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1、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卫星的质量,通常将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广义的小卫星,其中,将500-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100-500公斤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10-100公斤的称为显微卫星,小于10公斤的称为纳米卫星。
2、小卫星行业基本情况
小卫星是上世纪80年代产物,面向中低轨道卫星应用。自80年代起,为探索地球中低轨道卫星应用,小卫星开始登上太空舞台。小卫星含义广泛,包括小卫星、微小卫星、纳卫星、皮卫星,其主要按照“湿质量”划分,即“自身质量+燃料质量”。
小卫星应用由技术验证向具体业务应用转变。在小卫星发展之初,主要应用于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方面,发射数量并不多。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成熟,微小卫星的应用领域从技术验证为主向业务应用为主转变,小卫星发射数量逐步增加。其中,技术试验应用占比由55%降为20%,而对地观测、遥感领域的应用由12%增长为52%。未来将以对地观测、遥感、通信应用为发展重点。
星座组网是小卫星使用趋势,大量发射需求倒逼发射商业化
星座组网是小卫星的价值所在。小卫星体积小、研制周期短、可采用标准化星体及模块化设计技术,能够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并存储。较低的成本使得小卫星成为目前中低轨通信、遥感需求的主要选择,可以通过组网协同完成常规卫星无法完成的空间任务。单用一颗大容量卫星,费用高,出现问题后整个功能都损失;而采用几十个、几百甚至几千个小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即使一颗或少数几颗失败,整体功能也能运行,损失小。
目前小卫星星座组网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包括通信星座,遥感星座,未来互联网星座也将开始出现。
二、行业市场规模
当前我国小卫星行业市场规模还不是很高,不过增长迅速,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2亿元。
供应情况
根据有关数据测算,2017年我国小卫星行业产值在4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
行业需求
近几年,我国航天发射一直保持了月均一次以上的发射记录,2016年达到了全年22次发射,为近年之最,不过2018年发射次数更多,截止2018年三季度,我国已进行航天发射26次,已经超过过去几年的年均发射次数。
四、发展趋势
中低轨小卫星通信系统在用户体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现有卫星通信市场上,同步轨道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仍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于,中低轨小卫星通信系统明显存在技术和实施难度大、部署成本高、单星容量远低于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等几方面的不足。
在卫星移动通信市场中,铱星、全球星、Orbcomm三大低轨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份额之和仅占40%左右,而最大的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海事卫星的市场份额可达52%。在卫星固定通信市场中,几乎全部被同步轨道系统占据,O3b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商用中低轨卫星固定通信系统。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50kg以下微小卫星用于话音、互联网接入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将成为促进M2M小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卫星M2M业务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物流跟踪、海洋探测、环境监测、野外数 据采集、油气管网监测等领域。2008年,M2M卫星移动通信系统Orbcomm启动了第二代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铱星、全球星等低轨移动通信系统也均提供 M2M业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