.9亿元,同比增长2.3%;2024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2890.7亿元。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CPU需求也不断提升,而也带动了CPU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从1505.74亿元增长到了2160.32亿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宏观经济和需求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5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3万亿元。

2025年03月17日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规模市场规模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2025年03月17日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从出货量来看,在2021年之后全球XR设备出货量整体下行,到2024年全球XR出货量约为731万台,同比下降10.3%。其中VR/MR出货量逐年下降,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652.8万台,同比下降13.9%;而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78.2万台,同比增长36.8%。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产业链来看,我国锂电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钢材、铝材、电线电缆、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等;中游为锂电设备,可分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和后段设备;下游应用于锂电池,包括消费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

2025年03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