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统一通信(UC)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引领 5G 传送网标准研究,中国移动牵头完成 ITU-T 5G 传送立项
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 SG15(国际电信联盟第15研究组)全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烽火科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交了多篇5G传送相关提案,积极推动5G传送标准的立项和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传送网支持5G网络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新课题,并在6月30日总结大会上正式通过《支持IMT-2020/5G的传送网(Transport network support of IMT-2020/5G)》(TRGS-TN5G)技术报告的立项及5G传送标准的研究计划。标志着ITU-T在5G传送标准研究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是中国企业推动5G传送标准研究的重大贡献。
5G商用,传送先行。
随着5G无线标准研究的深入,5G传送网的标准研究工作也迫在眉睫。目前ITU-T SG15尚未正式开展相关的标准工作,从本次会议提交的5G传送相关提案来看,启动新的 5G传送网标准工作很有必要。
中国企业凭借敏锐的前瞻眼光、雄厚的研发实力,在5G传送标准研究上处于引领地位。
本次 ITU-T SG15全会上,中国移动牵头提出了5G传送网需求提案,业界首次系统性的给出了5G传送网的基本需求。同时,中国移动牵头提交了5G传送网架构需求分析、5G传送网标准化目标分析,明确了5G传送网架构及关键技术,为5G传送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兴通讯提出了基于FlexE (Flexible Ethernet)的层网络模型架构,将当前仅限于链路的FlexE技术扩展为FlexE Tunnel网络技术,定义了FlexE通道层和FlexE段层,以及相应的交叉连接、保护和OAM。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29日举办的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兴通讯和烽火科技分别发布5G传送网产品Flexhaul系列和Fithaul系列,能够实现极低时延、网络分片等新功能,表明业界对5G传送网的技术架构已形成共识。中兴通讯的Flexhaul设备在演示测试中,故障倒换时间小于1ms,单节点转发时延小于500ns,并能实现多业务物理隔离,很好地满足了5G业务的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网络分片等需求。
近日,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在“Massive MIMO和小基站能效提升技术研讨会”上签署了“协作创新,共创绿色无线网络”——面向5G的无线网能效提升合作宣言。这标志着5G网络建设进一步向商用推进,中国移动联合业内合作伙伴,基于商用考虑,共同研究新一代低能耗的基站架构、更高效的器件和更加有效的节能方案,推动绿色网络架构及节能技术方案的实施与实现。
为了满足网络容量需要, Massive MIMO基站及小基站的密集组网将逐渐成为未来网络建设的主流站型和组网结构,业务的快速增加加剧了站点的规模扩大和能耗的快速增长。
为了提升未来网络的能效,构建一张高效绿色的5G网络,中兴通讯在会上介绍了面向5G架构的ACE(Access Cloud Engine,接入云引擎)解决方案,从网络架构层面高效协作,提升组网效率。
ACE是中兴通讯针对未来业务的多元化需求,对无线接入网络提出的云化解决方案,可基于统一部署的硬件资源池,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营商业务,容量可配置和弹性伸缩,减少垂直烟囱效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统一的云架构,共享基础设施;支持边缘计算能力,支持业务灵活部署;支持多站点协作,支持多制式融合,按照业务分布和变化特性,开启和关闭无线资源,从而进一步降低5G网络侧能耗。
针对5G基站节能技术推进,中兴通讯还提出了多种绿色节能方案,针对Massive MIMO基站提升整机效率, Massive MIMO技术对硬件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集成度的多通道芯片是AAU节能的必经之路,中兴通讯自研矢量处理器芯片解决了Massive MIMO基站的实现难题,目前采用Massive MIMO等核心技术的中兴通讯Pre5G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日本、奥地利、新加坡、西班牙、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40多个国家60多张网络中展开部署。
中兴通讯针对5G组网演进过程中,多层网络混合覆盖场景下话务潮汐现象,提出基于业务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合理的根据业务变化控制基站运行,灵活关闭,智能唤醒,包括智能小区级节能功能簇,业务保障下的DTX,UDN方案中干扰控制下的Small Cell节能等。
中兴通讯TDD产品规划部长张诗壮表示:“中兴通讯愿携手产业链,从架构演进、组网形态、节能技术、场景应用、新型基站、芯片演进六大方向共同努力,打造更节能、更高能效的绿色网络,为迎接5G规模商用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中兴通讯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 中兴通讯Pre5G Massive MIMO也应用于中国移动现网。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在广州合作进行5G外场测试,下阶段还将进行多站点组网测试,对5G的无线覆盖、吞吐量、移动性、时延等多方面进行测试。
中兴通讯一直把5G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在2018年前将投入数十亿元到5G研发中,全球投入2000多名5G研发人员。
在标准化方面,中兴通讯主导了5G NR的核心项目NOMA的立项并担任领导席位,并在5G技术验证及产品开发领域保持业界领先。中兴通讯携5G预商用高低频及虚拟核心网等全系列产品,全面参与并完成国家测试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
中国企业引领 5G 传送网标准研究,中国移动牵头完成 ITU-T 5G 传送立项
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 SG15(国际电信联盟第15研究组)全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通讯、烽火科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交了多篇5G传送相关提案,积极推动5G传送标准的立项和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传送网支持5G网络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新课题,并在6月30日总结大会上正式通过《支持IMT-2020/5G的传送网(Transport network support of IMT-2020/5G)》(TRGS-TN5G)技术报告的立项及5G传送标准的研究计划。标志着ITU-T在5G传送标准研究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是中国企业推动5G传送标准研究的重大贡献。
5G商用,传送先行。
随着5G无线标准研究的深入,5G传送网的标准研究工作也迫在眉睫。目前ITU-T SG15尚未正式开展相关的标准工作,从本次会议提交的5G传送相关提案来看,启动新的 5G传送网标准工作很有必要。
中国企业凭借敏锐的前瞻眼光、雄厚的研发实力,在5G传送标准研究上处于引领地位。
本次 ITU-T SG15全会上,中国移动牵头提出了5G传送网需求提案,业界首次系统性的给出了5G传送网的基本需求。同时,中国移动牵头提交了5G传送网架构需求分析、5G传送网标准化目标分析,明确了5G传送网架构及关键技术,为5G传送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兴通讯提出了基于FlexE (Flexible Ethernet)的层网络模型架构,将当前仅限于链路的FlexE技术扩展为FlexE Tunnel网络技术,定义了FlexE通道层和FlexE段层,以及相应的交叉连接、保护和OAM。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29日举办的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兴通讯和烽火科技分别发布5G传送网产品Flexhaul系列和Fithaul系列,能够实现极低时延、网络分片等新功能,表明业界对5G传送网的技术架构已形成共识。中兴通讯的Flexhaul设备在演示测试中,故障倒换时间小于1ms,单节点转发时延小于500ns,并能实现多业务物理隔离,很好地满足了5G业务的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网络分片等需求。

资料来源:互联网
近日,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在“Massive MIMO和小基站能效提升技术研讨会”上签署了“协作创新,共创绿色无线网络”——面向5G的无线网能效提升合作宣言。这标志着5G网络建设进一步向商用推进,中国移动联合业内合作伙伴,基于商用考虑,共同研究新一代低能耗的基站架构、更高效的器件和更加有效的节能方案,推动绿色网络架构及节能技术方案的实施与实现。
为了满足网络容量需要, Massive MIMO基站及小基站的密集组网将逐渐成为未来网络建设的主流站型和组网结构,业务的快速增加加剧了站点的规模扩大和能耗的快速增长。
为了提升未来网络的能效,构建一张高效绿色的5G网络,中兴通讯在会上介绍了面向5G架构的ACE(Access Cloud Engine,接入云引擎)解决方案,从网络架构层面高效协作,提升组网效率。
ACE是中兴通讯针对未来业务的多元化需求,对无线接入网络提出的云化解决方案,可基于统一部署的硬件资源池,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营商业务,容量可配置和弹性伸缩,减少垂直烟囱效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统一的云架构,共享基础设施;支持边缘计算能力,支持业务灵活部署;支持多站点协作,支持多制式融合,按照业务分布和变化特性,开启和关闭无线资源,从而进一步降低5G网络侧能耗。
针对5G基站节能技术推进,中兴通讯还提出了多种绿色节能方案,针对Massive MIMO基站提升整机效率, Massive MIMO技术对硬件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集成度的多通道芯片是AAU节能的必经之路,中兴通讯自研矢量处理器芯片解决了Massive MIMO基站的实现难题,目前采用Massive MIMO等核心技术的中兴通讯Pre5G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日本、奥地利、新加坡、西班牙、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40多个国家60多张网络中展开部署。
中兴通讯针对5G组网演进过程中,多层网络混合覆盖场景下话务潮汐现象,提出基于业务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合理的根据业务变化控制基站运行,灵活关闭,智能唤醒,包括智能小区级节能功能簇,业务保障下的DTX,UDN方案中干扰控制下的Small Cell节能等。
中兴通讯TDD产品规划部长张诗壮表示:“中兴通讯愿携手产业链,从架构演进、组网形态、节能技术、场景应用、新型基站、芯片演进六大方向共同努力,打造更节能、更高能效的绿色网络,为迎接5G规模商用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中兴通讯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 中兴通讯Pre5G Massive MIMO也应用于中国移动现网。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在广州合作进行5G外场测试,下阶段还将进行多站点组网测试,对5G的无线覆盖、吞吐量、移动性、时延等多方面进行测试。
中兴通讯一直把5G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在2018年前将投入数十亿元到5G研发中,全球投入2000多名5G研发人员。
在标准化方面,中兴通讯主导了5G NR的核心项目NOMA的立项并担任领导席位,并在5G技术验证及产品开发领域保持业界领先。中兴通讯携5G预商用高低频及虚拟核心网等全系列产品,全面参与并完成国家测试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