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必将加速端-管-云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带动相关行业产品和服务全方位升级。
通信网络产业链。为了应对 MBB 和垂直产业对网络提出的挑战,5G 网络从整体网络架构到设备器件性能都需要进行整体的升级。5G 接入网将演进成为满足多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层异构网络,宏站和微站相结合,统一容纳多种接入技术,在小区边缘协同处理、无线和回传资源利用率上需要有较大的提升。5G 核心网需要支持低时延、大容量和高速率的各种业务,同时能够高效的实现对差异化业务需求的按需编排功能。新的网络架构和特性对通信设备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芯片到模组,从有源器件到无源器件,从天线到射频滤波,甚至包括光网络结构的改变以及升级。例如在无线端,基站的布设方式需要升级,大规模天线 Massive MIMO 技术的使用、小基站、BBU 和 RRU 分离等都会对无线端网络建设有提升作用。在光网络方面,流量增长也会带动传输网的整体扩容,光网络的建设以及网络节点设备速率都需要升级。
消费产业链。5G 网络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由于 5G 的新技术特性,如频段增加、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等,原有智能手机终端的射频部分受 5G 的影响将最为显著。2/3/4G 时代发展的终端主要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未来在 5G 万物互联时代,各种新型的物联网智能终端会层出不穷,也会成为未来“数据核爆”的最重要催化因素。传感器技术、标签技术、控制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技术及标准的统一将会成为发展的关键。低功耗内存和电源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重要方向,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技术变得格外重要。同时,伴随着端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可能成为并行发展的趋势。在应用和服务方面,超高清影音娱乐、VR/AR 应用都成为可能,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更加广泛,带动移动互联网娱乐更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多新的娱乐模式。5G 等新型 ICT 技术将更好的使能人们的生活,智慧家庭、智能办公、智慧医院和智慧医疗、旅游服务、智慧教育等新的数字化应用会比 4G 时代更加繁荣。
企业服务和行业应用产业链。5G 时代是万物互联时代,企业服务和垂直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机会。这个大的趋势在今天已初现端倪,根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截至 2017 年 6 月,全球独角兽数量行业分布中,企业服务独角兽 41 家,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一。5G 终端方面,除了 5G 手机外,还会出现海量的物联网终端,包括 VR/AR/MR/全息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终端、行业定制终端等等。同时,5G 能够孵化各行业新应用,使人类将进入数字化的全联接社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基于网络切片的架构,5G 系统可以支持多样化的行业场景,灵活匹配不同行业场景的差异化性能和功能需求,如智能工厂、智慧电网、车联网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5G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二、第一波投资浪潮(2018-2021):5G 通信网络产业链投资时钟
5G 第一波投资浪潮以运营商为核心,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总量和结构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根据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将于 2018 年见底,2019 年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并于 2021 年到达第一轮投资高峰。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性时刻:一个是今年 6 月份的 SA 标准冻结,另一个是 5G 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
5G 建设,承载先行。从 3/4G 的历史来看,一般承载网会先于无线网络 1-2 年部署,提前进行光纤资源储备和城域/骨干传输网扩容,光网络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等光通信相关产业将大幅受益。假设 2019 年底正式发放 5G 商用牌照,光纤光缆的需求将最先体现出来,2018 年城域/骨干传输进行扩容。无线和回传、前传、射频、天线的需求预计在 2019 后开始爆发。光模块/光器件涉及的产业链的最长,相对受益周期也最长。射频器件和天线方面,在 5G 开始建设前,通过 5G 技术 4G 化,部分 5G 的核心技术 Massive MIMO 等会提前部署在 4G 基站上,加大 4G 基站流量承载能力。4G 的扩容和 5G 新增需求带来量的提升,高价值的 MIMO 智能天线带来价的提升,从需求角度来说天线射频行业维持相对景气。但从从产业链格局看,天线厂商处于中游位置,5G 时代运营商直采会更多转向下游设备商集成,主导权会逐步转移到主设备商手中,射频领域会出现较大的格局变化。小站是未来最富不确定性的部分,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难以提供轻量化的生产和部署方案,预期将会出现的新的生产、部署和商业模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