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手机市场升级 低价手机市场空间受挤压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低廉的价格 、可靠的配置曾经是互联网手机厂商最热衷的营销口号,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试图撕去“低价”标签,朝中高端市场转型。

      从2017年开始,各大互联网手机厂商开始集体“喊涨”,先是华为荣耀品牌V9将高配版定为3499元,低配版本也达到2599元。紧接着网上关于小米6的金色标准版“吹风价”到了3999元,还有接下来的各种互联网手机旗舰产品,都将定价向中高端靠齐。

      涨价背后,一方面是消费升级下互联网模式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也让互联网厂商不愿意再在低端市场“周旋”。此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千元市场的滞涨也成为互联网手机厂商眼前的最大挑战。赛诺2月份最新的数据显示,999元以下的超低端市场销量同比去年有将近20%的降幅,1000元至2499元档位则出现滞涨,销售总量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超低端手机的销售量确实一直在萎缩,这是一个趋势,1000元到2000元档位表现还比较稳定。”赛诺分析师李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中国市场仍处于消费升级的阶段,国产手机厂商向中高端市场靠拢,但从数据看,高端市场销量增长并不明显,千元档的份额仍表明这是核心档位。

      超低端市场是“不要命”的打法

      千元机市场不再是互联网厂商依赖的重点市场。

      根据赛诺的数据,2017年2月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线上线下的销量中,999元以下档位销售总量相比2016年2月份有将近20%的回落。2月份,400元以下超低端档位以及699元档位、999元档位每月的销售量都在四五百万部之间。

      同时,在1000元到2499元的中端市场,销量数据和去年并无明显变化,但可以看到2500元到2999元档位,销量同比去年2月份有一倍的增长。

      “低端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了,并且玩家聚集,今年也会面临一定的洗牌期。”李睿对记者说。

      他认为随着白牌等手机厂商的逐渐退出,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更加多。但这也意味着超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益白热化,李睿预计,今年该市场的玩家将从目前的30多家逐渐缩减至5家左右。

      互联网厂商在过去是这一市场价格的推动者,但随着成本等各种压力,保存利润成为大家的共识。

      努比亚智能手机总经理倪飞在Z17mini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超低端路线是一种不要命的打法,是不可持续的。努比亚对团队的考核也很简单,就是要有健康的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他表示,未来将坚持定位在中高端,以高端为主,同时努比亚今年的重点会在1500~3000元的价格段。

      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则在过往的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厂商不应该再单纯追求所谓的高性价比,而是以高品质、大技术产品满足消费升级,补齐线下渠道、供应链能力等短板。

      互联网手机何去何从

      2016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已从2015年同期的1256.11元上涨到了2016年Q2的1714元,将近500元的涨幅。其中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涨价更为明显。

      但可以看到,互联网手机厂商目前正处于市场的尴尬期。

      手机中国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表示,互联网手机厂商将产品定价在3000元以上,已经直接打碎过去人们对于互联网手机的传统认知,而创新和品质的品牌输出也和过去强调互联网性价比的宣传方式渐行渐远。

      “但消费者对互联网品牌的认知仍然需要改变。”王艳辉对记者表示,过去,当上百品牌都在加入互联网手机营销大军的同时,罗列手机配置、简单对比跑分的形式更是直接造成了用户的认知混乱,产品的实际体验是在下降的,这就造成了互联网手机今天遇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瓶颈,用户重新回到线下的选择。

      但从线下来看,OPPO和vivo组合形成了2500到3500元档位的高墙,而在4000元以上的市场,市场增量并不明显。所以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也许转战中高端市场,也并不容易。

      还有一个压力来源于资本。

      “互联网渠道目前已经遇到了天花板,过往的营销方式一定意义上也是金融资本的助推造成的,但互联网思维是对的,是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李睿对记者表示,市场对于性价比的需求仍然存在,互联网手机的定价需要找寻市场规律。

      倪飞则对记者表示,未来也许将不会存在互联网手机的概念,“肯定是全渠道运作,线上线下和运营商都集体为品牌和产品销售,共同造势,品牌才有可能成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我国新型显示行业:OLED面板出货量较高速增长 Mini LED直显规模有望回升

产业链来看,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显示材料及设备,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等核心材料,刻蚀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等制造设备,显示驱动IC、PCB等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面板制造包括OLED、AMOLED、Mini/Micro LED、LCD面板等,模组组装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源、触控模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均有所回升

从销售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规模为12276.9亿元,同比增长2.3%;2024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2890.7亿元。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我国CPU散热器行业:CPU需求升级带动散热器市场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创下新高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CPU需求也不断提升,而也带动了CPU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从1505.74亿元增长到了2160.32亿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细分市场占比最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宏观经济和需求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5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3万亿元。

2025年03月17日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呈现回升迹象 AI热潮下2025年行业营收及出货有望向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规模市场规模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2025年03月17日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XR行业:全球出货量整体下行 但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

从出货量来看,在2021年之后全球XR设备出货量整体下行,到2024年全球XR出货量约为731万台,同比下降10.3%。其中VR/MR出货量逐年下降,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652.8万台,同比下降13.9%;而AR出货量则逐年上升,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78.2万台,同比增长36.8%。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前段设备市场占比最大 下游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需求旺盛

产业链来看,我国锂电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钢材、铝材、电线电缆、电气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等;中游为锂电设备,可分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和后段设备;下游应用于锂电池,包括消费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24年行业相关投融资金额大幅回升至近五年顶峰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24年行业相关投融资金额大幅回升至近五年顶峰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4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4267亿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3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