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光电产业将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态势分析

        内容提示: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趋势。

  形成四大区域和“一东一中”产业带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光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型显示器件、LED等在内的细分产业都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到。

  通过对2010年中国光电产业的产值分析,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产业聚集区;而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

  其中,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大连、济南等城市为核心的光电产业聚集区,这一区域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环境,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智力保障。

  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在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全国最大的液晶模组产业基地分布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在LED领域,长三角是中国较早发展LED的区域之一,拥有上海、扬州两个国家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目前,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南昌、合肥、武汉、成都等产业基础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光电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光电产业在国内的空间转移也持续加快,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西起成都、东至合肥的光电产业“中部产业带”,以及北起大连、南至珠海的光电产业“东部产业带”。

  “集聚”模式打造光电产业集群

  在中国光电产业布局中,无论是平板显示产业还是LED产业,长三角、珠三角无疑是两个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剖析两个地区的产业模式,集聚式、集群式发展无疑是打造两大产业聚集区的“法宝”。

  其中,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在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走在全国的前列。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液晶模组产业基地,分布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此外还拥有天马、龙腾光电、中电熊猫、三星等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为了打造完整的光电产业链,作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液晶模组产业基地的地区之一,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上下游产业厂商进驻,随着大批光电产业核心项目的实施和光电龙头企业的进驻,江苏将形成大规模的光电产业集群。

目前,江苏省光电产业园内“光电装备—上游原材料—液晶面板—整机”的光电产业完整产业链已形成。在政策鼓励和供应链整合的驱动下,江苏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玻璃基板制造到控制电路、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加工和整机生产、配件制造在内,年产值数千亿的光电产业集聚区。

 

  在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通过积极布局光电产业上游产业链,并凭借在下游电子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国内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已经形成。目前,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佛山、深圳、汕尾、东莞等城市为主的LCD和OLED产业基地,以东莞、深圳、惠州、江门等城市为主的LED产业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目前,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深圳是国内最大的LED封装、应用生产聚集区。从企业集聚看,深圳LED企业分布在上游衬底材料、外延片,中游芯片、封装,下游应用及配套材料、加工及检测设备等各个环节,已形成了国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中下游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

  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趋势

  赛迪顾问认为,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将出现以下特点。

  首先,持续承接国外先进地区的光电产业转移。产业持续向低成本、更接近需求的地区转移,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路径。随着产品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光电产业快速兴起,并继续沿袭传统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基本路径,而且其转移进程更加快速、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随着对国外光电产业的承接,中国的光电产业规模将会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也会得到不断优化。

  第二,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光电产业对资金、政策、土地、电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光电产业资源的再分配促使企业对光电产业的投资正逐步呈现“从沿海到内地转移”的态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的内地城市,将最先承接到光电产业的转移,随着这些城市对周边的产业辐射力持续增强,区域的产业配套环境不断优化,将会进一步推动光电产业在内地的布局。随着这种辐射效应的不断拓展,光电产业的布局也将会呈现出梯度发展的态势。

  第三,地方政府的意志将成为产业汇聚的推动力之一。对于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地方政府发展光电产业的强烈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集聚。

  政府在光电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所承担的推动作用是由光电产业本身高技术、高投资的特征决定的,特别是对于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所承担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这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光电产业的空间演变。

  第四,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一定的差异化。在产业聚集的过程当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将逐渐形成一定的差异化,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将会有所侧重。随着国家对产业统筹规划的重视,未来光电产业的布局也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销售量额齐升 四通换向阀和电子膨胀阀为主要市场

我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销售量额齐升 四通换向阀和电子膨胀阀为主要市场

销售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销售收入中,四通换向阀约占28.3%,电子膨胀阀约占27.4%,电磁阀约占6.2%。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MCU行业:市场规模持续五年增长 但增速逐渐下滑 消费电子为最大应用领域

我国MCU行业:市场规模持续五年增长 但增速逐渐下滑 消费电子为最大应用领域

从我国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MCU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MCU市场规模为625.1亿元,同比增长8.6%;预计到2025年我国MCU市场规模约为656.4亿元。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硅基液晶(LCOS)行业进入快速扩张与国产替代阶段 投影应用主导市场需求

我国硅基液晶(LCOS)行业进入快速扩张与国产替代阶段 投影应用主导市场需求

国内消费升级浪潮,正驱动高端电子产品需求激增,进而为硅基液晶行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LCOS行业需求量23.97万片,其中投影领域为15.2万片,占比63.4%;HUD领域7.95万片,占比33.2%;其他领域0.82万片,占比3.4%。

2025年09月28日
全球及中国DRAM市场规模均快速回升 SK海力士、三星及美光占据全球主要市场

全球及中国DRAM市场规模均快速回升 SK海力士、三星及美光占据全球主要市场

DRAM市场由外企主导。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二季度DRAM销售收入达122.71亿美元,环比增长25.1%,市场占比38.2%,位列市场第一;三星销售收入达107.58亿美元,市场占比33.5%,排名第二;其次是美光,销售收入达70.71亿美元,市场占比22%。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光伏电池片行业产能、产量、出货量均大幅增长 其中TOPCon电池出货量暴增

我国光伏电池片行业产能、产量、出货量均大幅增长 其中TOPCon电池出货量暴增

产能来看,我国是全球光伏电池片的“制造中心”,连续多年持续扩张。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片产能达1302.6GW,同比增长40.1%。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五年持续增长 男性消费者更多 充电宝市场占比更大

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五年持续增长 男性消费者更多 充电宝市场占比更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2.6亿元,同比增长5.07%。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智能手表产量下滑 VR/AR设备出货量下降幅度有所收缩

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智能手表产量下滑 VR/AR设备出货量下降幅度有所收缩

从智能手表产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智能手表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能手表产量为8095.4万个,同比增长15.1%;2025年1-7月我国智能手表产量为3430.4万个,同比下降22.5%。

2025年08月23日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全球出货量持续增长 运动相机出货量占比超90%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全球出货量持续增长 运动相机出货量占比超90%

从出货量来看,2020年到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为4657万台,同比增长24.1%;预计2025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将达到了5993.6万台,同比增长12.6%。

2025年08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