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5G标准3GPP Release 16计划在2020年3月完成

 导读: 5G标准3GPP Release 16计划在2020年3月完成。最近,3GPP这个盟主有些坐不住了,重新拿起那张5G时间表,扶了扶老花镜,再次确认了一下。 

参考《2016-2022年中国5G行业运行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最近,3GPP这个盟主有些坐不住了,重新拿起那张5G时间表,扶了扶老花镜,再次确认了一下。 

 

        这张时间表是几百名3GPP成员多夜熬战讨论的结果,也是全球通信精英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只是一张简单的时间线路图,可背后的信息量那是相当的大。 

        它首先暗示着,那些被吹上天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工厂、大规模物联等5G应用估计要到2022年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 

        因为5G标准制定工作的第二阶段,也就是5G标准的第二个版本3GPP Release 16计划在20203月完成,从技术标准完成到商用落地再花上一两年时间,估计也就是2022年左右。 

        至于5G标准制定工作的第一阶段,也就是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3GPP Release 15计划在20189月完成,商用估计最早要在2019年左右。 

        关于这个时间表,3GPP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然是换代,在第一阶段,初出茅庐的5G还需要前辈4G扶上马送一程,不然,后面的工作不好做,至少交接工作不能马虎。 

        所以,3GPP的决定是,先让5G挂个副职,具体工作主要负责提升网络容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而总体的工作安排还是听老领导4G同志的(5G NR在控制面锚定4G核心网)。这叫保稳定,求增长。 

        关于5G同志提出的网络切片、大规模物联、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应用,组织上表示想法很好,年轻人嘛,追求进步是好事,但是,不能急功近利,饭要一口一口吃嘛,否则,老子打下的江山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把这些应用安排到第二阶段。 

        但是,最近有些同志追求进步之心非常强烈,在3GPP这个组织内部,关于5G何时上位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 

        首先挑事的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 

        此君先是联合韩国KTSK Telecom、日本NTT DOCOMO四家运营商宣布成立了一个联盟——5G公开试验规范联盟(5G Open Trial Specification Alliance)。 

 

        接下来就做得有点过了,完全无视组织,抢在3GPP前面,发布了Verizon版的5G标准(V5G),大有自立门户的架势。 

        当然,私底下搞鬼是一回事,但对外的辞令却是冠冕堂皇的——我们与3GPP是一致的,这是为了更好促进5G标准成熟。 

        但是,V5G3GPP5G标准是一致的吗?非也。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V5GLTE在物理层上有何区别。 

 

        上下行都采用了OFDM,放弃了上行SC-FDMA 

        帧结构同样采用了10ms帧长,分为50个子帧,但子帧长度更短,由LTE1ms降到0.2ms,缩短了时延。 

        单载波带宽为100MHz,是LTE5倍。另外,支持8载波聚合,最高可达800MHz带宽。 

        不支持FDD,仅支持动态TDD 

        调制编码放弃Turbo码,采用LDPC码,这点基本和5G标准一致。 

        子载波间隔为75KHz 

        比较完4G LTE,你会发现V5G务实有余,创新不足。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和5G标准有什么不同。从目前讨论的5G标准看,至少有一点V5G5G是不同的,这就是子载波间隔。 

        关于5G NR子载波间隔,3GPP的指导方向是15x2^N,也就是15 kHz, 30 kHz, 60 kHz, 120 kHz…因为这有利于与LTE网络协同增效,避免干扰。 

        这和75KHz毫不相关。 

        这意味着VerizonV5G设备根本无法从硬件上升级到3GPP 5G标准。然而,他们却急于在2017年试商用5G固定无线,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市场上将出现和3GPP标准不一致的预商用设备。 

        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标准碎片化。 

        面对标准碎片化的担忧,Verizon给出的解释是:V5G主要是为5G固定无线接入(FWAFixed Wireless Access)而生,80%是针对FWA的,不会影响标准的碎片化。 

        前一句大家都信了。 

        V5G的内容看,确实如Verizon所讲,主要是针对5G固定无线而设计,单从帧结构讲,明显是放弃了如切换之类的移动性功能,就是为了用28GHz毫米波无线替代光纤接入最后一公里。 

 

        Verizon5G固定无线接入(FWA 

        但后一句“不影响标准碎片化”,鬼才相信,至少他们这个5G公开试验规范联盟里的另外2个伙伴的行为难以让人信服,因为他们希望在2018年试商用5G移动服务。 

        现在,你一定想知道幕后推手是谁?但没有依据我们不能瞎猜。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你也许会感到惊讶,Verizon一心想成为5G市场的领导者,其中一个目的是打压其国内的另一个竞争对手—— AT&T 

        Verizon宣布在2017年试商用5G固定无线后,AT&T表现出了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成熟与淡定,批评Verizon太急躁,并表示将在3GPP标准完成后立即推出5G设备和服务,避免走弯路。 

        但是,后来AT&T也躁动起来,并把这一躁动情绪一路带到了3GPP,没控制住,在3GPP联盟大会上,这两大美国运营商狠狠的撕了一场。前段时间,终于没有控制住的AT&T,为了遏制Verizon5G攻势,竟然也在3GPP带头“闹事”。 

        刚才我们说了,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15原计划于20189月完成,也就是说,在20186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将初步完成。AT&T这次“闹事”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这个初始完成时间提前到201712月。当然,为了防止标准碎片化,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一些厂家和运营商的支持。 

        可是,Verizon竟然不同意了。万万没想到,这个一向激进的家伙突然踩了刹车。Verizon也拉了一帮兄弟,表示坚决反对,并耐心劝说到,5G需要更多时间来测试,大哥,不要冲动,你们这样做太冒进了。结果,3GPP坚持了原定计划。

        小样,你不是说你要等到3GPP标准完成后再推5G吗?那你就等到2018年下半年吧,哈哈,那时候我的5G固定无线已经商用了。(一阵奸笑)显然,Verizon不仅想在国际上出风头,也想成为国内5G市场的领导者,打压AT&T,没商量。 

        AT&T当时气得捶胸顿足,回到国内就立即宣布:我们也将在2017年末推出提前于3GPP标准的5G设备和服务。 

        就这样,那些带头插队的人,带坏了原本老实排队的人。大家都争着在3GPP标准前推出自己的5G设备,美帝这是要铁了心走在5G标准前面,也只能求3GPP的心理阴影面积了。 

        现在我们讲讲Verizon的另外三个伙伴… 

        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国运营商KTSK Telecom迫于政治压力,希望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推出5G服务。至于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东京奥运会在2020年举办,也不知道跟着着什么急。 

        韩国人真的很急。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三星在28GHz毫米波的研发上非常拼。通常在5G第一阶段,大多数设备商都聚焦于36GHz频段上,这更务实,尽管毫米波高频段容量更大,但受限于无线传播特性,覆盖距离短,无法渗透至室内,很难实现移动性和连续覆盖。尤其是在混合组网阶段,采用LTE聚合毫米波的方式,毫米波仅承载数据业务,还要考虑语音回落到4G,甚至是回落到2G/3G的问题。(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4G老领导扶一程) 

        即使是Verizon,他们的第一个5G用例也只是将28GHz毫米波用于5G固定无线,因为这不需要移动性,不需要切换,纯粹的孤立站点。 

        那么,三星为什么热衷于毫米波的研究呢?个人认为,这其实就是赌徒心理。只要我解决了毫米波的连续覆盖和移动性问题,那么我就成了高频段领域的领先者,即使我在4G时代没赶上趟,在6GHz以下频段上我也没赶上趟,但一旦毫米波成功,我就可以弯道超车。 

        关于NTT DOCOMO,我真的不想多说了,除了跟着瞎着急,简直是“不知悔改”,3G时代他们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如今似乎是重蹈覆辙。 

        大概在2000年左右,NTT DOCOMO财大气粗,日本第一大运营商,在推出首个移动电话上网业务iMode获得成功后,信心爆棚,对3GPP3G标准进度缓慢表示完全没耐心。为了拔得头筹,在201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先于标准的3G网络服务FOMA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结果,在接下来的15个月的时间里,市场反应冷淡,情况糟透了。 

        主要原因如下: 

        1)技术不成熟 

        手机耗电严重,待机时间仅为2G手机的十分之一。而传送数据时,耗电就更恐怖了,电池只能维持1个小时。 

        覆盖差,经常断线,视频质量还不稳定。 

        早期甚至无法切换到2G网络。 

        2)产业链不成熟 

        FOMA手机又大又丑,且价格还很高,是2G手机的5倍。 

        NTT DOCOMO搞得灰头土脸,投资了85亿美元的所谓3G服务让世界大失所望。 

        更悲催的是,当时处于老二位置的KDDI抓住了机会,用2G升级到2.5G的方式,推出au品牌,同样有数据业务,狠狠的爆了NTT DOCOMO之菊。 

        这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惨痛教训,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为通信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3G的教训已血淋淋的摆在我们面前,5G标准不能再碎片化了,这年头,还有几家经得起折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中心为最大应用市场

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中心为最大应用市场

从产业规模,2024年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将达87.59亿元。随着5G、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速传输的要求不断提高,铜高速连接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到2028年中国铜缆高速连接器产业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2025年03月05日
【投融资】近三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温 2024年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

【投融资】近三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回温 2024年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

数据显示,我国光纤通信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8年的4起增长到2024年8起,2024年我国光纤通信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8起,投融资金额为3.34亿元。

2025年02月06日
【投融资】2024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及金额有所回升

【投融资】2024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及金额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设备行业投融资事件,2019年发生投融资事件13起,到2024年发生投融资事件18起,投资金额达8.38亿元。

2025年02月06日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产品及建设运营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产品及建设运营为最大细分市场

从行业参与情况来看,2020年到2021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企业注册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了1100%;到2023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新增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14367家,同比增长5,0%。

2025年01月18日
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有所回升

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资本市场热度有所回升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5G网络的普及、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使得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发展。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路由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路由器市场规模约为315.96亿元,同比增长5.7%。

2025年01月17日
量子信息行业:中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且各国战略投资力度较大

量子信息行业:中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且各国战略投资力度较大

企业领域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全球量子信息企业共有626家。其中,量子计算企业共有331家,占比53%;量子测量共有117家,占比19%;量子通信共有112家,占比18%;抗量子加密企业共有66家,占比10%。

2025年01月07日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近四个季度出货量均呈同比增长态势

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近四个季度出货量均呈同比增长态势

出货量来看,2023年Q3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6.7百万台,同比增长率下降6.9%,到2024年Q3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8.8百万台,同比增长率为3.2%,智能手机出货量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光纤光缆线路长度持续增长 其中光缆线路中接入网光缆线路占比最高

我国光纤光缆线路长度持续增长 其中光缆线路中接入网光缆线路占比最高

从长度来看,2019年到2024年H1我国光纤光缆线路为持续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光纤光缆线路总长度6432万公里,同比增长7.96%,其中新建光缆线路长度为473.8万公里;到2024年6月,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712万公里。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