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智能卡芯片产业竞争态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一、电能计量芯片行业产业链分析
1、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电能计量芯片设计行业的上游为芯片加工企业,包括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前测和终测),下游为各类电能表等终端设备生产企业,终端客户主要为电网企业。其中,芯片设计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由芯片设计企业设计产品方案,并通过委托加工方式由晶圆制造企业、封装企业制成成品并由测试企业检验通过,再由芯片设计企业直接或通过经销商销售给下游的电力终端设备生产企业,整个产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良率,上游企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本行业企业的产品良率,从而影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生产效率;二是交货周期,上游企业的产能会影响本行业企业产品产能,从而影响本行业企业的交货周期;三是产品成本,晶圆价格、代工厂商的加工费用、封装测试费用都会影响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设计企业产品的最终成本。
下游的智能电网终端设备生产企业是利用芯片作为元器件,并配合其他硬件和软件,研发和生产成套的智能电网终端设备。下游企业对于芯片在性能、功能和成本方面的要求是公司产品的配合方向,同时下游行业的升级和发展也有利于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本行业与下游行业存在共生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基本成型,产业环节已经齐全,特别是下游的代工和封装企业的产能和技术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受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的带动,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产业销售额规模为3,597亿元,同比增长19.3%,而其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集成电路设计子行业,增长率达到26.0%。
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销售收入及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上游行业情况
(1)晶圆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晶圆制造(Wafer)厂商是只负责晶圆生产代工的工厂,一般来说具有投资集中、与上下游合作紧密等特点。首先,晶圆制造厂商(行业内简称Foundry)主要专注于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加工制造产品,业务范围集中在制造过程,因此其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晶圆制造厂商的技术门槛较高、投资较大,目前一般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投资仍然高达几亿至十几亿美元。其次,晶圆制造厂商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主要业务来自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因此与上游设计企业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
根据《2015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为712.1亿元,同比增长18.5%。国内晶圆制造业产能不断扩大,各种尺寸芯片生产线均已具有较大规模。截至2015年3月中国大陆12英寸芯片生产线已经达到7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总计已达到15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总计已达到20条,其合计产能超过180万片/月。另外还有大量的6英寸以下的芯片生产线。晶圆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有助于芯片总体成本的下降。
2014年,国内设厂的排名靠前的晶圆生产厂商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台湾联华电子位于苏州的和舰科技、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等。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繁荣带来订单数量的增加,在三星半导体12英寸芯片生产线建成投产的带动下,2014年,国内芯片制造业增速提高到18.5%,规模达到712.1亿元。
2015年,增速继续提高至24.0%,规模达到883.0亿元。
2010-2015年中国芯片制造业销售收入及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封装及测试产业发展现状
封装是集成电路制造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作用是通过各种流程,将制作好的集成电路晶圆进行清洁、模压、切割、烘烤等流程,并封装成为最终的集成电路产品。
测试环节可分为毛晶片测试(CP)和终测(FT)。毛晶片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Wafer厂生产的晶圆进行初步筛选,减少封装和测试的成本;通过CP的晶圆进入封装环节,制成芯片;制成的芯片最后再通过FT,检测其性能是否达标。
封装企业一般都配备测试设备,具备测试服务能力,市场也存在部分仅提供芯片测试的服务商。
根据《2015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的销售规模为1,255.9亿元,同比增长14.3%,封装测试企业共有80余家。
封装测试产业以外资厂商占主导地位,外资厂商相对国内厂商在技术上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但以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内资封装测试企业在近几年迅速崛起,其封装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这些企业的封装形式已经逐渐向高端封装形式延伸。国内封装测试企业与国际半导体封装巨头之间正逐步开始面对面的竞争。
近年来,在国内设计业订单与海外订单双双大幅增加的带动下,国内封装测试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2015年产业销售规模首次达到1,394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1.3%。
2010-2015年中国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及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下游行业情况分析
(1)电能表行业分析
近年来,在电力行业整体发展及全国性城乡电网改造等因素的影响下,电能表成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电能表厂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成为全球电能表生产制造基地,其中电子式电能表等智能电表主要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生产和研发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随着国家电力系统建设重点由电源转向电网,国内电能表市场将保持稳定发展。
2014年,我国共生产电能表(整机)15,468.4万台,同比增长14.3%。
2015年上半年,我国电能表(整机)产量已经达到9,810.01万台,进一步显示出我国电能表产业的强劲增长态势。
(2)电网企业招标模式分析
历史上,我国电网企业往往采用分散的招标采购模式,由各地电力公司自行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有关招标规则和对投标企业的资质要求由该电力公司根据有关规定自行制订。
2009年12月,国网公司开始对智能电能表的采购实施“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司具体实施”的集中规模招标模式,随着国网公司集中招标的推行,电能表供应结构的集中趋势逐渐显现,市场份额将逐渐向少数技术先进、产品稳定可靠的电能表生产厂商集中。
二、电能计量芯片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1)我国电网投资规模仍将维持高位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的投资规模增速明显。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投资超过1.2万亿元,国内电网规模总体实现翻番,我国电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电网总投资额分别为3,687亿元、3,661亿元和3,856亿元。未来“十三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到7.1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6.4%,其中电网投资3.5万亿元、占49%。未来电网投资规模仍将处在高位。
此外,我国政府及电力部门近些年来陆续出台了“一户一表”、“分时电价”等多项与电能表行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实施城农网改造、西电东送、防窃电改造等战略性工程,极大地拉动了电能表市场需求,将对电能计量芯片产销规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智能电网建设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就我国而言,发展智能电网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根据国网公司《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2009至2020年间,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方面的总投资约为3,841亿元。智能电网建设将形成广阔的智能电能表市场,并为我国智能电网终端设备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智能电网将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其技术应用可延伸至工业物联等领域,整个行业则将面临新的一片蓝海。
(3)节能降耗政策促进电能计量产品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如何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能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已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与水平,只有对电力需求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求促进合理用电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用电侧管理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中都提出了采用先进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国家节能降耗政策要求电力行业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将带动用于电能计量、监测、分析的高性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产品的需求。
(4)全球领先的电能表制造产业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电能表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成为全球电能表生产制造基地,电表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生产和研发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电网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电能表生产企业将逐步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我国电能表产业所面对的国内外市场将稳定发展,从而对上游电表芯片产生巨大的需求,国内电能计量芯片市场将稳定增长。目前,国内芯片厂商已经在国内单相电表计量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步抢占三相电表计量芯片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5)下游电能表行业集中度提高
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前,我国电能表市场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国家电网集中招标的推行,市场份额将逐渐向少数技术先进、产品稳定可靠的电能表生产厂商集中,并涌现出以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能计量芯片供应商,主要终端客户均为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电能表厂商,随着其市场份额的提升,必将加大对于公司芯片产品的需求,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1)行业竞争的加剧
电能计量芯片市场中活跃的有ADI、Atmel等国外企业,也有钜泉光电和锐能微等国内企业,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展,未来可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该领域的竞争,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不断增加,使得未来电能计量芯片平均单价存在下滑的风险,从而对未来市场销售规模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电能计量芯片领域的竞争一方面体现在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市场竞争背后的技术竞争、管理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竞争。
(2)下游应用市场成本压力的传导
2009年12月,国网公司对电能表进行了第一次集中规模招标采购,并且采用“最低价招标”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各地方电网公司招标的情况。在这种招标的方式下,各电能表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所以中标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电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压缩。
为确保电能表的质量,改变单纯价格竞争的局面,从第二次招标开始,国家电网公司改变了价格评分的计算方式,综合考虑企业的产品技术指标、价格和厂商形象等多项因素,采用“次平均价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招标结果。在新的招标模式下,各电能表企业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得到了缓解,同时这也促使电能表企业必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虽然下游电能表厂商低价竞争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虽然芯片成本占电能表总成本的比例较低,但仍不能排除下游厂商将成本压力向上游元器件企业传递。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