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1、技术与研发障碍
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 ICT 终端的生产制造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等多个环节,各环节在设计理念、制造与测试技术、工艺等方面需要长期经验积累。
本行业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模式正逐步向ODM、JDM 模式转变,通信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对于专业制造服务商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生产制造企业具备对市场需求准确判断,设计合理方案,并能够适应不同网络技术、多种应用场景的研发能力。行业内企业将逐步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提供逐步向服务提供转型,这对整体技术开发、工艺技术保障、品质控制和生产技术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体系与产品认证以及客户进入障碍
行业内企业开展生产经营、销售产品前,需要通过各项认证。生产经营场需要通过各种体系认证, 如ISO9001:2008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L9000:R5.5/R5.0(电信业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某项产品在特定地区进行生产销售需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相关认证,如中国CCC 认证(3C 认证)、欧盟CE 认证、美国UL 认证、美国FCC 认证等RoHS 规范等。
本行业下游客户为ICT 行业知名企业,需成为其合格供应商方能供货。客户一般需要对企业的开发与测试能力、制造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工作环境及经营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评选。同时,生产厂商还需通过产品评审、产线整改、小批量试供货、批量供货等环节,才能获得大批量定单,并真正成为其供应商。此外,许多社会组织、知名品牌公司相继建立了一些生产守则促使企业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典型的有CSR(企业社会责任)、EICC(电子行业行为准则)等,随着这些理念与守则的进一步推广,也对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评选产生影响,客户进入门槛进一步提高。
本行业下游客户主要是通信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商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为便于把控质量,保证产品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旦达成合作关系,上下游企业将紧密合作,下游客户一般不会随意更换供应商。
3、资金障碍
由于宽带接入技术更新较快,宽带网络从建设到运营一般周期也较短,行业内企业要具备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大批量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的生产制造对生产线、厂房、配套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及短期内的流动资金规模要求较高。此外,随着行业内企业与下游通信设备提供商的合作模式向ODM、JDM 模式转变,行业内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设计。这对拟进入企业来说,更是提高了产业进入的资金门槛。
4、管理障碍
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 ICT 终端制造行业是一个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通常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订单规模一般较大,供货周期较短,且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有限时间内组织好人员、资金、生产线、原材料等,并需要规范化的生产工艺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时在线监控、多环节的产品检测来实现产品生产。此外,随着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上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更加关注成本因素,目前已逐步开展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管理,直接参与到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生产厂商的研发、生产制造全过程。这些因素对拟进入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